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触觉训练的生理心理基础

与人体其他感觉器官相比较,触觉感受器是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感受器,这与其承担多种功能相适应。触觉及其他肤觉的感受器与神经系统均源于胚胎发育中的外胚层,同根同源。神经系统大多居内,是生命活动的调控中枢;触觉感受器守外,是生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和保护生命健康的“卫士”。触觉及其他肤觉是影响人们生活学习活动最为广泛的感受器。

触觉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并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个体胚胎发育期以及儿童出生后的早期,如果触觉功能发展异常,就会给儿童的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各类特殊儿童中,触觉功能异常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触觉功能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了解触觉的生理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触觉功能训练的基础。

一、概述

触觉(Tactile Sense)是体表受到压力、牵引力等机械作用时相应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之一。狭义的触觉,指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广义的触觉还包括压觉(增加压力或持续刺激皮肤所引起的肤觉),所以一般把这类肤觉统称为“触压觉”。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皮肤感觉合称肤觉。时至今日,人们对触觉感受器的结构、触觉信息的传导通路及中枢的功能定位、触觉的功能及其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简介如下。

(一)结构

不同的感觉的产生需要与此相适应的结构。人体触觉及其他肤觉感受器的结构有其独特性。有的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结构,人们对其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有的本身就是神经末梢,结构相对简单。至今,人们对触觉各种外周器官、触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及大脑的功能定位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对其功能作用以及发生发育也有了一定认识。

1.感受器

触觉感受器是人体涉及面最广的感受器官,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神经反射。触觉感受器主要有3种:梅克尔氏小盘、麦斯纳氏小体和感受触觉刺激的神经末梢,这些感受器的功能各不相同,感受触觉刺激的能力也不一样。许多肤觉感受器的功能和生理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触压觉的绝对感受性在身体表面的不同位置有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活动较大的地方触压觉的感受性较强。头面、嘴唇、舌和手指等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分布极为丰富,触觉敏感性高,而背部的敏感性较低,躯干及四肢的敏感性居中。触觉两点阈值(用测触器刺激两个点,能感觉为两点而不是一点的最小距离)来表示皮肤触觉的感受性大小。这个阈值因皮肤上不同部位而异,如舌尖的阈值约为1.1mm,手指尖端约为2.2mm,手掌约为9mm,而背部则达67mm。 于频.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6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6.

2.信息传导通路及中枢功能定位

触觉信息传导入脑的过程比较复杂。躯干四肢与头面部的触觉传导通路有差别,精细触觉与粗略触觉的传导通路也不一样。

精细触觉信息是沿着本体感觉(深感觉)传导通路来传递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精细触觉感受器将机械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经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进入脊髓,沿着薄束和楔束到达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内),由此两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交叉到对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此为触觉传导的第3级神经元),第3级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皮肤的触觉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初级感觉。

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粗略触觉与温、痛觉有相同的神经传导通路。首先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的信息经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传入脊髓后角固有核的第2级神经元,然后沿着脊髓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到达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的第3级神经元,然后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处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头面的触觉与该部的温、痛觉有相同的神经传导通路。首先头面部皮肤黏膜的浅感觉感受器的信息经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传入脑干的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沿着三叉丘系到达丘脑的腹后内侧核的第3级神经元,然后投射到中央后回下1/3处,大脑皮层形成头面的浅感觉。 于频.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6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6.

(二)功能

皮肤的各种感觉器官是个体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重要感受器,也是个体间进行交流和认知学习的重要信息获取途径,如触觉帮助个体感受并区分潮湿和干燥、热和冷、软和硬、平滑和粗糙等个体所接触的环境的特质与属性。触觉及其他肤觉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多方面重要功能。

1.感觉功能

体肤的触觉感受器可以感知刺激表面的光滑程度、刺激物的质地,刺激的强度以及刺激的面积大小等,可以感受静态物体形状、大小等线性度量和立体构象,可以感受动态的刺激,如刺激变化方向和振动大小等。

2.防御和保护功能

个体根据触觉信息避开外物的伤害,做出合适的行为,保护自身的安全。

3.肌肉及心理放松

刺激触觉感受器及其神经末梢可以起到舒松紧张的肌肉和心理状态的作用,如伸一伸懒腰、洗浴按摩体肤,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和心绪得以放松。母亲的轻拍和拥抱会使婴儿的哭闹立刻终止,破涕为笑。

4.传递个体间的情感

触觉可以表示亲密、善意、温暖与体贴之情,是启迪人们心灵的重要途径。儿童的发育过程中,成人的抚摸、拥抱、亲昵等触觉刺激,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情趣情感至关重要,也是成人抚育子女的最基本的手段。

5.奖惩功能

一些触觉刺激,如抚摸、轻拍等可以有鼓励作用,但是过重的触觉刺激会向刺激接收者传递不满情感,使其行为受到惩戒。

(三)发育

皮肤感觉是个体感觉系统中最先发育的。其中,触觉和痛觉最早出现,胚胎第7周的口周围就有触觉感受器,随后经面部向四肢及全身分布,胚胎第11周的手和脚出现肤觉感受器,胎儿第20周感受器遍及全身皮肤。从外周到皮层感觉通路直到胎儿第29周才形成,晚于皮肤感受器的形成。蔡文琴.发育神经生物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96-497.新生儿的体肤触觉已经非常敏感,结构及其基本功能发育成熟,出生后的1~2个月内就对各种触觉刺激有丰富的反射性活动,这是他们认识新世界的主要渠道。在儿童的整个发育期内,触觉仍然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和自我形象非常重要的信息通道,比如学龄前儿童总喜欢对接触到的目标摸、捏、挤和压。

