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的革命

康德将理性批判所带来的成果称为“哥白尼革命”(koperni-kanische Revolution)。对康德而言,哥白尼提出地动说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推翻了传统的天文学理论,而在于他颠覆了常识性的观点,揭露“太阳绕着地球旋转”是个假象(Schein),从而指出真理存在于一个新的、不再是常识性的观点。同样地,纯粹理性批判不只是驳斥独断论与怀疑论的缺失而已,它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知识不再由对象所决定,而是对象由我们的认识能力所决定。这种主客关系由常识性的观点来看,毋宁是荒谬的。因为每当吾人提及“客观”知识(objektive Erkenntnis)时,似乎意味着“客体”(Objekt)是独立于主体(Subjekt)之外而存在着。康德借着理性批判所推动的“思维方式的革命”要求人类的理性要从常识性的成见中解放出来。客观知识的两个认识特征——必然性与普遍性——并非源自客体,而是来自“认知主体”(das erkennende Subjekt)。如果没有经过认识能力的处理,客体将无异于混乱的居多而已。客体只有在被认知主体感受后,经由知性将其转化为概念、判断或原则,最后再由理性将其纳入思维的最高统一,亦即使各种概念、判断、原则皆不互相矛盾,如此经验才成为可能,才有所谓的“客观”知识。康德就是采用批判的方法,揭露经验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而这些先天条件在逻辑上(而不是在时间上)先于经验,却又决定了经验,因此也称为“先验”(transzendental)。经由先验哲学,探寻客观知识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科学的客观性才能获得确保。

其实,康德本身也是一位熟悉牛顿物理学和天体力学的学者。他在1755年的著作《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中,运用牛顿力学原理,提出星云学说,这个学说在1796年被拉普拉斯(Laplace, 1749—1827)重新提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又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学说”。直到晚年,康德仍不减对科学的热爱,继续讲授关于自然科学与人类学的课程。在康德以前,独断论认为科学万能,认为经由科学,我们能认识世界的全部与本质,包括“意志自由”、“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反之,怀疑论不但否定人类对意志自由、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认识可能性,甚至怀疑数学、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康德则致力于探讨科学作为一门客观有效的学问如何可能,吾人固然不应对科学的能力估计过高,但也不应估得太低;哲学永远应当是科学的维护者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