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 张岩松等
- 2541字
- 2024-11-02 13:35:06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严峻挑战。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使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构建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使老年抚养系数逐年上升。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4亿,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亿左右,分别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1%、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我国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而且老龄化速度快。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同时,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加之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快速老龄化的来临,使得整个社会中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不断上升。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2.2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更高达19.67%,比2007年(16.84%)上升了2.8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不断上升,给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
2.养老成本不断增加
年龄结构渐趋高龄化且人口高龄化速度超过老龄化,使养老成本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高龄老人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根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6067万,占老年人口的12.67%。人口高龄化虽然显示了人们的自然寿命的延长,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人们的带病生存期,使患病率、伤残率增加,自理能力下降,我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6000多万人,他们都需要不同程度的专业性的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这使养老成本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2012年扩大为19个。面对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账户如何支撑、钱从何而来,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3.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家庭结构小型化且空巢化、空心化现象增多,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一方面,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生育率的逐渐降低,使得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型化和核心化,即所谓的“4—2—1”成员结构模式。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仅为6.1人。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代际分居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这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出现,空巢老人日趋增多。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67%,空巢老人成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子女离开家庭,加大了与父母的空间距离,虽然仍能在经济上接济父母,但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了寄托。家庭结构空巢化、空心化现象无疑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使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4. “未富先老”且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大
“未富先老”且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老龄化,使经济供养能力更显不足。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一般是在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之后而进入,当时的人均GDP一般都超过10000美元,已经具备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而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可以说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老龄化差异大的现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早在1979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省份也于1990年左右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这些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而青海、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则于近几年才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由于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明显高于城镇,目前,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到2028年,将高于城镇11个百分点,到2050年前后,全国约有28个省区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城镇20%以上。与城镇相比,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更大,解决的难度也更大。
5.对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人口老龄化虽然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有其有利的一面,如人口寿命延长带来的有效劳动岁月延长,可使劳动力资源增多、劳动力成本下降,给老年特需商品与服务市场造就了极大的潜力等。但我们更应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若不能未雨绸缪,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压力加大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曾把人口老龄化列为今年四大挑战之一,指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养老保险。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口的绝对人数增多;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使现行养老保险金制度不堪重负。根据我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和《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计算,在近十几年,我国老年人口以年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离退休人口则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养老金给付方式是以现收现付为主,缺乏足够的历史积累,因此退休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养老保险金的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和拖欠的现象,并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
(2)医疗保障制度与人口老龄化不相适应
首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职工、城居、新农合三项制度,存在覆盖面、公平性、可行性等问题。筹资机制还不稳定,居民医保的待遇还不高,异地就医难和患者负担重依然是他们的纠结,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作用还不够给力。其次,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够成熟,覆盖面不够宽。在化解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再次,商业保险发展滞后。解决不同层次老年人群的医疗需求,不能仅仅依赖基本制度。在国外,商业保险为不同需求者能够提供不同解决方案,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都有很大的需求死角亟待拓展。最后,公共卫生不适应老龄化需求。公共卫生应因人口变化而有所调整,把老年慢性病普查、老年病预防、健康知识普及等纳入公共卫生工作并尽力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