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近代海洋文明史(民国卷)(第二册)
- 孙善根
- 1365字
- 2021-03-31 01:29:17
总 序
近代西方学术史与研究方法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历史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大陆史观,开始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传承除了农耕文明外,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兴衰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自大一统的秦朝建立之后,中华文明已经从中原开始向草原和海洋扩张,东南沿海的文明进程在与农耕文明的交互影响中缓慢发展。经历两次人口迁移和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江、浙、闽、粤等东南沿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与社会形态则构成了中国海洋文明的轮廓。与此同时,中华文明政治领域中涉及海洋的顶层架构则在农耕政权收编与控制海洋区域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中国农耕文明的强大使得海洋文明的发展很难像欧美国家一样成为区域文明与世俗政权的主导力量,这也是中国海洋文明与欧美海洋文明发展差异所在。
中国近代海洋文明在西方文明侵入下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它在与农耕文明同步转型并在借鉴欧美海洋文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当代中国海洋文明演进的独特轨迹。在中国海洋文明从传统向现代变迁的过程中,近代浙江海洋文明的历史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作为东南沿海的主要省份,浙江的海洋文明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孕育,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演进。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的困境使得浙江沿海居民纷纷下海,通过海洋资源开发与贸易拓展以获取粮食、食盐等生活与生产资料。近海与远洋贸易使得浙江沿海的城乡发展与生产活动带有明显的海洋痕迹。以港口和贸易线路为纽带,浙江的社会发展已经融入东亚海洋文明发展中。而农耕政权的强大使得古代浙江的海洋文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直到外力冲击下,近代浙江海洋文明的发展才获得国家政权力量的支持。在中外文明冲突与相互影响中,近代浙江沿海经济的转型比内地省份更加灵活和彻底。而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群体在浙江乃至全国的近代经济转型与制度重建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近代以来,中国涉及海洋制度的构建则是在清政府、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更迭中逐次完善起来的。与此同时,作为浙江海洋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海洋经济产业的转型呈现出先后次序。浙江海洋贸易合法的发展自晚清开埠后就迅速崛起,而海洋渔业的现代转型发端于20世纪初期,受国家管控最为严格的海洋盐业则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出现实质性的改进。与经济转型的缓慢相比,浙江交通航运建设与文化交流更为迅速。新式港口的建立和现代轮船航运业的发展使得浙江沿海人口与商品的流动速度与辐射区域呈阶梯增长态势。在外来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下,近代浙江沿海城乡社会新陈代谢的进程明显加快,以通商口岸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文化转型也取得显著成效。
《浙江近代海洋文明史》在掌握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以海洋政策变迁、经济转型、社会重建为主线,揭示近代浙江海洋文明发展进程。具体则涵盖沿海政权更迭与军事冲突、海关与海警、渔盐产业与临港工业孕育、交通航运与海洋贸易、沿海城乡变迁与海洋灾害应对、社会结构与信仰习俗演变、外来文明影响与作用、涉海教育与科技等诸多领域,力图呈现浙江近代海洋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丰富内涵及其在近代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变迁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是拓荒之作,本书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憾。但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世纪,现实召唤我们更加重视海洋历史诸问题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其筚路蓝缕之功与勇气更应该值得肯定。
是为序。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