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智联:走向数字化成功之路
- 李翔宇
- 2954字
- 2020-08-28 01:36:15
数字化的“衣食住行”
新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正在两个主要的市场发挥作用,一个是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级市场,面临软硬件升级和生产智能化改造的契机;另一个是消费市场的个性化与规模化同步发展的机遇。于是,面向不同的市场,数字化服务分为生活数字化领域和生产数字化领域。从发展历程来看,未来生产数字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对数字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沟通和娱乐需求,逐渐升级到社会生产需求,涵盖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预计2020年全球数字化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电商、车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云服务、大数据等新业态和新应用层的市场空间巨大,企业都可以在数字化世界与实体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过程中,以数字化的形式和载体向客户提供的一系列生活、生产服务。
个人生活的数字化
个人数字化服务是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市场,围绕个人对便捷、经济、一站式、安全生活的需求,个人数字化服务呈现统一生活入口、实现O2O和安全可信的趋势。个人的社交、娱乐、出行、健康、理财等各种生活场景,都体现出了“线上”和“线下”融合趋势。
信息和娱乐的数字化产品,如今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媒体网站、视频音频、地图导航、第三方支付、O2O应用等各种App,正在大幅占领我们的手机桌面。每天早上醒来,我们就已经被这些虚拟数字产品所包围,并在其引导之下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会用上网浏览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和娱乐八卦,然后出门用手机叫一辆出租车,用地图导航去任何一个地方,用手机购买一杯咖啡、一张门票,甚至直接支付大额的购物金额。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上门送货的服务,可以用社交软件与各地的朋友聊一个晚上。
其中,O2O服务已经成为娱乐生活领域最主要的服务模式,从网上选择,到完成支付,再到物流送货,一个完整的O2O闭环提供给了用户更好的数字化服务体验,这一类数字化服务更侧重于餐饮、电影、美容、SPA、旅游、健身、租车、租房等生活场景,实现消费者和服务者在手机界面上的交互,现如今,像餐饮业、服务业等几乎都已经被O2O模式所占据,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O2O模式成功的背后,核心因素是供需双方交易的数字化,也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无论是阿里的支付宝,还是腾讯的微信支付等,都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些支付平台与各大银行签约,与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相对接,帮助交易能够在网上完成。支付环节的数字化,带来的一个深远影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需要现金进行交易,当交易的现金也开始被虚拟化的数字货币所替代,那么传说中的无现金社会正在成为现实。
便携物品的数字化
Google公司在2012年发布了Google眼镜的产品计划,这是一款嵌入了智能系统的数字化产品,与智能手机的功能相类似,可以用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处理邮件,由此掀开了可穿戴设备的浪潮。人们发现,数字化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通信和IT市场,正在涌向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可穿戴设备包括眼镜、手表、手环、鞋袜、头盔、服装、书包、配饰等能够随身携带的物品,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物品,被改造成可以连接互联网、传输数据并进行计算的移动电脑。正是由于这些先驱式的产品探索,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万物智联”之下,链接人体和外在的泛终端,更加贴近我们感官,可以方便采集人体体征数据,并与智能手机、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交互,充当人体生物特征标签和交互界面。另外,可穿戴设备也已经向产业互联网渗透,与医疗、健康、运动、家居、车载、服装等多个垂直行业融合,成为这些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IDC发布《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7年Q1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035万台,同比增长20.3%。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19.0%,以智能手表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32.3%。
可穿戴设备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原有的生活物品被逐步数字化的过程写照。有朝一日,我们生活中需要的那些器物和工具,都有可能变成拥有感知和计算能力的智能化设备,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借助它们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数字化服务。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可以让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和智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度,主要的载体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万物智联”时代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对应的是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众多数字化应用,核心是通过物联网将彼此联系在一起。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截至2020年,全世界智慧城市总投资将达到1200亿美元。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提供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将城市内的各种数字化应用连接,将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汇集在一起,打破单一化应用场景规模小、分散化的局限。如西班牙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平台,可将环境与能源、交通、水资源管理、生活质量等不同领域的传感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处理;桑坦德“城市脉搏”项目致力于建立智慧城市平台,汇聚遍布全城的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数据,各类应用通过API调用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移动App提供城市管理和生活服务。
在建立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城市生活的关键领域,如交通、电力等基础服务的数字化服务上,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增加这些民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电力领域,物联网与电网、分布式电源等设施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全流程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如英国布里斯托的3e3住宅项目集成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对家庭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节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交通领域,建设“人—车—路”高度协同的互动型交通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的充电桩、收费点、控制中心等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缴费、交互式地图导引等服务。德国法兰克福正在开发多模式交通导航系统,基于对各类交通设施地上地下全面立体感知定位,实现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和火车、出租车、私人汽车的协同高效出行。
生产制造的数字化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智能化的数字产品,那么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线和生产系统,自然也需要智能化的改造,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就形成了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变革——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在生产制造活动中的一系列智能化工作的体现。智能制造可以替代一部分人类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可以自行进行思考、分析、决策和判断,将传统上的自动化生产延伸到了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
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制造及智能工厂相关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美元。
美国在2011年,就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来重塑美国传统的制造业优势,政府先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总统创新伙伴计划,将以物联网技术为根基的网络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列为扶持重点,并引入企业与大学的技术专家共同制定其参考框架和技术协议,持续推进物联网在各行业中的部署。
作为另一个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也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对制造业带来的改造升级的机遇,德国联邦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4.0理念。工业4.0将软件、传感器和通信系统集成于CPS,通过将物联网与服务引入制造业重构全新的生产体系,改变制造业发展范式,形成新的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