二、触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触觉是儿童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丰富的触觉刺激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及社会交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并促进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

触觉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首先,触觉刺激是儿童感觉、认知、运动等的发展基础。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是由胚胎的外胚层形成的,同根同源。发育个体从胚胎到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早期,触觉刺激总是伴随神经系统的发展,对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功能的完善起着重要且持久的作用。个体在胎儿期直到婴幼儿期,皮肤触觉的敏感性非常高,是个体早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感觉通道,为其他感觉通道获取其他性质信息奠定基础。早在胎儿期,个体的体肤就和羊水及胎盘内壁不断发生碰触,刺激中枢神经的发展。出生时个体要经过产道的挤压,接受强度较大、涉及全体肌肤的触觉刺激,唤醒躯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在成长中,婴幼儿吸吮母亲乳头、接受他人特别是母亲的爱抚、躯体翻滚及触摸抓握物体、嬉戏等,都使体肤的触觉感受器得到刺激,并获取对客体的认识,这是儿童最早的学习。这种早期的触觉刺激,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触觉感受器在体肤分布广泛,触觉的信息传输呈现广泛性特点。头面部与躯体其余部位的触觉信息输入通道不同,精细触觉与粗略触觉信息又分别有独立神经通路通向大脑,触觉信息的多种传输线路与中枢不同节段的其他神经中枢存在广泛联系,对促进大脑皮层下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触觉在人类个体成长发育、日常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大脑学习活动及大脑皮层下结构协同运行的重要信息源,在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正是通过触觉认识客观事物,从而认识世界、学习世界。

(二)触觉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

触觉对儿童的社会交往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肌肤接触是儿童早期与成人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正常婴儿出生时,给予婴儿触觉刺激是父母对新生儿行为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父母触摸或摆弄孩子的身体、亲吻他、轻轻摇动他等均是最早的肌肤接触。触觉是亲子建立感情的主要途径,婴幼儿通过触觉理解亲人的关爱。触觉也是影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19世纪早期,在美国社会福利院里生活的婴儿,几乎得不到触摸抚爱,尽管他们的其他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触觉刺激的缺失,对其身心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当他们年龄大时,性格上就会出现不愿让人触摸,适应力较差,社交能力欠佳等特点。与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得到触觉满足的孩子相比,他们在生活中会有更多焦虑和紧张,社交上有更多的退缩,积极主动性欠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被别人触摸或触碰,抑或是去触碰别人,也是很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事实上,人的身体动作、体态语言、情绪表达等的实现多离不开触觉的参与。人的身体动作、体态语言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泄露情感的微妙变化,如有的人会在害怕时手捂嘴、害羞时用手遮眼睛,当人感到焦虑、忧郁或孤独时,会做出叉手的动作等。同时,触觉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交际方式例如握手、拥抱或亲吻等,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独特作用,能够引起热情、友谊甚至厌恶等方面反应。

此外,触觉与视觉相互协调和整合使个体更好地认识目标的全面属性,如对目标的细微觉察,触觉和视觉配合比起单一感觉信息要全面、丰富。触觉和听觉结合使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触觉与前庭觉、本体感觉有机统整使个体行为举止协调、顺畅、安全和高效。触觉在儿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成人的社会交际、情感交流中不可缺少。

(三)安全、自我保护

儿童体格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触觉刺激。在儿童的成长中,如果每天得到更多抚摸,其体重会很快地增加,免疫系统功能也会随之加强。相反,如果孩子从小缺乏这种接触,他们通常会寻找一些替代的解决办法,如吸手指或咬指甲等。有研究表明,儿童与母亲或其他人体肤接触频率高的家庭中,儿童出现不良习惯的可能性较小。

医学研究的结论是:触觉刺激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活动,增加机体的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婴儿对疾病有抵抗力。通过按摩,可促进婴儿的肌肉的协调使全身舒适,孩子易安静入睡。通过皮肤的抚触可改善皮肤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弹性。实验证明,经抚触的新生儿奶量摄入高于对照组。抚触可以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增加儿童食量。

触觉防御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怕人、远离别人。害怕拥挤、拒绝排队。胆小、害羞、缺乏自信。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怕风吹(空气流动会使得其汗毛拂动并产生痒感)。热天穿长袖衣服,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挑食偏食。用指尖拿东西。个人空间太大、对不经意的碰撞敏感甚至会反击。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难专心、大脑动荡不安等。这种儿童因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争吵,攻击性强。

现代社会存在诸多不良因素严重干扰儿童早期触觉功能的发展,导致儿童出现异常行为。如情绪波动大、神经质、易紧张,不善交友。爱哭闹、惹人、黏人、固执、怕见生人或去人多的地方、同伴正常体肤接触中发出尖叫等,性格孤僻,严重者不愿上学。有的会出现吮滤手指、咬吃指甲、咬拨双唇、咬人、掐扭他人、挑食偏食等。这些异常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