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险管理

2.1 风险管理基础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

2.1.1.1 风 险

“风险”一词由来已久。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宋朝吕蒙正的《破窑赋》中也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说法。不测风云与旦夕祸福都意味着人生的风险。

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公元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Rispue”拼写,主要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务。

近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险的普遍性和危害的严重性,风险理论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关于风险的定义,学术界至今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许多学者试图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风险的含义做出描述,其中较有影响的一些定义如下:Mowbray(1955)等指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Rosenbloom(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Crane(1984)称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Arhter William(1985)等将风险定义为给定情况下的可能结果的差异性;A.H.Mowbray(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朱淑珍(2002)将风险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王明涛(2003)称所谓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

通过上述定义可知,风险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发生的不确定性,二是后果的消极性,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大多数管理人员来说,风险与那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概率和结果都无法确定,但它们能够以某种方式(一般是不利的)对管理人员的利益和目标造成潜在的影响,具体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1)强调不确定性。对未来事件信息的缺乏导致了风险的不可预测。某一未来事件如果可以预测就称不上是风险,而只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区别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是重要的,因为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许多工程决策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产生的。为减少此类不确定性就需要收集更多有关未来事件的信息。然而,管理人员对未来通常只有极少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管理人员都是基于过去的信息对未来做出判断。这在许多决策中是必要的,但决策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过去的数据在预测未来时有严重的局限性。对于决策者而言,意识到通过收集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并不能完全降低风险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得到的信息应该被用来指导控制风险的行动。因此,风险管理包括很多阶段,本书在后续章节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2)强调事件。这意味着把风险归类为成本增加或工程延期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并不是事件,而是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或后果。许多风险管理系统和文献中都忽略了这个简单但很重要的观点,造成人们关注风险事件的后果而不是风险事件本身。

(3)强调未来。这一方面极为很重要,因为过去的事件并不是风险的实例,而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危机。因此,风险管理是一个展望未来的主动过程,它与被动地回顾总结过去的危机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区别在工程领域经常被混淆,许多管理决策人员认为自己是在进行风险管理,而实际上是在进行危机管理。

(4)强调利益和目标。显然,如果一个潜在的未来事件对一个工程或组织的目标不存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那么它对该工程或组织而言就不算风险。然而,同一事件可能对另一个工程或组织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这使得风险的概念个体化,因为对一个工程或组织表现为风险的事件对另一个工程或组织来说可能不是风险。实际上,对一个工程或组织而言表现为风险的事件对另一个工程或组织可能是一次机会(获益的可能性),如果让双方协作管理这个事件就会有问题。

2.1.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因素进行估计、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合理地使用回避、转移、缓和或自留等方法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并对其实施监控,妥善处理风险事件发生后引起的不利后果,以保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的管理过程。

(1)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也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需要专人负责,以保证该项工作有序进行;其次,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要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以确保风险管理具体措施的有效落实。

(2)由于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目的不同,不同主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区别,但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原理是相同的,即一般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

2.1.2 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虽然风险管理最初出现在与保险行业的相关事务中,但近年来已在建筑、交通、医疗、金融、通信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节以工程建设项目风险为重点对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广泛而复杂的风险因素。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风险因素之间以及风险因素与项目目标之间的交叉影响错综复杂;另一方面,不同工程项目以及同一项目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随时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诸如高速铁路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起初,风险管理只是局限于针对具体风险因素的应急处理,而风险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制度。现代意义上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对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在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和保险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风险因素日益复杂多样,学者们开始认识到,仅靠保险已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风险管理也已不再局限于保险的范畴。20世纪50~60年代,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框架初步确立,此后,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逐步趋向专业化和系统化。在1983年的RIMS(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地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标志着风险管理研究在一般原则上逐步走向成熟。然而,针对具体风险因素的发生规律以及风险管理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开展之中。

