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热”的思考

“出国热”正在受到社会上各界人士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中我国出国留学生已有9万多人,目前已归国的有3万多人。

应该说,同中国的11亿人口相比,这不算一个很大的数目。而且,相当一批人已经学成归国。他们正在不同的专业岗位上发挥很好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专业知识,是有利的。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出国学习的人当中,有相当一批人在国外滞留不归。

有人说,这正说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愿意往那边跑。

这种说法当然是站不住的。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有130多个,对别人有吸引力的只不过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而且,它们吸引的也不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吸引得更多的可能还是同样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

日本就有十余万科技人员至今仍在美国学习和研究。

英国仅1986年出走的科技人员就有18000人,归国的仅有6000人。

据新德里“计划研究和行动中心”1990年5月的研究报告统计,印度现在有41万受过高等教育和掌握熟练技术的人在国外。

非洲报纸也说,“非洲已成为欧美国家的重要人才供应地”。目前,仅在欧洲共同体12国就有近8万名非洲工程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定居工作。埃及在1966年到1988年间,有3300多名核物理、军火工业等方面的科技人员流入美国。肯尼亚也有4000名科技人员流入美国。

这是由世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动的一场人才争夺战。

有人说,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掠夺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残酷的殖民地资源掠夺和人口贩卖;第二阶段是以“自由贸易”为旗帜的财富争夺、资本扩展;第三阶段就是人才争夺。

这样的划分不见得科学,事实上后面这两个阶段的内容在许多国家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但是,把争夺人才看作帝国主义大国对别国的掠夺,却相当有道理。特别是美国,更把这个战略运用得相当娴熟。

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中,美国吸收外国高科技人员多达40万人。从1949年到1973年,有外国高科技人员22万人加入了美国籍。以美国的统计测算,仅仅这22万人,如果从小学到大学,直到能独立进行科研或技术业务工作的水平,就要花费200多亿美元的教育经费,等于外国支付了200多亿美元,为美国培养了人才。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籍科学家占一半,实际上多数是美籍外国人。虽未加入美国籍但在为美国工作的外国人才,数量更多。美国有名的科研机构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主要研究中心,目前雇佣的主要科学家中外国人占60%。美国的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58%是外国人。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外国人占40%。

美国占的便宜,就是别国的损失,第三世界的损失尤其大。1961年联合国统计,第三世界国家有41万科技人员流入欧美,直接经济损失51亿美元。由于人才外流,印度一国至今已损失130亿美元。重要的是,第三世界国家本来就穷,培养人才甚为不易。每一个最后能到欧美国家工作的科技人才,都是牺牲了十倍以上同龄人的学习机会才能够脱颖而出的。

美国吸引人才的办法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科研设备条件好,二是待遇高。归根到底,就是美国有钱,凭着手里这点钱来欺负穷国。当然,它也不是什么人都要,来者不拒的。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每年吸收外国科技人员五千至六千人,70年代以后,每年吸收一万至两万人。他们的筛选也是很有一套的,大体上能适合美国的需要。

这些情况表明,“出国热”的产生同我国的社会制度其实并无关系,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同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而落后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罪过,倒是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始了逐渐摆脱落后的进程。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深厚的。50年代,中国比现在落后得多,但是,钱学森等6000多名在国外的科技人才,克服种种阻挠,毅然回国参加各项建设事业。现在在国外的留学生、学者,绝大多数人也是心向祖国的。当然,也有那么一小批人,为了能够长期滞留美国,不惜玩弄种种花样,为了几张美元,不惜诋毁、辱骂自己的祖国,这样的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瞧不起,绝大多数普通的美国人也不会瞧得起。


(《中学生》199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