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

裴将军宅芦管歌

唐·岑参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注释

芦管:北方少数民族管乐器,截芦苇管制成,类于筚篥。

海头:辽东近海,故有此称。

雨:动词,降下。

白狼: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

玄兔:又玄菟,东汉有玄菟郡,在今沈阳市东。

啾飕:象声词,指芦管之声。

杨柳、落梅:既指杨柳和梅花,又指古乐曲《折杨柳》《落梅花》。

简析

开头四句写芦管的产地和声音特色。芦管的清悲,透露出边地的凄凉。接着四句继续写芦管声音的清悲,用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的景象衬托芦管声,以衬托远离故土、久戍边地的士卒的忧愁心情。

接着十二句写在酒宴中欣赏芦管吹奏。“啾飕”“窈窕”形容芦管声之美,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而“惊”“落”,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最后四句仍以时间为线索,写夜深人静了,但宾主都未尽兴,进一步突出芦管曲调之动人。诗歌也就在这无休无止的芦管曲调中结束。

背景

乾元年间(758—759),岑参任右补阙,一天参加一裴姓将军的酒筵,欣赏了芦管演奏而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