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随着风险管理研究的逐步开展,项目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必要性愈发突出,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得到广泛开展。英国学者C.B.Chapman提出了将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集成的风险工程思想,以便在较高层次上大规模地应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1983年,D.B.Hertz和H.Thomas提出项目风险管理是包括风险识别、计量、评价、再评价的一个系统过程。1987年,R.W.Hayes等人提出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对策构成的一个系统。1990年以来,各国项目管理组织及学者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1990年,科威特学者J.F.Albahar提出了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CRMS),以帮助承包人更好地认识、分析、管理风险。1994年,欧盟提出了一种称之为RISKMAN的综合风险管理系统方法,其构成阶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减轻措施、不可预见费估计、决策与控制等,该方法还建立了一个更加综合的框架来枚举和估计与项目有关的潜在风险因素。此外,美国的V.M.R.Tummala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包含风险管理五个核心要素(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及风险监控)的风险管理过程方法——RMP方法,该方法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并可以适用项目寿命期的不同阶段。此外,英国项目经理协会(APM)及美国项目管理协会(IPMA)都提出了各自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我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国内较早从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的是同济大学,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型地下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并取得上海多条地铁以及沪—崇—苏越江隧道工程风险评估报告等较重要的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成双和王要武提出了建设项目的动态风险分析方法理论,把项目寿命期风险损失与最终的收益相联系,作为风险评价的标准,以供决策者选择。该方法体现了工程风险管理的整体性,但是仍不够完善,如没有考虑风险的应对和监控等。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邱苑华教授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是基于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知识体系的一般流程而做出的更广泛更详细的系统阐述。

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方法和流程上,国内外也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97年,英国学者Chapman和Ward等提出了PRAM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PMBOK(2004版)中将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分为风险管理规划(Risk Management Planning)、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定性风险分析(Qualitative Risk Analysis)、定量风险分析(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风险应对规划(Risk Response Planning)和风险监控(RiskMonitoring and Control)六个步骤,并指出上述步骤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常常是重叠和相互作用的。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提出了RAMP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该流程在结构和概念上与PRAM流程类似,但更专注于工程建设领域。西班牙学者Alfredo等人提出了针对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业主方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基于层次结构的PUMA(Project Uncertainty Mnagemant)方法。PUMA方法的通用管理流程分为初始(Initiation)、平衡(Balancing)、维持(Maintenance)和学习(Learning)四个层次。该方法在原理上与PRAM、RAMP及PMBOK风险管理流程基本一致,在具体实施上则体现出较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它在针对大型复杂项目提出了通用管理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也针对小型简单项目提出了简化的适用管理流程方法,适用于不同规模项目和对风险管理水平有不同需要的业主灵活选择使用。

在提出分阶段风险管理流程的同时,为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也有较多的学者在项目风险管理的集成化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德国不莱梅大学的Artem Aleshin教授从海外承包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风险管理支持系统框架;英国的Sen、Tan和Spencer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管理过程的概率风险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该方法在系统中主要是集成了失效模式后果与危急识别模型(FMECA)、布尔代数方法(BRM),以及多目标决策模型。

此外,也有学者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技术方面,在积极应用专家知识库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集成化方法进行了探索。英国学者G.Conroy提出的基于多维项目目标的同步模拟工程资源评审系统(ConSERV)就是一种集成了风险分析模型与专家知识库系统的简单集成系统,该系统可用于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V.M.R.Tummala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集成化的风险识别专家系统。英国的J.H.M.Tah和V.Carr教授提出了一个集成风险管理过程及分析技术的风险管理知识库系统,其中主要集成了模糊推理模型库、风险知识库模型、进度计划软件等数据库和软件模型等。澳大利亚的Ali Jaafari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的集成便捷式工程系统框架,用于对项目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机会的管理。美国的Leroy J.Lsidore和W.Edward Back教授针对项目进度和成本目标风险,集成开发了一种多重模拟分析方法,该方法组合了事件模拟、回归分析及数值分析技术,可以使进度风险和成本风险的估计更加精确。

尽管已经有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但是系统的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开展时间并不长,而且工程建设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大,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看,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1)风险管理基础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和研究。众多的风险因素发生往往有其内在规律,最科学的方法是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分析其发生及造成影响的概率。但由于基础数据有限,这一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难度,未来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

(2)众多风险因素的发生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对作为项目参与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项目目标带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当前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工作亟待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风险管理自身的性质决定其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特征。可以预见,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将会在风险管理理论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系统化的风险分析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深入研究其特定风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向超深、超高、超大跨方向发展,不同类型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具备一定共性的同时,各自不同特点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基本的风险管理理论的同时,针对不同特点项目深入研究其特有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规模巨大、交通供需矛盾突出,高速、安全、环保、经济、大运量的高速铁路系统在当前及今后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直至竣工开通,周期长、投资大、工序繁,伴随着众多风险因素,给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书将为此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1.3 风险管理的过程

