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互联网行业金融化

人们在饭桌上大多谈的都是生财之道,每当此时,总有人会感叹地说道:“还是玩钱的人最赚钱。”所谓“玩钱”自然就是指的金融,金融的本质就是资金的融通,很多人都会羡慕银行,一手进一手出,中间就有十个点的收益。

互联网将“玩钱”这种“贵族”行为带入“寻常百姓家”

互联网作为眼下最为火爆的行业,只用了不到20年就将大多数中国人绑在了自己的战船上,毕竟,如今即使是老太太都可能会上网打打麻将。既然坐拥着如此巨大的市场,互联网行业就不可能不有点什么想法。

图1-1 互联网行业金融化三大特点

其实,互联网行业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盈利模式组合。无论我们打开哪个网站,都会看到广告,广告是最常见的互联网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漂浮的小图片、视频开头一分钟的小广告、客户端软件的小弹窗……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在努力充实网站内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主,来完成自己的盈利循环。除此之外,也有提供增值服务、出售虚拟产品、提供信息资源等盈利模式。但逐渐地,互联网行业在不断同质化的竞争中,发现利润越来越小,生存越来越难……这也造成互联网行业开始向金融化转型。

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在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纷纷表现出了金融化转型的趋向。阿里巴巴率先推出了余额宝,百度随之推出了百度理财,而腾讯的微信也正在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型,其他门户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理财产品。

图1-2 金融行业互联网化

如果我们将互联网与金融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互联网行业金融化真的“有搞头”。

从互联网技术向公众开放以来,人类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足不出户知天下事”真正变成了现实。在一百年以前,谁都不敢想象,人类只需要通过一个屏幕,就能完成信息收集、娱乐、工作等生活环节。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但很多人都将互联网作为一个生活工具,而不了解互联网的精神。互联网精神通常被描述为“开放、平等、分享、协作”,这实际上是一种“普世精神”,是一个所有人都参与,所有人都受益的平台。

而金融作为资金的融通渠道,在过去一直被资本家作为赚取暴利的工具,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往往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将信息不对称作为自己的盈利手段。事实上,金融业在本质上应该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的“贵族”。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传播也更加广泛,传统金融行业想要依靠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其可能性和立足点已经越来越小。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互联网行业金融化或者说金融行业互联网化成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资本家”,都可以享受到资本增值。

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

其实,金融行业互联网化很久以前就开始发生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难道是阿里巴巴吗?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正是中国银联、证券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企业。据统计,2012年中国银联的交易额为21.8万亿元,中国证券交易所为31万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为330万亿元!而阿里巴巴仅仅为2万亿元不到。

然而,在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中,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行业而言,只是一种业务工具。证券交易无法通过两个交易所和各地的证券公司完成,商业银行也不能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银行网点等固定资产中。互联网对于它们而言,是一种既便宜又便捷的业务工具,传统金融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简单交易、信息发布、营销等业务流程,但并不会透露更多的信息,中低产阶级的资金仍然无法找到更多的投资渠道。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金融化的里程碑式的一年,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更多、更合适的投融资渠道。虽然究其本质而言,互联网企业仍然只是金融企业的一个平台,其后台仍然是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企业,但对于金融行业发展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如果对如今中国市场的互联网金融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图1-3 互联网行业金融化

1.自营商城模式

自营商城实际上就是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现如今,每个商业银行都有着自己的网上银行服务,客户可以通过官方的网上银行完成转账、贷款、理财等各种业务。我们常常会吐槽如今的金融行业,“在城市中心地区‘银行多过米店’”。但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在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市中心的银行网点将越来越少,商业银行将不再付出高昂的租金在市中心开设网点,而选择开设自助银行,将网点集中在居民区或写字楼等人口聚集地。

在自营商城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贷”,这是阿里巴巴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的一种小额金融服务,从其实质来说,这也是最接近互联网金融实质的一种尝试。阿里巴巴也有可能就此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网络银行。

2.第三方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模式

2013年引爆互联网金融话题的几款产品,如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等都是这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作为一个平台,收集金融产品或理财产品的信息,向平台用户展示,以供用户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渠道。所谓的第三方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模式,其实质就是,互联网企业成为一家金融、理财产品的超市,用户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对比选择,而不用一家家金融机构的跑,也不用害怕被金融机构的营销人员“忽悠”。

3.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被看作互联网行业的金融化,互联网企业在这一模式下,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信息、技术支持、第三方担保等多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电商完成各种数据分析业务,摆脱成本髙昂的散单业务处理方式,而对业务进行批量化的处理。这也是金融机构在大数据时代下,最方便、廉价的一种适应方式,建行与敦煌网、中行与金银岛都开展了这样的合作。

在经过了近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终于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互联网金融不再局限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证券交易所、阿里巴巴等几家公司,而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在互联网金融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互联网金融技术类公司,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技术支持。当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时,其门槛也有了相对应的改变。在过去,一个人一个渠道就能做起来金融;而在互联网金融中,网站开发、网页设计、软件开发、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是企业主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当然,在十几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下,这些问题都算是小问题。

中国目前有超过20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它们通过与各大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几乎能满足所有网上交易用户的支付需求,甚至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而对于大多数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技术开发并不是什么问题,技术外包是最物美价廉的选择。在P2P行业,也出现了专门开发P2P软件的第三方软件公司,P2P公司只需要注册一个网站,购买一个服务器一个软件,就能完成一个P2P网站的上线工作。

而在互联网行业金融化的进程中,我们常常会忽视的一种金融模式就是互联网货币。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互联网货币并不具备真实的购买力,如QQ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等,它们在互联网行业中起到了融通的作用,但并无法作为现实货币的等价物。然而,同样是在2013年,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却着实火了一把,在国外的个别地区甚至已经出现商店接受比特币付款。但实际上,比特币表现出的更多是一种投资属性,而非支付属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货币取代传统货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确实是“去现金化”进程的一个脚注。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教授就曾对互联网行业金融化做过推测,他认为,在未来,必将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他将此命名为“超级网银”,即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在央行开设账户,而无需辗转于各个商业银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金融界的一分子。这正是互联网“普世精神”在金融界的渗透,互联网将取代各大金融中介,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