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具的分类
陶土茶具
适宜冲泡: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花茶
这里所说陶土器具主要是宜兴制作的紫砂陶茶具。
宜兴,古称荆溪、阳羡,位于中国江苏省,太湖之滨。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开始烧造原始粗陶,所以后世称之为“陶都”,与“瓷都”景德镇并驾齐驱,有“景瓷宜陶”之说。
紫砂工艺品类别甚多,以茗壶茶器为最,次之是花盆及文房。宜兴所独有的紫砂泥土质细致,泥坯韧度高,含铁量大,可塑性佳,干燥后的收缩率小,不易变形,具有良好的成陶性能。加之工艺大师以全手工拍打镶接的方法制作紫砂壶,制作过程契合了紫砂泥料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素质、素形、素色,不上彩、不施釉,朴实无华,浑然天成。另外,融入书画、篆刻、雕塑等多项技艺,尽显创作者的才华和风流雅韵,实为大成之器。
紫砂壶素净的坯体保留了泥质吸附气味的性能,泡茶时,便会把茶香和茶味贮留下来。胎土遇热时,气孔便会微开,把胎体内贮藏的茶香释放出来。所以一把仔细保养的紫砂壶,可以使泡茶的滋味更为醇厚。另外,紫砂与其他陶制品相比,细而不腻,光而不黏,因此经年使用,不断把玩的紫砂壶质表会泛出一层光泽莹润的色泽,惹人喜爱。
紫砂壶是最适宜用来泡茶的壶类之一,它不仅能将茶香、茶味贮留下来,还能使茶水的滋味更为醇厚
瓷器茶具
适宜冲泡: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
瓷器茶具在中国茶具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因为其历史悠长,还因为瓷茶具与茶文化的包容性以及相得益彰的自然融合。瓷器茶具的产生稍迟于陶器,它具有坯质致密透明,釉色丰富多彩,成瓷温度高,无吸水性等特点,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从性能和功用上说,瓷质茶具容易清洗,没有异味,保温适中,既不烫手,也不炸裂,是茶具中适用面最广的一类。而且瓷器茶具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瓷器茶具品种很多,主要有白瓷、青瓷、黑瓷和彩瓷等。
● 青瓷茶具
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类,在坯体上施以青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中国历代所称的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被称为“瓷器之花”。
青花瓷茶杯是中国的古典艺术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更显韵道典雅
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外壁多雕绘山水花鸟且缀以名人书法,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其中以浙江龙泉青瓷最为有名。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远销各地。如今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虎斑色釉、褐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
青瓷茶具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 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中国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因色白如玉而得名。唐代饮茶之风大盛,促进了茶具生产的相应发展,全国许多地方的瓷业都很兴旺,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以江西景德镇最为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四川大邑窑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北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胎薄莹润,云白天青,淡雅清扬,并有影青刻花、印花点彩装饰。到元代,发展了精致典雅、绘画层次繁多的青花瓷茶具,不仅深受国人珍爱,还远销海外。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研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造型还是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 黑瓷茶具
宋代流行斗茶,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蔡襄《茶录》中写“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可以衬托茶汤的白与绿,茶盏胎土厚可保温,有利茶汤温度的维持。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福建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
宋代的黑瓷茶盏是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而吉州窑黑瓷叶纹茶盏制作工艺独特,存世量少,非常珍贵
玻璃茶具
适宜冲泡:绿茶、红茶、花茶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制品。其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
用玻璃茶具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舞动、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能充分发挥玻璃器具透明的优越性,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美中不足是玻璃器具传热快,易烫手;质地脆,易破裂。
漆器茶具
漆器起源久远,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懂得采割天然漆树液汁进行炼制,掺进所需色料,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包括食器和茶器。但是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漆器一直未曾形成规模生产。以往漆器作为身份的象征,只在上流阶层、达官贵人家庭里出现,如今漆器茶具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少见,市面上常见茶具多为陶瓷类。然而漆器凭借其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与工艺美术进行优化结合后,形成了颇具欣赏价值的造型艺术,令人爱不释手。器等,均别具艺术魅力。其中尤以福州脱胎漆茶具为最佳,知名的品类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和“嵌白银”等多个品种,精美异常,绚丽夺目,逗人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漆器茶具在古代只有上流阶层能用,如今在日程生活中也不多见,脱胎漆茶具制作精细复杂,颇具欣赏价值
脱胎漆茶具制作精细复杂,先要按照茶具的设计要求,做成木胎或泥胎模型,其上用夏布或绸料以漆裱上,再连上几道漆灰料,然后脱去模型,再经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多道工序,才最终成为古朴典雅的脱胎漆茶具。脱胎漆茶具通常是一把茶壶连同4只茶杯,放置于圆形或长方形的茶盘内,壶、杯、盘通常呈一色,多为黑色,也有黄棕、棕红、深绿等色,并融书画于一体,轻巧美观,色泽光亮,又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脱胎漆茶具除有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常为鉴赏家所收藏。
金属茶具
铁壶适宜煮水,锡罐适宜贮茶
金属茶具是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就利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自秦汉以来,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他饮具共用中分离出来。但是金属作为饮茶用具,尤其是金银器具,因为造价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只存在于宫廷之中。宋代以后,随着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但用金属制成的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与纸、竹、木、瓷、陶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密封性强,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
金属作为饮用茶具往往只出现在宫廷中,宋代以后逐渐消失
发酵重的茶叶,如熟洱,老茶头,大黄片,红茶等和陈年老茶适合用铁壶煮着喝,轻发酵的茶叶以冲泡为佳
日本的茶道文化以铸铁壶为基,铁壶煮水沸点高,镇日恒温,用之煮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尤其对于陈年普洱,因陈化时间较长,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地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实为绝配。日本铁壶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期,距今已有数百年,因其制作工艺的繁复,且全部纯手工,每件皆是珍品,因此既可以当成日常煮水器养生,也可以拿来欣赏收藏。
竹木茶具
适宜冲泡:白茶
竹木茶具是人们利用天然竹木砍削而成的器皿,历史极其悠久。隋唐以前,我国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竹木茶具,材料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亦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
在中国很多茶区,人们使用竹制茶具或木碗泡茶。它们物美价廉,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使用。不过,现在人茶席上使用的茶匙、茶则多是用竹木制成,且在器身上绘以精美图案,匠心独具,制作精良,极富艺术欣赏价值。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