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减至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然后再将剩余不确定性的责任分配给最合适承担的一方。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它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一般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图2-1所示。

2.1.3.1 风险识别

对于风险识别,目前较多采用的是表格和问卷调查、流程图分析法、环境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1)表格和问卷调查法

此类方法在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中已得到大量采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该类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存在潜在的严重缺陷。因此,在项目不太复杂的情况下选用此类方法较为合适。

(2)流程图分析法

这是一种用网络图和工作结构分解图的形式来识别项目风险的方法,在工程项目进度风险、投资、质量风险的识别中使用较多。

(3)环境分析法

这是一种针对项目的关系方、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进而识别项目风险的一种方法。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主要用于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源。

(4)事件树分析法

图2-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这是一种从初始事件出发,分析初始事件所导致的各种事故序列组,用事件树的环节事件集合节点来表示系统中初始事件发生所导致的事故序列的树状图形分析方法。在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中该方法使用比较广泛,既可用于定性的风险识别又可用于定量的风险估计。

2.1.3.2 风险评估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技术分为定性评估技术和定量评估技术。主要的定性评估技术包括:检查表(Checklists)、假设分析(Assumptions Analysis)、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s)、影响图(Influence Diagrams)、事件树和故障树(Event and Fault Trees)、概率和影响定性分析矩阵(Probability and Impact Matrix Based on Qualitative Scales)等。主要的定量评估技术包括: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期望值(Expected Value)、概率和影响定量分析(Probabilistic Influence Analysis)、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决策树方法(Decision Trees)、多目标决策方法(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Sethods)、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模糊数学方法(Fuzzy Logic)等。

风险评估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阶段。

(1)风险估计常用方法

①利用已有数据资料的客观概率估计模型。当某些风险事件或者风险因素有较多的数据资料时,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风险的客观概率和分布,据此可以估计项目的风险。该类模型包括方差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贝叶斯推理、马尔可夫过程,分别用于估计投资、融资、利率、成本、财务风险。

②利用理论分布和经验的主观概率风险估计模型。主观概率估计模型是在工程项目的不可重复性导致历史资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风险估计方法,它需要根据合理的判断、当时能收集到的有限信息,以及过去长期的经验来进行合理的估计。该类模型包括纯概率模型、灰色概率模型。

③模糊推理模型。模糊推理是将难以取得确定性数据的风险问题用模糊语言进行描述,进而通过建立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运算来估计风险变量的一种方法。依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风险估计模型在国外已经运用于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成本风险评估中,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风险自身具有典型的模糊性特点,因此基于模糊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模型研究是今后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④调查和专家评分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定性风险估计方法。它首先通过风险识别将工程项目的所有风险事件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利用专家经验,估计各风险事件对项目造成影响的重要性,并用权重表示;然后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等级,由专家对各风险因素的程度打分,风险因素的权重和等级相乘并汇总,即可得出项目的风险度。该方法为风险估计最早使用的模型,目前又发展为风险评估矩阵法、风险坐标法等。

(2)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必须对风险因素及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做出评价,以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项目风险评价是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整体评价,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或价值,以及风险事件的内在联系,降低风险估计过程的不确定性。目前,工程项目风险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风险报酬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法,以及前面提到的模拟方法、影响图和PERT,VERT,GERT模型等方法。

①综合评价法,也称主观评分法,是最简单、常用,又便于采用的方法。它主要通过风险调查表的形式识别风险,然后由专家对可能出现的事件或风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综合的整体风险水平。

②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其思路是将复杂的风险问题按层次进行分解,并在同一层次的各风险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得到不同方案风险的水平,从而为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③模糊综合评价法。它是用模糊集理论来评价工程项目风险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难以进行定量的精确描述的工程项目风险,该方法尤为适用。通常与模糊事故树(事件树)模型一起使用,构成模糊风险分析的系统方法。

④风险报酬法及风险当量法。风险报酬法是考虑风险贴现率的经济评价方法;风险当量法则是用当量系数把含风险的净现金流量化为等价的无风险净现金流量,然后计算净现值或内部收益率的一种财务风险评价方法。这两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考虑风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在缺乏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初期运用较多。

