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会计发展

1.2.1 西方国家的会计发展

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文明早期就开始对经济事件进行记录。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用土坯记录税务单据。从那时起,会计就在不断地满足用户信息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早期的会计发展是十分缓慢的。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一般认为始于14世纪。其标志是1340年左右形成的“热那亚会计体系”。该体系已具备了现代会计的一些特征:企业实体即会计主体观念的初步形成;以货币形式记录各种业务事项;开始区分“资本支出”与“经营支出”,设置“费用”和“财产”两类账户。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Luca Pacioli)所著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专门阐述了现代会计的基础——复式簿记(Double-entry Bookkeeping)原理与方法。这一簿记体系是因当时意大利商业贸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簿记体系就是从这一体系演变而来的。17世纪及18世纪,随着世界商业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西、葡、荷、英、法及北欧诸国,世界会计发展中心也随之转移。在此过程中,会计发展的主要表现有:(1)会计期间概念的正式出现——1673年法国规定企业每两年编制一次资产负债表;(2)账户的拟人化。

工业革命对西方会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西方国家会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工业化和批量生产使得折旧会计、存货会计、管理费用分摊等变得复杂和重要。(2)工业化和规模化使得企业对大量资本产生了需求,从而促进了企业组织形式由独资、合伙到股份有限公司的演变。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即投资人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将这种经营管理委托给管理者。由此,投资者就要求管理者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随着公司公开程度的提高,从而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保护呼声的增加,负债及权益会计得到了发展,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19世纪中期的英格兰,独立(外部)审计这一职能的增加,大大增强了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3)随着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投资于不断发展的美国经济,英国的会计师和会计方法也逐渐转移到了美国。但是,此时的美国会计尚未形成统一的财务报告准则,这就使得会计实务中出现了各公司财务报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的严重不可比,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财务欺诈行为。(4)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刺激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相继出台。据此,美国的财务会计规范即公认会计原则(GAAP)开始逐步形成,美国财务会计发展走上了“正轨”。(5)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30年代的科学管理(泰罗制)和50年代的管理科学,促进了企业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经营及投资决策、责任控制、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的重视,管理会计开始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自此之后,现代会计就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1.2.2 我国的会计发展

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类似,我国早期的会计现象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的。人们通常将结绳记事、刻石计数作为会计的萌芽。由于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商业并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国至清朝末年为止,会计发展同样是不充分的。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虽然颁布了“统一会计制度”,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当时的统一会计制度只能局限于政府会计方面,还不可能针对民族工商业制定和实施类似的统一会计制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40年左右时间内,我国会计发展是以统一会计制度为特征的。从根本上讲,这是由高度统一和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随着1978年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统一会计制度虽然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但毕竟还只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真正摒弃了统一会计制度模式。这也意味着,我国会计发展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尤其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与日俱增。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经修订的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16项为修订,22项为初次发布),且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已经非常有限。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较短。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时期,诸如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等基本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了初步的应用。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实施,责任会计、标准成本等现代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也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一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预算管理、长期投资决策乃至诸如作业成本会计和平衡计分卡等更为现代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也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