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流行病的认识 预防胜于医治
从“甲流”的暴发到发展严重,流行病继“非典”之后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此之前,世界上主导流行病救治的舞台一直属于西医,可面对如此来势凶猛的流行病,西医的治疗远远赶不上病种的变化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目光终于转向了中医,而中医也显现出了其蓄积已久的能量。
其实,中医治疗流行病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流行病出现的时间有多长,中医抗击流行病的历史就有多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虽然也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减少,但依靠中医,我们最终得以繁衍传承。从《史记》到明朝末年,正史中就记载有95次大的流行病,在明朝末年曾出现过人口曲线低谷,这与当时温疫的流行有很大关系。吴又可便是在这种环境这种情形下写下《温疫论》一书,并指出了“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也称为戾气。即便是同一种戾气,有可能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甚至于年轻人病而老年人不病,如“非典”与“甲流”,易感人群多是青壮年,老年人反而不易传染。
在“非典”暴发的严重时期,医学界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用西医即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来对抗“非典”病毒,另一派则是主张全部采用中医治疗。很多老中医认为西医在治疗流行病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治病,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事实证明,中医在“非典”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这与中医的治疗思想有很大关系。在随后的禽流感、“甲流”的治疗中,中医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对于流行病,中医认为“预防胜于医治”,这与《黄帝内经》中所追求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个道理。中医从温疫产生的原因到治疗温病的原理都与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总的来看,西医追求的是对抗来消灭病毒,而中医则是通过调节体内的邪气与正气来达到共存的目的。中医治疗流行病最大的特点便是始终谋求与万物的共存之道,这是从宏观上对病毒的一种正确把握。
白话图解
中医对抗流行病的方法
中医与流行病抗争的历史十分久远,正史中记载的流行病就有95次之多,可即便如此,中国还是平稳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流行病冲击,这要归功于中医治疗流行病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治疗流行病的根本原则——预防为主
中西医治疗流行病的不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