2.1.3.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应对决策方法和针对具体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目前,用于风险应对方案决策的准则有最低合理可行准则、期望值准则,以及风险可接受准则。与此对应发展出一系列风险应对方案的决策技术,包括费用效益决策法、期望值决策法、效用函数决策法、决策树法、马尔柯夫决策规划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等。

(1)费用效益决策法

任何风险应对方案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带来风险影响的降低或期望收益的增加,因此高成本的风险应对方案未必就是将风险降至最优水平的合理决策方案,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费用效益决策法就是在获取同等风险管理效益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小的风险应对方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风险决策案例中得到采用。

(2)期望值决策法

期望值决策法以每种风险应对方案的损失或收益的期望值作为决策的依据,以选取期望值最小(损失)或最大(收益)的风险应对方案。该方法是一种常规的风险决策方法。

(3)效用函数决策法

效用函数决策法是效用理论在风险决策中的具体应用,一般首先列出待决策问题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可能损失(收益)及相应的概率,通过调查询问的方法了解风险管理者对获得不同损益的效用度,进一步得出损益的效用函数曲线,通过比较多种方案的期望效用损益,选择最优的期望效用损益对应的方案为风险应对方案,该方法实质是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具体应用。

(4)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实质是对期望值准则的具体应用,其基本结构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及概率枝构成,其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就是比较各状态节点的期望值的过程,这是一种运用于多阶段决策的图式模型方法,在工程投标风险、投资方案风险决策中应用较多。

(5)多目标风险决策法

在工程项目风险方案决策中,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工期和费用风险的多目标决策问题、项目功能和费用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以及项目总目标风险的决策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目标决策方法开始运用于项目的风险决策中,比较常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的决策方法、网络计划中进度及费用风险的协调控制模型等。多目标风险决策法是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决策中亟待发展的领域。

此外,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四类,即风险规避(Risk Avoidance)、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风险减轻(Risk Mitigation)和风险自留(Risk Retention)。其中,风险规避是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承包、合资或保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风险减轻是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后产生的损失;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即指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风险发生后产生的损失。

2.1.3.4 风险监控

项目风险监控方法和模型是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及手段。对于项目的风险控制,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的技术方法,一般还是以项目管理理论中比较成熟的控制方法和技术作为项目风险控制和监测的技术与手段。例如,项目进度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线路法、横道图法、前锋线法、PERT和GERT、净值分析等方法,项目成本控制技术中的费用偏差分析、横道图法,项目质量控制技术中的控制图法、帕累托图法等。

项目风险监测则是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将每一风险因素用风险指标来监视,根据风险的承受能力或风险评价标准做出相应的反应,当风险指标值超过临界值时,则表示风险即将发生,发出风险指示,以便实施风险控制。常用的风险监控技术有以下几种:

(1)风险里程碑图

该方法也称为风险跟踪图,由Dorofee教授于1996年提出,它通过风险里程碑图来跟踪每一个关键风险,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监控,以保证每个风险均在控制之中。

(2)控制图

该方法是过程的结果随时间变化的图形表示,在项目质量控制中经常采用,用于确定产品过程是否在控制之中,通过判断产品结果中的偏差是因随机变化而产生的还是因异常事件引起的,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3)审核检查法

该方法是风险监控的传统方法,审核对象是项目的技术文件、招投标及合同文件、项目基准计划、结算单、项目会议纪要等,审核目的是发现错误、疏漏、不准确、前后矛盾之处。审核一般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发现问题时,须安排专人负责,确定应对方案,并书面记录。构成关键风险时,风险管理人员应更新风险登记表中的关键风险集合。

(4)费用偏差分析法

该方法也称为净值分析法或S曲线分析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风险的监视,一般通过测算三个关键的数值——计划值(PV)、实际成本(AC)、净值(EV)来评价项目的进度和投资的完成情况。当用于成本(投资)风险控制时,计算成本偏差、成本绩效两个指标;用于进度风险控制时,计算进度偏差、进度绩效指数两个指标。通过费用偏差分析法确定风险是否发生,如在控制范围之内,说明项目进展正常,不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5)项目后评估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连续地进行评估和量化来监测和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