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中国房改:建立“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
- 马先标
- 777字
- 2021-03-28 13:41:06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本书的系列创新点集中体现在:
(1)首次定义并界分了“一次房改”“二次房改”的时区,并对两次房改时区进一步细分,梳理总结了两次房改的改革目标、改革原则与主要经验得失;分类认识住房和保障房属性,指出住房并非都是商品、保障房也并非公共住房,相应地,住房体制具有经济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的多重属性,而保障房因具有准公共性,除了对接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外,也需兼顾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
(2)指出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混合式产权改革,这有利于房困破解和商品房企业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指出可用标准化住房工具替代房价收入比,有效识别保障对象,治理保障房异化;认为不能简单地说住房价格调控违反市场机制,要区分保障房和商品房价格调控的不同逻辑。
(3)研究指出,人才专项保障房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具有义理性,契合国情,而不是所谓的“奇谈怪论”;高校等科研院所是人才集聚的重要阵地,以其作为重点解读对象,为破解中国人才住房命题提供新鲜思路和政策。
(4)指出可按房价两级体系,统分认识房价回归调控的内涵、意义与目标,从而制定有效的对策。本书结尾部分的第九章,就如何研究和推动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应把握的若干方面做了总结,特别指出中国住情有特殊性,住房发展的理念、方式等也就具有中国特色,这是片面强调国内住房改革与发展道路应借鉴单一的市场化模式的论见者,尤其要重视的。
需要提及,本书中的一些创新观点和政策建言,如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为统一的公租房、建立“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等,已经为决策层所采纳,并通过作者在新华社的视频解读和访谈,引导了社会舆论。其他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建议,对于不断推动中国住房体系健康发展,实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人住有所居,进而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乃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