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 寻阳
- 1805字
- 2020-06-24 14:13:21
序言
寻阳博士给我寄来她的《我国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书稿,要我作序,作为她的博士论文导师,我很乐意。
我真切地感受到寻阳博士热爱我国基础教育,愿意结合中学外语教学实际,经常深入到中学外语课堂,主动接近中学外语教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外语教育改革、外语教学环境和外语教师职业的态度和看法。我知道她建立在大量地研读了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一热点话题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详细的访谈和系列的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问题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学习外语教学就是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甚至有些应用语言学家,将外语教师看作是技师,认为他们所要做的只是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好外语而已。但是,不少研究表明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个性化、社会化和多变化的特征,不仅只是教学技能的实施过程,而且更是对外语教师和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包括人品道德等在内的全人发展的过程。教学法那种简单的因果模式,不能充分解释课堂的复杂现象。除了教学方法和技巧外,教师的知识、认知和身份认同等等,都是影响教师课堂决策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对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并在与学生和同行的不断交流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教师职业和教学主体的认识,完成外语教师身份的再建构;其二,随着社会文化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外语教学的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维度,由此引发了外语教师研究的“社会转向”(social turn),出现了后结构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新兴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主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习不是由外而内对技能和知识的直接占有,而是经由外部的社会调节活动到个体学习者内在控制的渐进活动过程。因此,教育和教学都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而是关乎一个人理解力发展和思维形成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教师生命的关注以及专业发展研究的层层深入,教师身份认同被认为是决定外语教学如何开展的关键要素。
寻阳博士的这本专著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过程和结构;第二章为研究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第三章详细地分析本书采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具体阐释了《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第四章阐述了调查工具、调查对象、调查与数据处理过程等,对量化数据和访谈质化数据进行了科学统计和系统分析,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整体状况;第五章,在前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三代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状况的异同,分析了中学外语教师话语中体现的身份认同危机和形成原因,揭示了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特点和成因,指出了发展中学外语教师积极身份认同的途径,并对外语教师教育和学校组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六章,在回顾本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创新之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对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发展前景,比较客观的进行了展望。
归结起来看,我认为该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内容丰富新颖,本土气息浓厚。该书扎根于我国中学外语教学实际,较为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60后、70后和80后三个年代不同年龄背景下的中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还将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投入”引入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所具有的影响作用。第二,理论研究深入。该书从社会文化视角对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重新进行了界定,确定了四维度八因子的理论结构,形成了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第三,研究数据种类多样并且相互印证。该书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和课堂观察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研究过于主观和定量研究不够深入的缺憾,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总之,该书研究内容深入全面、研究方法规范、逻辑体系合理、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它的出版对目前国内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促进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寻阳博士已经将该书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作为导师,我为她所获得的成绩感到欣慰,更希望她在学术研究之路上,持之以恒,勇于前行,取得更多成果,更大进步。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新民
2016年3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