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英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 《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
- 3858字
- 2020-08-28 01:48:40
第三章
王东辉:奔跑在技术前沿的领路人
时至今日,虽然已经是一家年营业额十几亿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但王东辉对于新技术、前沿科技趋势的关注和热情却始终未曾减弱。在王东辉看来,这是流淌在其血液中的东西,是扎根于其身体的DNA。
“最近我对区块链技术十分关注,整个假期我都在研究区块链相关的知识,现在有很多的收获和想法。”说到这里,王东辉的脸上焕发出的专注和兴奋,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说起对技术的喜爱,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刚刚走出校门的王东辉来到了北京,进入了电子部六所,并在导师尤念祖博士的指导下,进入一个“巨无霸”大课题。
这一课题是开发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图形工作站系统。作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参与人员40余人,项目经费超过1500万元。“做科研一定要努力站在第一梯队里。”王东辉在进入项目组后,深深地感受到平台的重要性。他说:“无论起点的高低,进了这支队伍,够聪明,肯干,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王东辉在项目组中成长为骨干,做工作站,改监控程序,做工程数据库。凭借个人努力以及团队协作,最终,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硕士毕业后,王东辉被派往美国继续做研发。在硅谷,他开拓了眼界,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1年,王东辉创立了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之联)。王东辉对于新技术的热爱,也在公司中得以体现。“我们的主要职责是让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应用起来。用最好的技术配上最好的服务,为国内客户提供最好的业务支持。”王东辉说。
要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技术团队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同时,公司对市场发展前沿保持密切关注,不计投入订阅国际顶尖公司的研究报告。王东辉自己也经常去国外参加专业会议。“在飞速发展的领域,一定要知道最好是什么状态,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才能抢占制高点。”
在荣之联CEO张彤看来,如今,荣之联之所以能够在很多新的领域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和王东辉对于新技术的敏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公司上市之后,每年都会投入几千万去做新技术的早期研发,这种投入很难看到短期效益,更多的是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而王总在这方面无疑是公司的领路人。”张彤说。
这种前瞻性的投入造就了荣之联在技术上的独到之处。同时,正因王东辉对于新技术的不断学习,荣之联可以在一些新兴领域提前布局。
大数据方面就是如此。
早在2008年,大数据的概念刚刚从美国提出时,王东辉就已经开始密切关注。那时,互联网尚未大规模普及,所以也没有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可以用来分析。而荣之联当时与华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基因)的合作,为荣之联之后向云计算、大数据领域进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华大基因是一家站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把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做了完美的结合,并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高速发展的领域。
基因测序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甚至会多到难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而且普通的客户也没有那么多的存储设施能将海量数据存放在本地。这改变了以前数据要跟着应用走的旧模式。
为此,荣之联与华大基因一起做了许多底层技术的开发,包括海量数据的管理、处理流程的管理以及如何让多种不同的生物处理软件在并行计算环境中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
与华大基因的合作,让荣之联为日后向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王东辉也十分注重技术与行业的结合。在王东辉看来,新技术一定要与行业的业务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不能空谈技术,要让技术在行业中流动起来。”王东辉认为,客户对IT系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就是做创新。而传统IT企业一直在做的就是如何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最近几年,客户对于业务创新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正是荣之联这种技术型公司的好机会。“我们会利用我们对新技术的理解,与行业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为用户进行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显然,与行业用户的结合,不仅要求对新技术有足够的了解,还要求深入到具体的行业之中。为此,荣之联也进行了大量的布局,其中,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自2011年上市后,荣之联围绕公司的战略方向进行了多次并购。2013年,通过收购车网互联公司,荣之联成功切入车联网市场,并为之后进入物联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荣之联通过收购泰合佳通公司,成功切入大数据市场。2017年6月,荣之联完成了对赞融电子的收购,这让荣之联可以将业务快速拓展至金融行业。如今,通过一系列的布局,荣之联已经深耕于能源、电信、金融、制造、政府、生命科学六大行业,并且,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多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在云计算领域,公司帮助客户整合已有的IT资产,实现数据中心和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管理,引导企业级IT系统向私有云和混合云演化;在物联网领域,公司提供数据采集和接入产品,通过边缘计算和数据平台技术支持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营;在大数据领域,公司提供分析引擎、数据产品以及不同行业的业务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公司依托自有的基因分析算法提供快速分析和解读软件,依托生物数据平台构建了面向整个行业的生物云和健康云。”王东辉介绍道。
十年磨一剑。
如今,王东辉和荣之联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公司也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IT服务商。不过,王东辉对此并不满足:“我们要成为世界级的IT企业。”这也是他作为公司的领路人,为荣之联未来发展所设计的蓝图。
访谈实录
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
Q:荣之联整个大数据产业中的定位是什么?
