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左右

好像是苏东坡的故事:他每月领了薪水,就把它都换成制钱,分成30串,挂在梁上;每天取一串下来用,只许自己少用,不许多用。

这种把每月工资分成30份的具体办法不一定值得推广。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收入,更好的办法还很多。但这种在事先就对日后的生活认真考虑,做好安排的态度,却是值得提倡的。

青年人缺乏当家过日子的经验,有的人就是因为考虑不周,虽然工资不低,负担很轻,有时日子也会过得很拮据。往往是月初发工资的时候,像个富翁,吃喝挥霍一顿;还没到月中,已经身无几分;到了月底,甚至要靠借债过日子。下个月来了,又是周而复始,照样重复一遍。

看问题不能太简单,办事要考虑到后果,不但是过日子需要有这种态度,做一切事情都要有这种态度。事物都是发展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办事的时候就一定要瞻前顾后,考虑到过去未来。今天是昨天发展而来的。想想过去,可以更正确地处理今天的问题。看看上个月是怎样用“豁边”(上海方言,超支的意思)的,可以知道这个月应该怎样安排生活。如果想得更远一点,想到自己在当艺徒时收入较少的情况下,或者没参加工作以前,是怎样比较节俭地安排生活的;以至于想到父兄一辈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生活,那就会更容易认清今天勤俭过日子的必要。今天又一定要发展到明天去,每一件事情都一定会有它的后果。今天看到一件并不必需的东西,心里喜欢就买下了,明天却可能因此付不出一笔必需的开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既然后果一定要来,那就不如在事先多考虑一下,早做准备。“有备则无患”。口袋里钱多时要想到可能有不够用的情况,丰年要想到灾年,健康时要想到可能生病的情况,结婚时要想到将来生男育女等等一连串的事情。“凡事预则立”,早点想到了,就不会事到临头,手忙脚乱,被动不堪。

考虑后果,还要考虑得复杂一点,多考虑几种可能。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只想到一帆风顺,不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结果很可能发现“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想是想了,碰到那些不顺利的情况,却仍旧会处在缺乏准备的状态。安排复习功课的时间,要准备有提前完成的可能,也有来不及的可能,因此要留有一点余地,不要安排得太紧太死。做完一道习题,要准备它有对的可能和错的可能,要仔细核对两遍。谈恋爱不但要看到相爱的前途,还要对互相可能闹意见也有思想准备。进行一项技术革新既要争取成功,又要准备有可能失败。总之,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争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事物又是互相联系的。一件事情的后果,往往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和事。我们考虑一件事情的后果时,应该想得多一点,照顾到“左邻右舍”。钻研一门功课很有兴趣的时候,要想到是不是给其他的课程留下了必要的时间。读书很用功的学生,要想到如何保证身体的健康。置夏衣的时候,要想到冬衣的需要。买那些供应暂时比较紧张的商品,要想到是不是有人需要它更为迫切。住在城市要想到农村,住在农村也要想到城市。问题考虑得愈全面,就会想得愈清楚,办事情也就会办得愈妥善。

当然要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想清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里有经验的问题,有水平的问题,有对于事物的知识和熟悉程度的问题等等。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以外,有一条重要的办法:虚心地向一切有经验的人请教,向老一辈请教。经过不断地认真努力,思想方法是可以得到锻炼的,经验是可以增长的,最后总可以学会更加慎重地处理和安排生活以及其他各种问题的。


(上海《青年报》,196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