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里提出了“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而且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特殊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相对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使得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为特征的,即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而公有制的存在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此,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的格局中存在的。另一方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分配制度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要在更大的程度和范围上实现社会的有计划协调发展,要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决定了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还要实行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雇佣关系还要不可避免地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实践检验可以表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比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具体表现为:首先,商品关系和市场机制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关系的客观表现,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于一般公有制的重要特点。其次,市场经济广泛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关系和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最后,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及其具体含义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之中实行,具有不同于其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之中实行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所有制基础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混合型所有制结构基础上的;从分配方式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型分配制度;从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经济调节方式上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的建立和阶级对立的消灭,国家的计划调节将有必要也有可能比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事实证明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既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之中。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它是中性的,完全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共同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方面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又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的性质,反过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又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本质。

案例分析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制度保障转自新华网:《六个“为什么”》,连载五——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变化。有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这些年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所有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削弱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实力,而且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国有经济牢牢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197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0.72万亿元,而到2007年,达到35.5万亿元;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在2008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我国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了26家,其中不乏处于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国五矿、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可以说,我国能够拥有今天这样较为雄厚的综合国力和重要的国际地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稳步发展,都是与公有制经济发挥的巨大作用分不开的。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国进民也进”、“国强民也富”的生动局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现。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有很大提高。30多年来,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可以说,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年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还略高。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比如,由于搞活了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消费商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人们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也不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而已经是住房、汽车、电脑等;又如,由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也多样化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个人择业成了许多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又如,个人财产性收入增多,投资理财成为热门话题,国债、基金、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成为很多人的投资手段。

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怎样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化?

3.结合案例,试分析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