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下)
- 方连庆
- 2167字
- 2020-07-09 17:32:40
第五节 欧洲1848年革命及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欧洲1848年革命的爆发及其对封建制度的打击
1848—1849年,在欧洲大陆各地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是欧洲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30—40年代,继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大陆上那些尚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的国家,也都程度不同地开始了本国的工业革命,逐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业生产过渡。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越来越不能容忍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它们要求废除一切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它们既要求经济上的自由发展,又要求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尚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德意志和意大利,那里的资产阶级除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外,还要求实现民族统一。奥地利本土上的被压迫民族则要求摆脱奥地利的统治,完成本民族的独立。
1847年,在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的阶级矛盾。结果,导致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首先从那不勒斯王国开始,并迅速扩展至欧洲各地。1848年1月,在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爆发了武装起义。同年2月,法国巴黎也爆发革命,推翻了路易·菲力普的“七月王朝”,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国的胜利,如同一颗火种迅速点燃了欧洲各地的革命烈火。3月13日,维也纳民众举行武装起义,梅特涅在革命群众的追捕下,男扮女装逃亡英国。
维也纳革命的爆发又推动了奥地利帝国境内民族解放运动的迅猛发展,伦巴第和威尼西亚掀起反奥起义,接着,捷克和匈牙利也相继起来革命,反抗奥地利的统治。继布拉格6月起义之后,匈牙利的佩斯于同年9月开始了反奥地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在1849年4月中宣布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成立共和国。普鲁士在维也纳起义的鼓舞下也于1848年3月18日爆发柏林武装起义,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与此同时,多瑙河两公国也爆发了反对俄国保护者的革命运动。
欧洲1848年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这场遍及欧洲各地的革命,由于以俄国为首的国际反动势力的镇压,以及资产阶级慑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而同封建势力妥协,最终是失败了。但是,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而且,这场革命也给欧洲国际关系带来较大的影响。
首先,俄国通过镇压1848—1849年革命,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当1848年2月法国爆发革命之际,沙皇尼古拉一世急于进行干涉。但是,由于当时俄国国内也不稳定,奥、普等国都疲于应付本国的革命,而且,英国率先承认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故而未能采取行动。后来,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各国反动势力向革命进行反扑,尼古拉一世决定向欧洲各国革命动武。
尼古拉沙皇首先于1848年6月和8月派兵,扑灭了多瑙河两公国的革命运动。接着,又应奥地利政府之邀开始了对匈牙利革命的镇压。匈牙利于1849年4月宣布独立后,表明欧洲革命在经过一段挫折后又重新走向高涨,尼古拉一世认为匈牙利革命者“是世界秩序和安定的敌人”。所以,他于同年5月8日发表武装干涉匈牙利革命宣言,接着又在27日派出14万大军,同奥地利军队一道夹击匈牙利革命,并在这一年的8月绞杀了匈牙利革命,“从而肯定了欧洲革命的失败”。俄国也就成为“西欧整个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根有力支柱”。随着俄国军事实力的增长,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扩张欲望也与日俱增,他甚至狂妄地以“全欧洲的主人”自居,这就势必激化了俄国同欧洲其他列强的矛盾。
第二,东方三君主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导致以它们为主体的神圣同盟彻底瓦解。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1848年12月初镇压了普鲁士革命后,在1849年5月建立了由他领导的德意志联盟,以替代由奥地利领导下的德意志邦联。参加联盟的除普鲁士外,还有汉诺威、萨克森、不伦瑞克和德国北部、中部的一些小邦。奥地利坚决反对普鲁士的德意志联盟,并要求恢复革命前的德意志邦联,双方各不相让。为此,普、奥两国都进行了紧急动员,战争一触即发。尼古拉一世从维持一个分裂的德意志立场出发,为了不使普鲁士过分强大,于是决定支持奥地利,并出面干涉普、奥战争危机。在沙皇尼古拉的干预下,普、奥两国的君主于1850年11月29日签订了《阿罗木茨协定》,普鲁士被迫放弃德意志联盟,奥地利领导的德意志邦联得以恢复。从此,普鲁士对俄国怀恨在心。
此外,俄国虽然出兵镇压了奥地利境内的匈牙利革命,又帮助奥地利恢复了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但是,当俄国因此而加强了它在巴尔干的地位时,俄、奥两国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便又开始突出起来。这样,俄、普、奥三君主国昔日的“协调一致”消失了,因而以它们为主体的神圣同盟也就宣告彻底瓦解。
第三,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在海峡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俄国继1848年6月镇压了摩尔多瓦革命之后,又于10月占领了瓦拉几亚。1849年5月1日,俄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巴尔塔—利曼协定》,规定多瑙河两公国的大公应由俄、土两国宫廷协商后任命,俄国军队继续占领两公国至1851年5月。而且,俄国有权随时可将其军队开入两公国。俄国在多瑙河两公国的进一步扩张,加深了它同英、法两国在这一地区的矛盾。尤其是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其商业利益在巴尔干和中东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英国对于俄国利用镇压革命之机在巴尔干进行新的扩张决不会听之任之。英、法两国同俄国在这一地区的争夺,终于导致了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