“无脚的鸵鸟”
青藏高原横亘亚洲中部,位于北纬25°~40°、东经74°~104°,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孕育珠穆朗玛峰的母体。而珠穆朗玛地区,犹如地球血管,起搏脉动牵系着全球自然地理的运动与变化。
地理意义上的青藏高原,众多山脉刀切斧凿,分隔出许多盆地和宽谷,湖泊星布,大河发源。
这里山高。祁连山系、昆仑山系、唐古拉山系、冈底斯山系和喜马拉雅山系,自北而南,络绎连绵,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大山峻岭,层出不穷。
徐近之(1908~1981)
这里湖多。东西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西藏纳木错湖,面积1920平方千米,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中国地理学家徐近之先生曾经独出心裁地把青藏高原形象地比喻为一只无脚的鸵鸟:头顶是西段的帕米尔高原,鸟喙是兴都库什山,颈部是以大喀喇昆仑山为轴心的印度河上游的崇山峻岭;中部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南边的喜马拉雅山到北部边沿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构成鸵鸟的躯干;东南部逐渐变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是鸵鸟下垂的尾端。这只鸵鸟,西部为高山深谷区,中部为高原山脉盆地区,东南部为平行岭谷山原区。
青藏高原地形分区,呈无脚鸵鸟状。(原载李吉均
《青藏高原的地貌轮廓及形成机制》)
青藏高原西部的多数地方,是地球上最为崎岖的高山深谷。这里的主要山脊平均海拔为7000米左右,相对高度约5000米,许多山坡的坡度在40º以上。山峰峭耸,深谷逼仄,大自然鬼斧神工,劈削凿琢,在这里留下最强烈的切割印记。仅仅在大河的某些段落,才出现宽阔的河谷。
印度洋水系侵蚀切穿了喜马拉雅山,洪扎河与纽布拉河切穿了喀喇昆仑山的主山脊。这里主要河流的高度一般在海拔2000米以下,河谷底部很干燥,植被非常稀疏,盐蚀风化严重,偶降暴雨即可触发大规模的山崩、滑坡和泥石流。1857年,洪扎河谷萨里特村附近发生过一次山崩,当时河谷壅塞,堰塞湖逐渐泄空,形成了高出现代河床6米和20余米的两级阶地。
青藏高原中部是广袤完整的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异军突起,彰显个性。
青藏高原地面发育,犹如一个不愿长大的婴幼儿。地势高亢,气温严寒,寒冻风化,河流无力搬运大量的岩石碎屑,多年的冻土抵制着下切侵蚀,高原地面的起伏,趋向缓和。高原迅速抬升过程中的差异运动,使原有的水系解体,代之以各个盆地为局部基准的内流水系,夷平作用和冰缘作用大行其道。
青藏高原东南部,除川西北的阿坝地区为连续的平坦高原外,大部分地区发育有平行岭谷地貌。南北向的河流,在此切割成深邃的峡谷,成为印度洋湿润气流进入青藏高原内部的通道,西藏东南部和横断山区成为整个高原最湿润的地方。阿坝一带生成规模最大的沼泽地。西藏东南部河谷,呈现湿润半湿润亚热带山地森林景观。而大部分峡谷底部,多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稀树草原。耸峙的山岭,发育出现代冰川。在冰雪带之下,有高山针叶林分布。
横断山脉属于青藏高原地貌循环的幼年期阶段。新生的和古老的地貌,形态并列,交错组合。迅速下切的河流,穿过陡峭的峡谷,看不到宽阔的河滩。河谷间各个支流在最高裂点以上,沿着河源往上,那些还没有被侵蚀的地区,不仅保持着壮年期的宽谷,而且保留着大片古夷平面。如金沙江和雅砻江之间的海子山和素龙山,就保存着数千平方千米的夷平面。
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地层太古界,在35亿年前即已驻足。而确切的证据说明,青藏高原一带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亿~4亿年前的奥陶纪。
宇宙洪荒,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高山。今天相貌的青藏高原,年龄还只有4000多万年。年轻的青藏高原,还没有走完其地貌循环的一半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