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惟诚文集(第11卷)
- 徐惟诚
- 1453字
- 2021-03-30 00:53:19
续“贡献”六题
并非“片面”
报上登了一些工农群众创造革新的消息,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人民对我们社会的伟大贡献。有人不服,责难报社“片面性”。他问:为什么不多登载些科学家发明的消息呢?
果然是报社片面吗?科学家的发明报上登过并不少,只是在有些人看来,登这些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而当报上稍微登了一点工农的创造(应该说登得还很不够),他们却看不顺眼了,认为太过分了,片面了,难道只有“专家”能创造,而工农劳动群众就不能创造革新吗?
谈“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坚持知识分子一定比工农群众贡献大的人找到了这一条“理由”,以为别人一定驳不倒他。
我们只想问他一句话:难道知识是贡献大小的决定条件吗?
知识是一种工具,掌握它,是做出更大贡献的有利条件,却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工具的作用,要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人民拿着刀枪保卫自己,帝国主义拿着刀枪杀害人民。
知识,的确可以成为力量,却不是贡献大小的决定条件。
宝刀入鞘
对于上面的论点,也还可以反驳:“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又不是反动派,知识愈多,当然对社会主义贡献愈大。”
可惜,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当然贡献大”。
宝刀虽快,藏在鞘中,恐怕连一只小鸡也杀不了,只能慢慢生锈;知识再多,不肯为人民服务,一点贡献也谈不上。
学校还要多办
“既然工农贡献大,那么学校可以关门,大家都不要读书好了。”
错了。这种说法,看上去重视工农劳动,其实还是看不起劳动人民。难道做劳动人民就理该不读书、不识字,就不配有文化吗?在旧社会,确实是如此,但这已经是旧皇历了。今天,劳动人民当家,要建设共产主义,当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水平,当然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中学不能关门,大学也不能关门,不但不关门,还要大发展。人人都要成为知识分子,但决不是毕业以后就不愿意拿锄头,自封为“上等人”的“知识分子”。
招牌
饭店的招牌,很多用“老正兴”三个字,也有叫“真老正兴”“真正老正兴”的。然而生意的好坏,到底不决定于招牌,而决定于饭菜的口味,即使有人真的慕名而来,吃过一次,上了当,那么,不管你是“真老正兴”还是“真正老正兴”,他下回也决不会再来光顾。
有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之正确,就在“高级知识分子”前面加上一长串“又红又专的,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人阶级的”。如果他真的是这么想的,确实可喜可贺,不幸,一碰到具体问题,马上就露了马脚。原来,他还不想做一个劳动者。
要真正成为“又红又专、有共产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首先就要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否则,前面一长串话,挂在那里,就会像冒牌饭店的招牌一样。
称号和地位
当一个人把他的一生,全部无保留地献给集体、献给人民的时候,他就可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如果只想有朝一日得到什么“工程师”“高级知识分子”的称号、地位时才可以有“伟大”的贡献,那他就可能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罗盛教在救崔的时候,决不会想这是不是我最大的贡献;黄继光在扑向敌人枪口的时候,也决不会想如果我将来成了“高级知识分子”可以有多么“伟大”的贡献。他们只是按照革命的需要,做了他们认为最正确的事,也就是这样,他们为人民做了最伟大的贡献。
奚翔云没有等做了化学家再去发明活性染料,李始美也没有等成了专家再去掌握灭白蚁的技术,他们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努力去做,自然为人民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祖国需要我们一部分同学去升学,也需要我们一部分同学到农村去,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为祖国的需要努力,不管到哪里,都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青年报》,195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