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蓝皮书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9):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 沈开艳
- 6607字
- 2024-11-02 12:46:01
B.1
2019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
摘要:本报告采用上海2018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和历史数据,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对当前和过去一段时间上海经济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上海的经济结构趋于高端化,经济效率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预测2018年全年GDP增速低于上年的概率较大;2019年处于基准情景的概率为65.5%,经济增速保持在6.5%的水平。针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上海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经济发展短期来看靠促内需,长期来看要重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夯实实体经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促使上海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上海 经济运行 高质量发展
一 上海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
美国发起贸易争端,市场不确定性增大。2018年美国宣布对来自加拿大、欧盟以及墨西哥等地的部分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来,中国被迫加入中美贸易争端。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国际贸易态势良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增长6.5%,进口增长14.1%。但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中美贸易摩擦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此外,贸易摩擦还将增加我国股市、汇市和债市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同时,国内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化还没有完成,去产能、资本市场、房地产、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然存在着风险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市场多重掣肘,上海如何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 当前上海经济运行态势: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五大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注重经济总量规模,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下面我们将从经济总量、结构、效率和动力几个方面,对当前上海经济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
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完成生产总值23656.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是2014年以来回落最大的一年(见图1)。较一季度(6.8%)、二季度(6.9%)累计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34亿元,与2017年前三季度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2.1%,收窄约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112.48亿元,增长3.0%,减少约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2.87亿元,增长8.2%,增加约2个百分点。可见,增速回落主要源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速的大幅下降,尽管第三产业增幅扩大,但仍不抵前者的下降。
图1 上海市历年前三季度GDP和同比增速
从产业结构来看,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6%,第二产业的比重为30%,增加值仍基本稳定在“三七开”。
下面我们将从产业、消费和贸易三个方面对上海的经济结构进行评价。在经济增长效率方面,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在经济增长动力方面,对历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行分解。
(一)经济结构
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回落,贡献度稳步提升
近三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情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4943.51亿元,其中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别占54%和46%,增速分别为9.2%和8.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16.4%,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15年贡献率为15.01%,2016年贡献率为15.23%)。
2018年以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回落,但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7664.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但高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增长最快,为9.5%,增速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增长9.3%,是增速回落最大的,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6个百分点(2017年增速降幅也是最大的,回落20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4.7%,回落约8个百分点;节能环保增长3.7%、高端装备增长3.1%、新材料增长0.1%,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见表1)。
表1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和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2.消费增速回落,消费结构趋于高端
消费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前三季度,上海市商品销售总额8680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44.01亿元,增长7.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5%。分商品类别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最快,为24.1%,其次是化妆品类以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19.5%和15.9%。
消费结构趋向高端。一方面,商品消费倾向品质化。以汽车消费为例,2016年全市国产小型客车交易量达42万辆,近两年增速均超过30%;汽车类成交额达275亿元。另一方面,消费渠道倾向电子化。前三季度,上海电子商务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长20.6%;电子商务交易额19951.9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23%。其中,B2B交易额12286.3亿元,同比增长15.5%;网络购物交易额7665.6亿元,同比增长29.8%。
3.出口增速回落,贸易结构趋于高端
2018年以来,货物进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516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增速回落约10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增速回落约1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回落约8个百分点。从贸易品结构来看,其呈现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态势。一方面体现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份额保持稳定。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份额基本保持在30%左右,出口份额保持在40%以上(见表2)。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稳步发展。2016年前三季度至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远高于加工贸易,这三年间加工贸易出口均为负增长。
表2 历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品结构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和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二)经济增长效率
经济发展指标不仅要反映规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突出质量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上。因此,我们选取劳动力、土地、资本三个要素,分别采用“有效劳动利用率”“有效土地利用率”“资本收益率”三个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益。
1.有效劳动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全面深刻地改造就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尤其是提高有效劳动利用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学上讲,如果劳动生产率高于名义工资率,也即单位劳动的贡献大于成本,那么,单位劳动的使用是有效率的。我们使用的劳均GDP是由GDP除以从业人员数计算得到的,使用统计年鉴中的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工资增长率注1。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报告对2007年至2016年共计十年的劳动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同时为了方便比较,列出了北京和全国的水平。从图2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中,上海的有效劳动利用率平均来看高于全国平均值和北京的水平,尤其是在2012年远高于全国水平。不过在后面的一年2013年,跌到最低水平,近年来逐步回升,和北京、全国平均水平趋同。
注1:,该系数的大小可以理解为:从业人员的工资增加一元,从业人员劳动的贡献(即劳动生产率)所增加的价值。该系数越大,说明有效劳动利用率越高。
图2 历年上海、北京和全国有效劳动利用率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和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2.有效土地利用率较高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土地利用更是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受城市土地资源供应的刚性约束,政府当局想方设法加强科学布局、统筹规划,促使各种要素资源聚集,提高有效土地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效土地利用率一般用地均GDP表示注2。从表3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16年上海有效土地利用率是提高的,高于北京,低于深圳,其增幅高于同期的北京和深圳。
注2:,其中分子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分母是某行政区的土地面积减去农作物播种面积(或耕地面积)。
表3 2015~2016年上海、北京、深圳有效土地利用率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
