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 陈晓萍 徐淑英 樊景立
- 3831字
- 2024-11-03 00:08:10
一、实证研究的本质
1.1 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取向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证主义的思想一直在社会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的。由于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存在,使我们对研究对象可以进行科学的测量,以此来解释、预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omte,1988)。根据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科学研究大多是从实验或问卷调查中得到数据,然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实证主义倡导的研究方法大多是用于检验预先建立的研究假设或命题,如果得到的数据与研究假设的预期一致,就认为假设是可以接受的;一旦发现了与假设判断相反的结果,就有理由拒绝研究假设。所以实证主义思想更多强调的是理论检验(theory testing),而不是发展新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出现的定性方法大多是为定量分析提供补充信息。
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判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提出了判断因果关系的三个前提条件:(1)假设的因与果必须存在某种联系(contiguity);(2)它们之间存在时间顺序的差异,因必须先于果而发生(temporal sequence);(3)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是恒定存在的(constant conjunction),在果出现时必须伴随因的存在(Cook and Campbell,1979)。条件1和条件3涉及自变量和因变量在现象界的实际联系。为了满足这一条件,我们通过对变量信息的测量和统计分析,可以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表述和推断。条件2则强调了判断因果关系方向的基本标准,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早于因变量的变化。因此实证主义的观点强调因与果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果对因的依赖。
但在实际研究中,满足这些条件并不一定保证能得到清晰的因果推论。Popper(1977)进一步修订了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他强调推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我们消除其他可能的各种替代解释(alternative explanation)。换言之,其他无关的、没有加以控制的外生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s)可能会影响我们观察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关系。仅仅通过变量间稳定的相关并不能确认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正是因为推论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对Popper而言,假设检验的过程只是一种证伪(falsification)的过程。我们得到的支持性证据只能证明假设的因果联系并没有被否认。作为对一个复杂社会系统的检验,没有得到否认还远不能称为得到证实(verification)。由于我们无法在一项研究中控制所有潜在的外生变量,所以一个理论假设在实证研究中只能是得到支持(或暂时得到接受),而不能得到证明(proof)。
1.2 实证研究中的资料收集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的数据一般有三种来源:首先,研究者将外界可直接观察的事件作为数据的来源,在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将外界信息转化为数字。如Oldham和Cummings(1996)把员工获得专利或申请专利的数目作为估计她/他们创造能力的一个测量指标;Greenberg(2002)用被试在实验中偷钱的数目来测量她/他们遇到不公正待遇时的行为反应;其次,在研究者面对无法直接观察的对象(如员工的态度、动机等)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测量工具,如通过员工填写测验量表实现对员工态度的数字化表达;最后,我们也可将测量工具用于可以观察的行为,如请上司评价部属的工作业绩和行为等。这三种数据的收集方式使客观世界和符号系统在实证研究中实现了一一对应。它们的来源可以用图1的形式加以表示。
图1 实证研究中数据的来源
资料来源:Baumard and Ibert(2001)。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实证主义者强调研究资料是客观的,她/他们的研究致力于对外部世界进行客观的描述,但是实证研究所依据的数据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例如同一部门的两名员工在面临企业工资改革时,或在描述另一名同事的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时,双方的描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就她/他们共同经历的事件,我们可能得到两组不同的数据。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两种:双方在工资改革或与另一名同事交往中的经历不一样;双方在将事件“翻译”成我们需要的数据时出现了差异。
影响一个人如何解释外部事件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根本无法在一项实证研究中有效囊括所有可能的变量。而我们在社会科学中的研究对象往往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收集资料。当我们使用本身带有误差的测量工具去研究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时,这样的实证研究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为了在管理学研究中实现对外部世界客观、准确的描述,我们就需要格外强调我们的研究设计,使我们的研究过程得到很好的控制,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得到清晰的结论,最后有效地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在具体讨论研究设计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下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1.3 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基于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探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最简单的实证研究过程可以用图2的模型表述。