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强力意志》一书

“什么是存在者?”这个问题探索存在者之存在。在尼采看来,一切存在都是一种生成。但这种生成具有意愿(Wollen)行为和活动的特征。而就其本质来说,意志(der Wille)就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这个表达命名的是尼采在追问哲学主导问题时所思考的东西。而且,这个名称因此也充当了尼采计划中的主要著作的标题,尽管这部著作并没有完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以《强力意志》为标题的书,包含着尼采对这部著作的准备工作和片断草稿。甚至把这些片断编排起来的计划概要,全书四篇的分划和这四篇的标题,也都是尼采本人做的。

首先,我们要简略地解说一下尼采的生平,有关计划的形成和准备工作,以及这部著作在尼采死后的出版情况。我们只能说说最重要的方面。

尼采1844年出生在一个新教牧师家庭。1865年在莱比锡,作为古典语文学专业学生的尼采阅读了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莱比锡最后一个学期(1868—1869年)的十一月份,他结识了理查德·瓦格纳。希腊世界对尼采毕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在尼采能够清醒地思考的最后几年里,希腊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想必是让位于罗马世界了。除了希腊世界,首先是叔本华和瓦格纳成了尼采精神上的决定性力量。1869年春天,还不到25岁的尼采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前就已经受聘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文学的副教授。在巴塞尔,尼采与雅各布·布克哈特和教会历史学家弗兰茨·奥维贝克过从甚密。在雅各布·布克哈特与尼采之间究竟是否存在过真正的友谊,这个问题具有某种超出了单纯传记性质的重要意义。不过,对此问题的探讨不在本讲座范围之内。尼采当时也结识了巴赫奥芬,[2]但两者之间的交往并没有超出同事般的矜持关系。十年之后(1879年),尼采放弃了教授职位。又十年后(1889年1月),尼采得精神病,1900年8月25日去世。

早在巴塞尔时期,尼采就从内心深处摆脱了叔本华和瓦格纳。但直到1880至1883年间,尼采才发现了自己;对一位思想家来说,这就意味着:他找到了他在存在者整体中的基本态度,从而找到了他思想的决定性本源。在1882年至1885年间,“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形象就像一阵风暴袭击了他。在这些年里,尼采形成了对其哲学主结构的计划。在准备这部计划中的著作过程中,草案、提纲、分划和布局发生了多次变化。尼采没有决定选择某个唯一的方案;同样也没有获得一个整体构思,使得某个决定性的轮廓清晰可见。在其精神崩溃的前一年(1888年),尼采最终放弃了原先的种种计划。这时,尼采处于一种奇特的骚动中。他再也不能等待一部篇幅浩大的著作的徐缓成熟——这部著作或许只有作为著作才能说明自己。尼采必须自己说话,表明自身,把他的世界观宣布出来,并且防止与其他世界观混淆起来。因此,尼采完成了几个短篇著作,如《瓦格纳事件》、《尼采驳瓦格纳》、《偶像的黄昏》、《瞧!这个人》,以及到1890年才出版的《反基督者》。

但是,尼采的真正哲学,尼采据以在上面这些著作和他自己出版的所有著作中表达思想的那个基本立场,并没有最终得到完成,也没有以著作形式公之于世——无论是在1879年至1889年这十年之间,还是在以前的岁月里。尼采在其创作生涯中自己发表的文字,始终是前景部分。这话也适合于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1872年)。[3]真正的哲学总是滞后而终成“遗著”。

尼采去世一年以后(即1901年),人们才把尼采为其主要著作所准备的草稿汇编起来出版。这个汇编工作的根据是尼采1887年3月17日写的一个提纲,此外还利用了尼采做的一些概要笔记,在其中,尼采本人已经把单个的片断组合起来了。

在第一版和以后几个版本中,从遗稿中获得的单个片断被标上了连续的编码。《强力意志》第一版共有483个片断。

人们很快就发现,与现有的手稿材料相比较,这个版本是十分不完整的。1906年出版了一个新的作了根本性扩充的版本,但仍然保持着同一个提纲。这个新版本共收1067个片断,比第一版的一倍还要多。1911年,这个新版本作为尼采著作大八开本版的第十五卷和第十六卷出版。但即使这个版本也还没有收入全部材料;未列入提纲的材料现被辑为尼采《全集》的两个遗著卷出版(第十三、十四卷)。

近来,魏玛的尼采档案馆正在筹备尼采全集的历史校勘版,拟以时间顺序出版尼采的著作和书信。它将成为最权威的版本。[4]它也不再像以前的全集版本那样,区分尼采生前自己发表的著作与遗著,而是按各个时间阶段把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著作同时付梓。连大量的书信材料(这方面的材料通过一些丰富而有益的新发现还在不断地增加)也须以时间顺序予以出版。但这个现在已经开始的历史校勘全集版在规划方面还是含混不清的:

其一,作为一个收录齐全并且以完整性原则为指导的历史校勘全集版本,它属于十九世纪的研究活动系列。

其二,就其对有关尼采“生平”以及尼采同时代人对他的评论的全部“材料”所作的传记体的、心理学的解说和同样完整的追踪而言,它乃是我们时代的心理学的和生物学的癖好的一个畸形产物。

只有就它现实地提供出尼采那部真正的“著作”(1881—1889年)而言,这个全集版才会有出息——如果它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的话。这个任务及其完成将驳斥我们上面所讲的两点;而且,这个任务也可以在没有这两点的情况下得到完成。但是,如果我们还没有在追问中把尼采理解为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且还没有过渡到完全不同的存在之真理问题那里,那么,我们就决不可能提供出这种真正的东西。

至于本次讲座中使用的《强力意志》版本,值得推荐的是A·贝姆勒所编的克洛纳袖珍版。它是全集第十五、十六卷的可靠重印版本,附有一个明白可读的后记和一个简明扼要的尼采生平概要。此外,这个贝勒姆还在同一套丛书中出版了一卷《在书信和同时代人报告中的尼采》。该书可供初学者入门之用。为了解尼采的生平,重要的总还是他妹妹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所做的描绘:《弗里德里希·尼采的生平》(出版于1895—1904年间)。但就像所有传记作品一样,这部著作也备受怀疑。

我们在此不拟进一步说明和讨论形形色色的尼采研究文献,因为这些文献无助于本讲座的任务。谁如果不具备思想的勇气和毅力,去深入研读尼采本人的著作,那么,他也就用不着去读旁的人关于尼采的什么著作了。

从尼采著作中引来的段落,我们据大八开本版标明卷次和页码。

从《强力意志》中引来的段落,在本次讲座中并非按某个版本注明页码,而是标明某个片断的数码,而这对所有版本都是相同的。这些片断多半不是简单的、尚未完成的残片和草率的评注,而是经过细心加工的“箴言”(Aphorismen)——人们通常就是这样称呼尼采那些单个的札记的。不过,并非每个简短的札记都是一个箴言,也即一个陈述或格言,一个完全与一切非本质之物划清界限,而仅仅允许本质之物进入的陈述或格言。尼采曾经指出,他的雄心是要以一个简短的箴言道出别人以整整一本书都不能道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