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 王涛
- 2771字
- 2020-08-26 15:17:19
设计要向社会发言
这里我们探索这个问题:在设计和产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意识、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社会责任、积极的心态、正义、平等、公平的精神境界、节俭环保等的可持续意识发展、人性化的人本主义、知识化即知性的生活、美、善与平和互助的关系、谦虚而不是张扬的品德、创新和尊重差异而不是热衷于竞争、尊重礼让而不是争夺攀比,等等。
设计中包含很多内容。如果没有,那倒是问题了。
我们在讨论,到底在动手设计、开发之前头脑中的对产品或服务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识。
经常的情况是,所有这些意识和思想连其拥有者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或者只是朦胧地感觉到。这个结果是,不知不觉中在产品(包括服务)中赋予了自己一个错误的、不良的、消极的、对人和社会有损害的思想或意识。
比如,激烈的对抗意识(就如很多互相对抗性质的广告),鼓励浪费和过度消费的意识。或者,分明是想要在设计和产品中赋予一个观念如环保,最终的结果却没有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设计者或决策者在自己的内心就没有环保意识,或者是与环保相对立的意识。
我们想要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即设计的觉醒。它是指设计者、决策者对自己对产品和设计的想法、看法、观念、情感情绪、意识的觉察。
设计觉醒,重点在于对这两个方面的清醒的觉察。
第一,探索设计和产品中如何体现出人性化因素,即如何设计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或人性化,是指如何让产品更加符合人类的使用(包括食品类的食用习惯)习惯。而“使用习惯”也不是关注外在功能上的习惯、舒服及口味、营养等,而是关注作为人的内心深处的个性化的想法、理念、思想、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也就是在产品的使用中,让人们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感。幸福感包括安全感、方便、友好和谐的态度、健康、便宜等。
比如,手机中的摄像和拍照功能,使人们更加方便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片段。在这之前,人们必须准备好摄像机或照相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精彩、有趣、有意义的瞬间稍纵即逝,谁会随时带着照相机呢?
还有iPhone的iOS系统的安全性,使人们用手机支付变得放心。人们放心了,自然就感到方便、快捷了,生活的乐趣就增加了。假设我在去火车站的车上就可以用手机预订2个小时之后的高铁,那么我就可以更加灵活、充分、有意义地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假设一款化妆品是像水一样稀释的液体,需要喷在脸上。但是在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江南等地区,早上喷在脸上的瞬即是冰冷的。除非我特别喜欢这款产品,否则我就会考虑更换。瞬即的冰冷虽然可以忍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很容易避免,为什么要经历这个冰冷呢?那么,这款产品有没有意识到使用者的这个感受呢?
这就看出来,要想设计出最佳的用户体验,必须对人们的内心世界有深入的了解,即消费者洞察,或者叫生活方式的洞察。消费者洞察一般是指到消费者实际的生活里去经历一段时间的体验而有所发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冥想是在头脑里去经历消费者的生活。
大部分方式和技术都没有冥想更加深入而精确地洞悉人们的内心世界了。大数据是另外一个好方法,冥想与它有同样的效果。不过,大数据的难处在于,除了获得的难度和费用外,面对大数据的分析是关键。也就是说,大数据的意义在于,通过数据而看透人的心理。因此,大数据最终也是依赖于人(分析人和决策人),依赖于他的洞察力。这就又回到了冥想。
第二,明晰产品会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企业如何通过产品影响社会生活呢?一家企业如何通过产品而为人们生活的持续的幸福做出贡献呢?
我了解了顾客的一个需求,然后就自然地会设计和生产相应的产品满足他们,利润也就随即产生了。但是,假设这个需求的内涵是虚荣,比如有些人喜欢过度的包装或颜色。如果一家企业一味地迎合这些人的需求,即便他成功地赚钱了,但是他的行为是在破坏人类未来的生活。显然,一家企业的破坏力远远大于一个人。
此刻,正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企业如何在产品即对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出对社会的责任和积极的影响,而避免对社会、环境、地球、人类的共同生活家园的破坏?
在虚荣心支持下的消费理念,自然是喜欢奢侈或特殊对待。从企业角度当然应该开发相应的产品以满足他们,比如飞机的头等舱。但是,当企业完全关注这些需求即完全的利益角度,那么就会慢慢加剧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这比用户体验更加深入了一步,不仅考虑到个人、个性化的思想和感受,还在考虑设计思想或产品的内涵中所包括的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这正如无印良品的设计者田中一光所说的:“设计定要向社会发言。”
生活的幸福感来自哪里?除了物质的丰富、理想的实现、欲望的满足等人性的因素,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外,在心理上,在社会和公众层次上的因素恐怕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比如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尊重等。
无印良品的设计的出发点是“No Brand Goods”,即无品牌的商品。无品牌,即无身份差别。
这意味着,企业首先建立起以自己的产品对社会施加积极影响力的理念。然后,就是如何将一些积极的生活理念附加到产品中。但是,若真的做到这一点,企业人首先要具备这些生活理念,比如“合适就好”。如果只是在思想上认同这个理念,而不是在意识深处发生转变,那么,在产品的设计、生产等各项实际工作中,是无法真正地做到的。因为老旧的意识仍然在起作用。
比如,支持“合适就好”的设计理念的深层意识是环保和平等。那么,如果设计者、决策者根本就不具备环保和平等的意识,又怎能在设计中体现出它们呢?就如我们一贯的等级观念,会经常训斥下属而毫无尊重之意,那么在设计产品中也会自然倾向于分别出等级高低。
一个人的等级意识如何转变为平等意识,这需要对自己的观察和觉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觉察自己内心浮现出的思想观念,如等级观念、贪婪、追逐享受等。在看到它们之后,内心的转化也就有可能发生。这就如黑暗在光照(光就相当于人对自己的觉察、自我意识)下自然就消失了。
一个已经转变为平等意识的人,他再也不会斥责下属了,他再也不会觉得坐头等舱有自豪感、优越感了,也许稍微觉得有点歉意,他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产品的包装有过多的颜色和用料过度了,等等。
只有在具有环保意识后,这样的行为才会发生。比如,日本人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放在街上,让用得着它们的人随意拿走,实在没有人要的东西才做最终的垃圾处理。一个没有环保意识的社会或社区可以模仿,但是最终有效吗?不会,恐怕只会流于形式,或者最终成为一个与利益有关的活动。
一个设计觉醒的企业,犹如有着“设计定要向社会发言”的理念和认识的企业,他们必然是成功和优秀的。因为你的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平等、尊重,与他们追求环保的理念等吻合,他们怎会不回报你?这个回报就是持续的购买和品牌的忠诚度、不断的口碑传播、接受更高的价格。这是健康、可持续的、友善的、正义的利润。
为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需要设计的觉醒。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意识的转化。转化,来自对自己及自己内心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