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文化管理讲演录
- 祁述裕 徐小佶
- 4875字
- 2021-03-28 15:39:39
三、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下面我们来思考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梦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或者换言之,应该如何实现中国梦?四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展开,可以说,中国梦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对内,我们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可以说,“四个全面”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战略指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为中国梦注入更加丰富而实质的内涵。对外,我们展开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为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联通架起了桥梁。在对内、对外战略布局明朗的基础上,我们思考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托。
(一)以深化改革助推中国梦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3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和必由之路。
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描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的改革,而是要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当前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而且面临调整不合理利益格局的阻力,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有信心进行这样一场改革,因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仅是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仅是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中国梦需要改革的强大动力来持续推进。
(二)以社会公平托举中国梦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中国梦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梦,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现象,而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机会的不平等。中国的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任何个人和群体的利益为代价,哪怕再卑微的生命也应该接受阳光的平等照射。我们很难保证结果公平,但是却应该保证机会公平。要保证阶层流动的渠道始终是畅通的,任何固化社会结构的制度和体制,以及制度之外的种种潜规则、暗规则都必须通过改革彻底清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对于机会平等的追求并非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切实落实到了行动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这四个字:机会平等。比如,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垄断行业的逐步破除,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再度匹配,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使市场、民营企业、地方、农村获得更多平等的机会。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线图。尤其是这次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为中国梦注入更加丰富而实质的内涵。在这五大理念下的发展,才是现代的发展,才是符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内涵的发展。尤其要指出,首次提出的“共享”发展,点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实质。某种意义上,只有发展成果人人分享,人们普遍具有获得感,中国梦才不会成为海市蜃楼。实现中国梦,必须保证机会平等,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让更多的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三)以制度完善夯实中国梦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实现中国梦,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有坚定的自信,要用好、用足我们的制度优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具体的体制机制上,还没有能够完全释放出活力来。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
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问题,比如在反腐败领域,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财产报告制度、公车改革、中央巡视组、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以及跨国追逃反腐机制的建立,都为反腐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权力正在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其运行受到更完善的制约与监督。此外,在社会管理领域,制度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例如,近年来诚信缺失一直是受到社会各方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却一直找不到有效解决方案。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这些制度化的措施必将有效提高我国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水平。
实现中国梦要靠大量制度创新来保障、来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包括社会保障体制的创新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对科学进步和文化进步的推动的创新,真正让完善的制度帮助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任务。这就是要使我们的制度自信不成为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整体和局部的匹配上,都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四)以法治昌明保障中国梦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回想我们的古代社会,从秦汉时期“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样最简单的约法三章到清朝多达四十卷的《大清律例》,可以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备,但我们不敢说,它逐渐走上了法治的道路。那么到底什么是法治呢?
这是法治的六条标准,我们重点看第五条,权利的保障性和权力的制约性,这是法治的核心。它强调要对公权力进行制约,对民众权利进行保障。对于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非常清晰的体现。四中全会决定中有这么一段话:“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做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政府只能行使那些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不得法外设权,也就是所谓的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逐步厘清权力的边界。而对于私权,也就是公民个人或者市场主体而言,施行的是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只有明确规定的才是不许做的,其余的都可以做,也就是所谓的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就给了私权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回到刚才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法治和人治的标准呢?要看你约束的对象是谁。如果只把法律当成工具统治人民,法律再完备也是人治。只有把公权力本身也置于法律所约束的框架内,才能称为法治。这一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建设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家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个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从2016年1月1日起,从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到基层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宣读这段70个字的誓词。这一仪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彰显主权在民的权力来源、建构根本大法的权威尊严、塑造依法执政的精神信仰。的确,我们的追梦之路需要法治精神的照耀,唯有如此,才更加有保障。
(五)以文化繁荣彰显中国梦
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诚然,今天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和消费市场,但仅凭借这个中国并不能获得世界足够的认同。回想19世纪的英国,它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科技风尚、人权精神、教育理念,20世纪的美国也并不仅仅有航空母舰、华尔街、好莱坞这些符号,它同样给世界带来创新精神、广泛民主、活泼进取以及对于个人奋斗的推崇。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中华文化、中华价值观能带给世界什么?
文明是变与不变的融合。传统文化就是文化中那部分比较稳定的因素;而时代文化,这当中既包括外来文化也包括我们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观念就是我们文化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正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才造就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两个维度去寻找中华文明的价值。传统文化中,我们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襟怀、贵和尚中的和谐理想、崇德重义的价值信念、成贤成圣的人格追求等,这些都是超越时代永不过时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时代文化中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大胆试验、循序渐进、集聚能量,也是具有积极价值的。这些优秀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多方寻求渠道将它传达给世界,真正让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价值观走向世界。
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是文明的崛起;一个大国的复兴,必然是文明的复兴。这一点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因为文化自信可以说是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总源头。
最后,我们对课程进行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梦进行反观;第二部分从世界的视野对中国梦进行审视;第三部分对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进行总结:以深化改革助推中国梦、以社会公平托举中国梦、以制度完善夯实中国梦、以法治昌明保障中国梦、以文化繁荣彰显中国梦。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内容并不足以概括中国梦的全貌,它呈现出的是中国梦的部分,而绝非整体,中国梦还应该是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的梦,是创业创新、活力无限的梦,是生态和谐、美丽中国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挖掘。我认为,一个好的课,不应该以一个句号结束,不应该仅仅给出一些结论式的封闭表达,而更应该以一个问号结束,或者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者框架。整节课,我都试图这么做,我力图通过第一、二部分构建一个时间、空间的纵横坐标体系,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让大家进一步思考究竟什么是中国梦、该如何实现中国梦。所以,今天课程的结束,应该是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梦的开始。最后,以两句我非常喜欢的话作为结语。第一句:“你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第二句:“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这个国家发展的方向”。中国梦,我们的梦,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