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白发人此为《新乐府》第七篇。诗题下作者自注云:“愍怨旷也。”愍(mǐn):同“悯”,怜悯,哀怜。怨旷: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成年无妻之男为旷夫。《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诗中“怨旷”并举,作为偏义复词,指被幽禁在宫廷中的可怜女子。《上阳白发人》小序云:“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此序的作用是表明诗中所述真实无虚。

上阳人上阳人:即上阳宫里的宫女。上阳宫,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位于城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毂水,东即宫城,北连禁苑。《本事诗》载顾况于洛阳禁苑流水上得上阳宫女题叶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上阳宫建于唐高宗时,唐天子自开元二十四年十月以后,即不再到东都,上阳宫自然冷落下来。上阳宫女传说在当时颇为流行。,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绿衣监使:指内侍省掖庭局的宫教、监作等官员,负责监管宫女。,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采择:指选择婚姻对象。此处指被选入宫。,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耿耿:明亮貌。,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悄然:黯然神伤。,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大家:宫中对皇帝的称呼。《旧唐书·宦官传》:“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小头鞵履窄衣裳鞵(xié):“鞋”的异体字,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时世妆:流行的时妆。《新唐书·五行志》:“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句下作者自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而此自注关于吕向献《美人赋》的年代有误。吕向是玄宗时代的翰林学士,开元年间玄宗采择天下姝好,以充内廷,吕向写有一篇《美人赋》讽谏。事见《新唐书·吕向传》。,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上阳白发人》是一首政治讽谕诗。诗人不是概念化地罗列宫女的种种遭遇,而是通过精心剪裁与生动叙述,塑造了一个终生被幽禁的宫女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残酷,形象地反映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帝王强征民女以满足淫欲的罪恶暴行。

元和四年(809)三月,白居易奏章《请拣放后宫内人》,奏请皇上挑出一批宫女放行。奏折中云:“宫中人数,积久渐多。伏虑驱使之余,其数尤广。上则屡给衣食,有供亿縻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事宜省费,物贵遂情。”《上阳白发人》写于同时,其与奏章同一目的。

《上阳白发人》可谓一篇小型的叙事诗,全诗共四十四句,二百七十多字。此诗叙事之妙,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着“叙”。

诗以第三人称开篇,表现出自己是宫女悲惨命运的见证者。此叙先声夺人,开头八句,简洁交代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世,勾勒其老境苍凉的形象,突出幽闭岁月之长。绿衣监使严密监守下的上阳宫,死一般的沉寂,简直就是一座监狱,就是一座活坟墓。上阳女子十六进宫,如今已是白发垂暮的六十老人,深宫幽禁四十四年。而那些同时被采择进宫的“百余”女子,均已如花草而凋零殆尽。这样比较起来她还算是幸运的,能够“零落年深残此身”。起笔幽愤而哀怨,饱含着对经受非人遭遇之宫女的深刻同情,也饱含着对嫔妃制度之残酷的愤怒控诉。

诗从“忆昔”开始至“天宝末年时世妆”,转入第一人称,以倒叙对往事的追忆。这部分显然是宫女的自述。而宫女自述的第一人称写法中,似乎同时也夹有第三人称的“代言”。其自叙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其被择而离家入宫,其后不久就因被妒而潜配上阳宫。其少女时如花貌美,与当下“红颜暗老白发新”形成强烈对比。自“秋夜长”开始,是第二个层次,写被幽禁“宫中”的岁月。诗中设计了两个场景:“秋夜长”与“春日迟”。宫女既嫌“秋夜长”,又怨“春日迟”,年复一年“春往秋来不计年”,“惟向宫中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环境的外在凄惨悲凉与宫女的内心寂寞孤苦相融合,写景与抒情同交织,制造出一种悲剧性的意境。第三层次乃绝佳补笔,堪称神来,出人意表。这几句诗译成白话是:现今上阳宫中就数我年龄最大了,皇帝听说后还远赐(相对于面赐)我个“尚书”称号。我穿的还是那种年轻时穿的小头鞋子与窄身衣裳,化妆仍然用那青黛把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没有看见不要紧,看见了一定要笑话的,因为我的这种妆扮早就过时了,那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此补笔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貌似轻松的口吻,却非常沉重悲郁,与其说是笑的自嘲,不如说是哭的控诉。然而,这笑比哭好,辛酸至极,沉痛至极,宫女的悲痛已到无以复加的接近变态的程度,也反映了被摧残宫女在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绝望与麻木的精神状态。

诗以第三人称结尾,诗人勇敢地站到前台来抱不平,发出了感触深重的鼓呼:上阳宫里的人哪,苦可说是最多的呀;年轻时苦,年老时也苦,一生一世的苦,除了苦还有什么呢?你们不曾见过此前吕向讽谏的《美人赋》?难道没见到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吗?纯口语化的表述,连用五个“苦”字,如擂天鼓之愤,充分显示了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之用心良苦。

此诗采用两种人称交替与夹杂的叙事,自由从容,灵活多变,特别便于刻画宫女的心理,显示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实性。

读罢《上阳白发人》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我们十分欣赏和敬佩诗人的胆量,那是儒家杀身成仁的义勇,将矛头直指荒淫的天子皇帝,直指罪恶的嫔妃制度,表现出一个正直官员的恻隐情怀,也体现了他“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