3.资本收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本收益率代表了单位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资本收益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企业的利润除以企业的营业收入(营收利润率)来核算实体经济的获利能力。表4给出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社会服务业(不包含金融和房地产业)企业的获利能力。从中可以看出,2018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强,高于前两年全年的值,而且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的营收利润率为6.4%)。需要关注的是,规上社会服务业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可能不及往年,2018年前三季度的值(7.5%)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的值(11.4%)。但平均来看,社会服务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于工业企业的。这对于服务业占比接近70%的上海来说是有利的。
表4 实体经济获利能力
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企业包括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年末从业人员在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经济增长动力
从需求侧来观察经济增长的动力,一般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即所谓的“三驾马车”。我们核算了1998年至2016年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三种动力数据(见图3)。从中可以看出,三种动力对上海GDP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8~2002年,从时间来看大致上是亚洲金融危机至国内非典爆发前夕。这个阶段,消费的拉动力高于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5%,消费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二个阶段是2003~2008年,大致是非典爆发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其间,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力基本维持在相当水平。第三个阶段是2009~2016年,其间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且在2015年及以前一直保持在60%以上,2010年世博会期间曾高达73%。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见图4)相比,上海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加突出了消费的重要作用。相对来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却不够稳定,自2009年以后,一度低至负值,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回升。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消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出现了回落现象,而且2018年以来消费增速也出现了大幅回落。
图3 “三驾马车”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4 “三驾马车”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 2019年上海经济运行形势的研判
(一)2018年全年经济增速下行的概率偏大
经济增长领先指标合成指数一般提示之后1~2个季度的规律。图5上海经济增长领先指标合成指数和趋势显示,该指数在2017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行。我们预测2018年第四季度单季GDP的增长速度低于上年同期的可能性较大。第四季度消费的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但总体上,受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和投资季节性的影响,上海2018年全年GDP增长速度在6.5%~6.7%,低于2017年的概率较大。
图5 上海经济增长领先指标合成指数和趋势
(二)各种情景下2019年上海经济形势预判
经济运行除了遵循自身的规律,还受到诸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不同,我们把2019年上海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划分为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下综合运用多个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模拟预测。
1.情景设定
在基准情景下,外部环境设定为: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与2018年前三季度持平;净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市场处于对美国贸易规则的积极调整和适应期。内部环境设定为:消费稳步增加,工业投资和利润增速稳定。在乐观情景下,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高于预期,资本市场资金回流,与美国贸易协商基本达成一致共识,净出口不降反升。消费仍然是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三产投资稳步提升。在悲观情景下,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低于预期,全球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净出口负增长;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继续下滑,货币政策从紧。
2.各种情景下上海经济形势预测
在各种情景下,2019年上海经济主要变量的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019年上海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注:数据均为同比增长率,预测的样本数据截止到2018年9月。
采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等计量模型,结合三种情景下变量参数的不同设定,我们判断,经济处于基准情形是大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为65.5%,悲观情景和乐观情景发生的概率分别为23%和11.5%。
四 促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年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最复杂多变的一年。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建议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促使上海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1.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制度红利
释放制度红利,优化营商环境是重要抓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可放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为此,一是要紧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能。重点是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破除各种潜规则,尤其要解决好一些基层政府部门或工作人员不依法施政,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瞎作为的问题。二是要加快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梳理、取消照后的各类许可证,能减则减,能合则合,企业最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尽快排出取消各类许可证的清单和时间表。三是要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尤其要清理取消各类收费,大幅降低企业的非税负担,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切实解决好企业成本高企问题。四是要降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价格,重点是水、电、气、通信等领域,尽管政府已对电价调整做了部署,已经取消流量漫游费,但仍需研究是否还有下降的空间,同时物流成本中的路桥费用等,也应该有所调整。五是要采取必要措施构建好新型政商关系。尤其要保障企业家权利,包括知识产权、财产安全等,使其能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2.落实经济政策,激活实体经济
目前,企业家不愿意搞实体经济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尽管各级政府的政策措施不少,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受到一些企业的诟病。为此,一是要解决好政策难以落地问题。一直有很多企业反映,目前很多政策“不接地气”“不能落地”“干货不多”“不够解渴”,使得企业发展的动力、活力、能力、潜力,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凡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具体措施的微观政策,建议不出为好,出多了反而影响政府形象。二是要解决好政策协调不力问题。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在落实产业促进政策或者享受相关政策时,往往会碰到政府内部扶持政策之间缺少协调的情况,由于政出多门,政策出台前缺乏协调,政策出台后牵头单位又难以协调同级委办的意见,结果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推行支持政策。三是要严格把握各项调控政策出台的准则和门槛。近期来讲,凡是可能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决不能出台,凡是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要抓紧出台。此外,受上半年以来银根收紧的影响,实体经济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不少民企“投靠”国企,要谨防国企救民企产生的诸多问题。
3.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应对外部经济不确定性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实态势,应通过扩大开放切实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上新台阶,持续释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经济效应。为此,一是与比较成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合建立同步扩大开放的压力试验平台,共同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二是以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全面谋划好扩大进口的规模、领域、商品等,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三是针对国内大量消费外流的现实,继续对一部分进口商品实行必要的减税政策,促进消费回流。四是建议以“桥头堡”作用为引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落实。以“节点城市、产业园区、相关项目”为推进策略,予以重点突破,联合国内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若干个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同时,充分利用上海与国外建立的一大批“友城”,推进一些合作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陈磊、隋占林、孟勇刚:《2015年经济景气形势监测与分析》,《科技促进发展》2015年第11卷第5期。
李扬主编《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张兆安:《稳定企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文汇报》2016年3月22日。
张兆安、邸俊鹏:《2017年上海经济运行预测与对策》,《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张晓峒:《季节调整软件NBS-SA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朱平芳等:《浦东新区二次创业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