A:大数据是荣之联的四大业务板块之一。事实上,我更愿意说荣之联的业务重点是数据,而不仅仅是大数据。这个数据业务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的管理、数据的可视化等。我们关注的是数据从存储到管理再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因为我们是要帮助用户来实现全面的数字化。
同时,除了关注数据之外,我们还要关注行业的应用场景。实际上,如果企业单纯地追求技术,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高昂的人力成本、人员的流失率较高等。而如果你对用户的行业应用场景十分了解,那么就能够将技术和用户的应用场景很好地结合,这样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同时也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Q:您认为荣之联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A:荣之联起家于IT领域,但现在仅聚焦于通用的技术,在市场上并无竞争力,因此荣之联一定要以IT为基础,深入到行业中。当前荣之联所聚焦的企业IT服务、物联网、大数据、医疗大健康四大业务,其底层逻辑和基础是相通的,即均建立在IT基础上。荣之联的发展思路是,以IT为基础,建立自有的平台,并辅之以越来越多的自有产品。就平台而言,一是技术型平台,一是业务型平台。就业务型平台而言,我们搭建生物云平台,荣之联注重这一行业对IT需求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即哪里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就技术型平台而言,我们将建立完整的软件平台和数据中心,比如公有云SaaS服务。除此之外,我们也针对基因这一行业建立大平台。
另外,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稳固的技术优势一直是荣之联坚强的后盾,其来源则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与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不断优化的技术创新机制。荣之联会一直注重技术能力的发展,持续关注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和趋势,把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快速应用于客户的业务中,实现“把发明创造转化为客户价值”的企业使命。
Q:在荣之联的业务构成中,物联网和大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一块,您怎么看待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
A:物联网是IT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未来20年就极有可能走进现实生活,更多的业务会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展开。荣之联则希望通过整理这些数据,为这个行业提供新的支持和应用。事实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三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物联网解决的是感知和传输层面的问题,而人工智能解决的是分析、决策、自我学习和智能控制的问题。对于一个完整的智慧应用,二者缺一不可,而要想实现AI层面的突破,解决数据采集和汇聚是第一步。而拥有了大量数据之后,对于数据的分析、建模、算法设计将决定数据在应用层面的价值,这也是AI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荣之联已经具备了这几方面的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支撑和服务。
Q:对于荣之联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期望?
A:IT是一个技术和载体,但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并不关心你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技术,而是关注你如何来帮助他们解决业务需求。因此,虽然我们是IT公司,但我们要把IT隐藏起来,希望大家更多地去研究用户的业务,让荣之联的员工都成为业务专家。荣之联的企业口号是“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进步”,而只有对企业用户的业务足够了解,才能够与用户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痛点。既要有技术上的优势和产品上的优势,同时还要对业务足够了解,具备这三点,就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Q:您之前谈到,荣之联很关注新技术落地的行业应用场景,但似乎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A:对于这一问题我并不这么看。在我看来,行业应用场景并不难被发现,甚至可以说到处都是。关键在于,你对用户的业务是否足够了解,是否具备发现行业应用场景的知识和能力。举个例子,荣之联大厦就是智能化的,通过传感器来抓取温度、湿度等数据,再经过处理,来对空调等设备进行自动调节,让大家可以有最好的舒适度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源。其实,类似的应用场景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关键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