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稷下学公开课》是由《光明日报》国学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策划发起,山东省淄博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临淄区委、临淄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学系列公开课之一。全课共十二讲,聘请了国内对稷下学素有研究的十二位学者担任主讲,现场听众以淄博市、临淄区宣传文化系统的领导干部为主体,并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听众直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战国时代,齐国统治者在都城临淄创设的稷下学宫,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集教育、政治、学术功能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大学堂,是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中心,是诸子百家争鸣的主阵地。它兼容并包、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挖掘、阐释、弘扬稷下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提升人文素养、服务当代建设,既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术界的历史责任。

秦汉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稷下的学术自由精神,为历代统治者所忌惮。又加时代久远,资料散佚,稷下学实为尘封在历史深处的文化瑰宝,对其研究,向为薄弱。自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发表《稷下通考》以来,稷下学才逐渐为学术界所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稷下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稷下的伟大精神、学术成就、文化业绩引起学界、政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将稷下学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滋养,是我们这次公开课的一个目的,其理所当然地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中共淄博市委,临淄区委、区政府的主动积极参与下,我们圆满实现了这个目标。

这次公开课的策划、论证、研讨、备课主要由王志民、梁枢、孔德立等同志负责组织实施;《光明日报》社及淄博市、临淄区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各方面支持;各位主讲学者竭诚尽力付出了大量心血;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和编辑为编好本书做了很多细致有效的工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16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