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末有海无防的海防体系

中法战争期间,经过刘秉璋等人的努力,浙江军民同仇敌忾迎击法军入侵,浙江的海防得到了短暂的加强。然而,浙江海防的战略地位在中法战争后并没有因此得到重视和改善,反而愈来愈弱化。

(一)海防重心北移与浙江海防战略地位的彻底弱化

中法战争后,有识人士进一步认识到海疆防御的重要性,清政府内部展开了第二次海防大讨论。这次讨论着重筹议海军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包括关于建立海军舰队、成立总理海军衙门等。在总结过往海防经验时,清廷颁布的上谕提到:“过去就一隅创建,未合全局统筹。”140大臣们也纷纷认为,要多地域、全方位地发展海上力量。例如,穆图善认为:“闽、粤各立一军,浙江归南洋,山东、奉天归北洋,各练一军。”141李鸿章认为应该设立四枝水师:“直、东、奉为一枝,南洋、苏、浙为一枝,闽、台合为一枝,广东自为一枝。”142浙江巡抚杨昌濬也认为:“南、北、中三洋宜设水陆三大枝。”143广东、福建为一枝,江苏、浙江为一枝,直隶、奉天、山东为一枝。然而,在统筹大臣们的意见后,朝廷却下旨说要精练北洋海军:“统筹全局,拟请先从北洋精练水师一支以为之倡,此外分年次第兴办等语。”144 此次讨论以后,海防重心开始全面倾向北洋水师,南洋各省水师开始衰弱,浙江海防也愈加衰微。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清政府费心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水师遭遇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南洋水师也每况愈下。据张之洞称:“南洋各兵轮,除‘南琛’派赴台湾及船炮过劣者不计外,尚有‘南瑞’、‘开济’、‘寰泰’、‘镜清’四艘及蚊子炮船四艘。历年裁省经费,炮勇、管机人等尤鲜好手,管带各员类皆柔弱巧滑之人,万无用处,而水师将弁尤难其选。”145清政府的战败使得远东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强开始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2月,英国迫使清政府承认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沿海地区全面开放,浙江也面临着巨大的海防压力。光绪二十五年(1899),意大利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但由于列强相互之间的矛盾和清政府的拒绝,意大利的阴谋并没有得逞。军事实力的弱小使得清政府对列强的行为无能为力,例如八国联军侵华时,包括浙江在内的东南各省不得不通过与列强签订条约的方式来实现自保。

一方面是自身海防实力的弱小,另一方面是沿海全面开放,外国军舰可以自由出入各口,藩篱全无,门户洞开。浙江沿海地区陷入了一种有海无防的尴尬境地,仅有的防御设施是对旧炮台的修修补补。

这一时期的炮台建设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很大变化。根据《候补知县萨承钰上山东巡抚张曜南北洋各炮台情形书》146的记载,浙江各海口炮台的情况详列于下:

乍浦口:西山嘴炮台、天妃宫炮台、观山寨炮台、陈山嘴炮台。

澉浦口:头围口暗炮台。

镇海口:南岸有拦江炮台、绥远炮台、平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宏远炮台;北岸炮台有安远炮台、定远炮台、威远炮台。

温州口:西岸有龙湾汛东西两炮台、茅竹领炮台。东岸有盘石新、老炮台,新炮台于光绪十二年(1886)筑成。

(二)浙江新军的建设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绿营兵、湘军以及淮军等都已衰落,清政府开始陆续练兵。由于这些军队的武器装备全部都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也都模仿西方军队,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新军。新军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一个标志,浙江的新军也是浙江海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月,浙江巡抚廖寿丰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创办浙江武备学堂,教学方式和课程仿效日本士官学校。武备学堂开办前后八年,其计办了六期,毕业学生230余人。这些毕业生大多成为后来新式军队的军官。光绪二十八年(1902),浙江巡抚任道镕从旧巡防营中挑选精壮兵勇932名,分编为四旗十二哨,编成了浙江武备练军第一营。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初三,浙江督练公所在杭州上仓桥设立,公所机构设兵备处、参谋处、教练处3个处,督办由巡抚兼任。次年8月,陆军部奏准《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拟于两三年内,在全国练成36镇军,其中“浙江应编一镇,限二年成立”147

浙江的新军计划一开始就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查浙省陆军,当初开办伊始,既因风气未开,征兵不易,又以财政支绌,创办为难。”148按照计划,浙江省应该在两年内编成一镇,但在原定练兵期限快到时,“浙江新军仅成四营,核之成镇数目,所缺尚多”149。这些新军中只有一半是新征的兵,其余一半都是原来的练军改编。直到1909年,浙江的新军只有四营,根本达不到镇的标准,于是被缩编成一个陆军混成协。1910年,浙江陆续裁撤绿营,计划把新军从协扩充成镇,次年编成新建陆军第二十一镇。新建陆军第二十一镇并不是一个标准建制镇,它由四十一协和四十二协组成,其中四十一协尚属完整,四十二协却只有四营,而且每营人数不足八成。

浙江新军虽然装备有西式武器,但战斗力堪忧。新军严重忽略军事策略方面的学习。学科和术科按规定是必须要学的科目,但往往只学了十几页;军事训练精神不振,“累月不能出操”150。此外,新军也毫无纪律可言,例如杭州笕桥发生饥民哄抢米店事件,统制拟由所属的两标派若干兵去处理,但“镇属既不传知,标署亦不报告”151

