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
- 张占斌
- 4114字
- 2021-03-27 21:37:43
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六大核心特征
摘要:中国特色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深入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发展现状、发展经验的中国特色经济学具有有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显著特征,进一步地指出这些特征即系统思维、国家利益、稳定核心、共赢导向、结构均衡和政策精准并对这六大特征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试图为中国特色经济学提供一套全面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中国特色;经济学;核心特征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一方面,中国特色经济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研究;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没有采取西方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的背景下取得了巨大成绩,其发展规律和经验需要总结。基于这两点原因,本文将从六个核心特征出发,对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内涵以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一、系统思维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割裂思维。在西方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完全分开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是分开的、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是分开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分开的。割裂思维固然有助于更为简洁地分析问题、构建模型、得到结论,但是经济学不是物理学、物理空间不是现实空间、物体更不是人类,通过将复杂世界切分成独立个体、将具有多重属性的人类抽象成单一属性的人类进行分析得到的只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结论。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近些年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与质疑就源于这种割裂思维无法真正认识现实世界的基本情况和真实问题。与之成为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系统思维特征极为明显,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人的系统思维源远流长,老子、荀子、孙子等人的著作就已经表明系统思维在中国存在的长期性和普遍性,在这种思维的长期熏陶下产生的中国特色经济学无疑会带上这种属性;另一方面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历程中,包括“多谈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实事求是”“五位一体”“大局意识”“顶层设计”等论断都是系统思维的直接体现,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在系统思维指导下将整个经济发展视为一个完整系统进行改革的典型。因此,承认现实经济发展活动复杂性、多主体性、互相关联性的系统思维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之一。必须指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范式有其可取之处,中国特色经济学应该借鉴,但是前提应该是实事求是,承认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不能因为西方经济学的割裂思维在分析现实问题上的容易入门而盲目随从,而应该坚持系统思维,学习并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范式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更为真实的理论和模型构建,从而提高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释力和影响力。
二、国家利益
虽然西方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开端,但是讨论国家如何富强的内容自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之后就逐渐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中被旁置,割裂思维的存在导致西方经济学越来越多的关注个体利益,如消费者关注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关注收入最大化、企业关注利润最大化、官员关注政治晋升概率最大化等,关于国家利益的内容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占比例已经越来越少甚至避而不谈。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体利益想要得到保障,前提是个体所在国家有能力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胜出,不去讨论国家如何富强而只讨论个体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无疑是舍本逐末。尤其是在当前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全球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后发国家想要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度极大,更何况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因此,没有国家视角存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是无法帮助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只有坚持构建并实施基于提高国家发展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整体利益的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才能实现中国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这也是中国过去几十年综合国力不断加强的根本原因。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受到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国内部分学者仍然持有偏离或者无视国家利益的包括全面推动国企私有化、放弃耕地红线、完全放开政府管制等错误观点,对于这部分观点应该持有批判态度,不能受此影响而偏离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国家利益视角。
三、稳定核心
任何一套理论体系都应该有其核心内容和外围内容。就经济学理论而言,诸如模型的复杂化、工具的高级化、理论的多样化等外围内容都应该与时俱进,这是因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人类所面临的约束环境、效用函数和拥有的要素禀赋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要求不断地更新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外围内容。在这一点上,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经济学没有区别,但是两者核心内容则完全不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抛弃研究如何实现国家富强的内容以后就没有了稳定的核心内容,只要是符合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论都可以进入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都可以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这就是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产生的原因,也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重点不断变化的原因。与之相比,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则始终稳定,第一个核心内容是坚持一个稳定而又健康的领导组织,无数发展失败国家的惨痛教训及中国发展的实践都已经证明被软弱的领导组织或者长期动荡变化的领导组织治理的国家是无法实现发展的,坚持一个稳定而又强大的核心组织领导是欠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个核心内容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仅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属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以私有制为主体制度的发展结果就是形成西方发达国家那种资本和资本家为王的经济模式,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权益、政治体系的稳定都将被资本和资本家所控制,这不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保障发展路径的稳定、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共赢导向
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不仅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的导向。纵览由西方发达国家构建的不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规则,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这些国家实施相关战略的出发点。而在这个导向下,绝大部分国家都难以获得发展,即使有小部分国家能够获得发展,这种发展也是极为脆弱,极容易被破坏,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及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下受到严重冲击的东南亚各国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在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全球治理体系只会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失衡状态,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局面,以共赢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抛弃了强调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单一导向,转而强调互利共赢的导向,强调在不同国家间应该构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产业合作、贸易合作都应该以此为目标,真正实现所有国家的平等发展、共同发展、互赢发展。这种共赢的导向不仅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导向,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再平衡和构建和谐全球治理体系的导向。
五、结构均衡
结构指的是组成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关系,结构合理指的是不同部分之间的匹配与均衡程度。从经济学的系统思维出发,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匹配结构与成分结构。前者主要指的是供需结构,而后者则指的是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空间结构、所有制结构等。西方经济学对于结构失衡问题几乎不关注,如供需结构失衡问题从20世纪初就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然而该问题直到21世纪仍然存在,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成分结构失衡问题同样如此,美国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导致整个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并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代表性案例。因此,西方经济学既不关注结构失衡问题,也没有提出如何解决这些结构失衡问题的政策建议,绝大多数结构失衡问题都是由经济危机来被动化解,如美国200余年建国史上已经发生了10余次大的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西方经济学轻视甚至忽视结构失衡问题相比,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高度重视结构失衡问题且提出了应对结构失衡的对策思路,如针对匹配结构失衡问题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针对成分结构失衡问题提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国企改革战略等,这些战略思路并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彻底地解决结构失衡问题的治标治本之策。重视经济系统的结构均衡问题,不仅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也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因为结构失衡问题导致的经济危机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大范围、长时间的伤害,这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政策精准
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是各种政策存在的理论前提,政策应该是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该结论无论是在西方经济学还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下都是成立的。首先必须承认西方学术界和政界的政策研究比中国成熟,其政策实践也比中国丰富,因此重视政策研究和实践并向西方发达国家汲取先进经验至关重要,然而一方面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政策研究越来越受到忽视,现在的绝大部分主流经济学研究更关注问题的有趣、变量的新颖、方法的复杂、结论的获取,而对于政策研究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同样忽视甚至轻视政策研究。这种情况的存在可能与过去中国政策实践存在“重立项,轻验收”“重权力,轻民意”“重口号,轻效果”等弊端密切相关。近几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政策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根据过去政策实践的弊端对多个领域的政策提出精准要求,精准要求贯穿整个政策实践过程,要求政策的实施对象要精准、政策的实施手段要精准、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要精准。这种精准要求既拓展了政策的研究深度,也增强了政策实践的准确性,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各种政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政策精准不仅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保障中国特色经济学实现最终目标的思路。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一方面,中国特色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两套理论体系,两者在思维模式、研究视角、运用目标、理论导向、关注重点等重大领域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将中国特色经济学归为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经济学实际上有比较完整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未来应该在汲取西方经济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整个理论体系的完善,以便为中国未来发展实践以及世界其他数量众多的欠发达国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