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送孩子上北大(3):28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 秦春华
- 1701字
- 2021-03-28 16:00:38
“有为”而治
“有为”即有所作为,在这里指对孩子的教育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跟踪、重成效。如果说“无为”指向的是孩子成长的宏观方面,引领其顺势而为,夯实基础,形成“大气”; “有为”则指向孩子成长的微观方面,必须明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目标要求,规范学习的行为习惯,总结利弊得失,确保孩子在成长之路走得坚实、有序。
“有为”而治要得到较好落实,首先要家长、教师、孩子有效沟通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其次要注意措施的有效性、科学性,过程的持续性、严谨性;同时,还要注意张弛有度,边落实边总结。我对孩子成长中“有为”而治的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养成习惯,提高效率。在让孩子尽情地嬉戏玩闹,随心所欲地涉猎众多知识领域的同时,要防止孩子因过度自由而出现无组织无纪律性,形成对学习不够专心和对学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的不良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严格要求孩子在校学习要专心、认真,校内问题校内解决,不懂问题请教老师。父母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共同督促孩子的学习过程,养成课堂高效学习的习惯。二年级开始严格规定孩子每天在家必需的学习时间,学习时要专心,心无旁骛,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作业质量。父母每天督促检查,适时点评反馈,辅之必要的奖惩。持续一年后,孩子在家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回家后,优先安排作业和自习已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三年级后,孩子渐渐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能自己解决,依赖谁都不现实。
二是规定阅读,积累底蕴。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深知人文知识和素养的积累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高度的基础,阅读是实现积累的一种主要途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明确规定孩子的阅读时间和相应阅读量,小学每天睡前要求阅读半小时,初中高中时一小时,节假日视情况而调整,我也不忘严格检查、登记、点评。时至今日,孩子的阅读内容涵盖中外名著、科普知识、漫画童话、历史知识、电脑知识等众多领域,内容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随着年龄增长,他的阅读量越来越大,知识积累与日俱增,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然养成,语文学科有了明显优势,文科相关学科成绩也得到带动,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三是目标引领,共同发展。明确的目标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父子俩相互磋商,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小学阶段目标为养成习惯,打好基础;初中阶段目标为拓宽视野,学业领先;高中阶段目标为深化学习,迈向一流。应该说每个阶段孩子都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小学以语文、数学双百的优异成绩进入初中学习,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宁德市重点中学,高中只用两年半时间保送到心仪的北京大学。
四是社团实践,担当责任。学校一方面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的素质,让他们懂得守法,学会担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从小学开始,我就鼓励孩子主动竞选班、队、团干部,尽己所能为同学们多做事,借此展示自己才华,锻炼组织和协调能力。孩子先后担任过班级学习委员、少先队大队长、班长、校学生会主席和校团委委员等职务,通过多岗位的锻炼,他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中学时代,他参加过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深入社区、农村调查,接触基层,如赴古田特殊教育学校参加“学雷锋,献爱心”活动,随同中国搜狐网、海峡都市报记者深入霍童、洋中、石后等乡镇贫困学子家中调研,参加宁德市鸿爱会组织的关爱贫困生系列慈善活动,等等。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他懂得珍惜,学会担当,站在更高视野思考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五是密切家校,跟踪过程。孩子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学校完成,家长有必要及时了解其在校情况。了解的渠道主要有:要求孩子及时主动汇报在校情况;定期去学校向班主任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虚心请教教育的方法;借助网络、电话加强与老师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借鉴其他家长好的教育经验;订阅一些家庭教育刊物,提高理论水平,了解家庭教育的前沿动态。家庭与学校联系的密切保证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有效跟踪,给孩子适当压力的同时,更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成长的重视,化压力为动力,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