在图2中,线(a)代表两个抽象构念X′和Y′之间的理论关系。我们需要检验的研究假设是X′和Y′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由于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这些抽象的构念(X′和Y′),所以首先需要将它们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为可以测量的变量(即图2中的X与Y)。图2中线(b1)、(b2)代表操作化历程。这样就将一个抽象的研究假设转换为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具体问题。然后,我们搜集资料并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来验证X与Y间是否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关系(如线(d)所示)。如果没有发现统计显著的联系,就拒绝研究假设并接受零假设(null hypothesis),推断在构念X′和Y′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若经过统计检验,我们发现X与Y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但在推断X与Y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前,需要剔除各种可能导致X与Y之间发生因果联系的替代解释。经过这样的检验之后,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推断X与Y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如线(c)所示),我们就可以接受研究假设,推断构念X′与Y′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我们需要考虑研究的样本及所处的特定时空(包括时间、空间、研究参与者等情境因素)对所获得的研究结论的影响,推论研究结论是否在其他情境下也能成立。这就是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图2 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资料来源:Schwab(1999)。
就上述的研究过程,我们可以区分四种研究效度指标:构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统计结论效度(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和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Cook and Campbell,1979)。学者主要使用这四种效度指标来评价一项实证研究的质量。
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它评价的是我们在对构念进行操作化时,变量测量的内容和构念的含义是否一致。在通过各种操作化手段将不能直接观察的构念转换为可数量化估计的变量时,我们对它们的测量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各种误差。这些误差降低了测量后变量对构念含义的准确反映(图2中线(b1)、(b2)就代表了构念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测量的变量与抽象的构念之间不能准确对应,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会出现偏差,我们将这样的研究评价为构念效度偏低。一项实证研究如果构念效度偏低,即使最后在统计检验时发现了变量间的显著关系,也无法推断构念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构念效度是评价研究质量的首要指标。有关这一概念及如何验证构念效度请参见本书的第十一章。
统计结论效度是指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信度,它对应的是图2中的线(d)。统计结论效度评价的对象是实证研究中运用的统计检验手段是否正确。我们针对统计检验而做出的结论,实际是在一定概率基础上做出的,这是冒着一定错误风险的。无论是拒绝原本正确的零假设,或是接受原本错误的零假设,都会影响统计结论的可信程度。如果假设检验时使用的统计方法存在缺陷,这项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就会存在问题。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常见因素有很多,如样本太小造成统计检测力的缺乏;忽视了统计检验的假设,造成统计方法的错误;测验问卷和实验操作信度的缺乏;被试样本的差异等。对这些因素的详细探讨读者可参见Cook和Campbell(1979)的论述。与后面要解释的内部效度不同,统计结论效度评价的是一项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而与变量间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无关。
对研究质量的第三个评价标准是内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变量间因果关系推论的可信度。与之相对应的是图2中的线(c)。如果研究者发现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在由此推断X与Y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前,研究者需要考虑是否剔除了其他各种可能的解释。某些外生变量的存在可能使我们在解释X与Y变量关系时出现偏差。例如,如果X与Y同时和第三个变量显著相关,这可能使得原本并无相关的X与Y变量关系变得显著;或者由于第三个变量与X和Y之间呈现出正负不同的相关关系,而这个无关变量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X与Y之间原本显著的变量关系被抑制,造成研究者没能发现X与Y之间的因果关系,接受了零假设。本书在第六章至第十章中将分别讨论如何在不同的研究方法中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最后,外部效度是指将研究结论推广到其他群体、时间和情境时的可信程度。在通常情况下,研究发现往往是基于一个样本、一个时间点得到的。但如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样本、测量手段等有较大的局限时,研究发现也许无法在其他的情境中得到重复。例如,我们以大学生样本得到的决策研究结论,可能无法推广到企业的CEO。这样的研究结论就缺乏一定的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指标告诫我们需要清楚研究结论所处的情境界限。当你在样本中找到显著的因果关系的时候,需要自问一下这些结论是否只在这些人、这样的环境和时间内有效。假如是,那么你的研究结论就缺少外部效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实证研究是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它需要研究者事先对研究的问题和步骤进行详细的计划,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才能够经得起四种效度指标的考验。所以,研究设计对于实证研究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节就研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