(三)海军七年计划与象山军港的规划建设

1906年,闽浙总督崇善与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在象山港设立海军基地,指出“目前之计,莫若声援象山港自作军港”152。清廷将此奏折交给政务处讨论。政务处认为:“所请象山港可为军港之处,自属可行。”153但是创设军港事务繁重,应该先让练兵处与南北洋大臣详细勘探后再论。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认识到“方今整顿海军,实为经国要图”154,于是开始着手筹办海军,并着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提督萨镇冰等妥善筹划。肃亲王善耆根据已有款项,提出兴办海军教育、编制现有舰艇、开办军港等规划。关于军港一项,善耆等人认为亟须预先开建浙江象山军港,据其统计初期开办经费约需要80万两白银,常年经费约需要16万两白银。修建象山港军港一事得到批准。

1909年9月3日,象山港军港举行奠基典礼。当时清政府启动了一个分年筹备军港事宜的计划,预计花八年时间将军港全部完善并投入使用。但象山军港在奠基典礼后,就由于军费短缺,迟迟未能进入全面施工阶段。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象山军港建设计划也从此作古。


1 (清)严如煜:《洋防辑要》, 《中国南海诸群岛文献汇编之四》,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22页。

2 龚嘉儁修,李楁纂 :《杭州府志》卷4,1922年铅印本。

3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7《海防》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4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页。

5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页。

6 (清)李亨特修:《绍兴府志》卷4。

7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7《海防》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8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7《海防》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9 (清)朱正元辑:《浙江省沿海图说》,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第8页。

10 (清)朱正元辑:《浙江省沿海图说》,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第21页。

11 (清)杜臻:《海防述略》,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9页。

12 (清)杜臻:《海防述略》,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9页。

13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7《海防》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14 (清)杜臻:《海防述略》,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页。

15 参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30,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854页。

16 (清)严如煜:《洋防辑要》,《中国南海诸群岛文献汇编之四》,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46页。

17 参见(清)严如煜:《洋防辑要》,《中国南海诸群岛文献汇编之四》,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49页。

18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2,望山堂藏版。

19 (清)沈德潜:《防海》,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83,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0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2,望山堂藏版。

21 参见(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7《海防》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22 赵之恒标点:《大清十朝圣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4328页。

23 (清) 高其倬:《操练水师疏》,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52,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4 (清) 高其倬:《操练水师疏》,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52,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5 (清)姜宸英:《海防总论拟》,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83,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6 (清)崑冈、(清)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76《刑部历年事例》。

27 (清)崑冈、(清)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76《刑部历年事例》。

28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2,望山堂藏版。

29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3,望山堂藏版。

30 参见(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2,望山堂藏版。

31 (清)沈彤:《保甲论》,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74,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32 (清)刘淇:《里甲论》,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74,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33 (清)严如煜:《洋防辑要》,《中国南海诸群岛文献汇编之四》,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82页。

34 (清)严如煜:《洋防辑要》,《中国南海诸群岛文献汇编之四》,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79页。

35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3,望山堂藏版。

36 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03页。

37 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56页。

38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54页 。

39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54页 。

40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2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0页。

41 参见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147页。

42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4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49页。

4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55页。

44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122页。

45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122页。

46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页。

47 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见杨家骆主编:《鸦片战争文献汇编》第5册, 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第120页。

48 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见杨家骆主编:《鸦片战争文献汇编》第5册, 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第123页。

4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全宗,第9222卷,第38号。

50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

51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268页。

52 参见茅海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见宁靖编:《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

53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97页。

54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95页。

55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404页。

56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93页。

57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93页。

58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94页。

59 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见杨家骆主编:《鸦片战争文献汇编》第5册, 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第265页。

60 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95页。

61 (清)魏源:《海国图志》卷90,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 2110 页。

62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2《炮说》,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 22 页。

63 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见杨家骆主编:《鸦片战争文献汇编》第5册, 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第 292—293 页。

64 赵之恒标点:《大清十朝圣训》,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第 8573页。

65 赵之恒标点:《大清十朝圣训》,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第 8582页。

66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34页。

67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 705—707 页。

68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51,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906页。

69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50,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 1888页。

70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5页。

71 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53、354页。

72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编辑委员会编著:《海防档(乙)神州船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10页。

73 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第2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5、1440页。

74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5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23页。

75 张侠等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页。

76 (清)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统编》卷 80,上海宝善斋藏本,1901 年版,第 30 页。

77 (清)萨承钰:《南北洋炮台图说》卷5,光绪十六年十一月,2008年影印版,第 117 页。

78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7《兵政·炮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831 页。

79 (清)萨承钰:《南北洋炮台图说》卷5,光绪十六年十一月,2008年影印版,第 107 页。

80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

81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页。

82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83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

84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85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

86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2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70—571页。

87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0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第238页。

88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89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

90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5,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91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页。

92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页。

93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页。

94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62页。

95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96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

97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

98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4,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99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00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01 参见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102 参见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103 参见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64页。

104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05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59页。

106 参见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07—108页。

107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108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页。

109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0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页。

111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2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3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页。

114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5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116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7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118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页。

119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20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

121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

122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23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71页。

124 (清)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25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62页。

126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67页。

127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60页。

128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5,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29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157页。

130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69页。

131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85页。

132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87页。

133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

134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56 页。

135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58 页。

136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37 参见(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38 (清)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39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编委会:《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 页。

140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 98页。

141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142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143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144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66页。

145 王树楠编:《张文襄公全集》卷316《奏议》三六,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9—10页。

146 参见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

14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25页。

14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26页。清末新军编练按照1904年练兵处奏准的陆军章制规定,三营为一标,两标为一协,两协为一镇。

14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25页。

15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29页。

15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29页。

152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295页。

153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294页。

154 张侠主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