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经典材料

(一)什么是经典材料

什么是经典材料?大致说来,凡是经典的历史文化名人、经典的思想、经典的企业或组织、具有示范性的人生行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事务或场景等,都可以视为经典材料。

比如屈原、苏武、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他们的行为具有人性的高度和人生示范性。

比如一些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内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比如当代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王顺友等,企业界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等。

经典材料与一般材料相比,具有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

(1)任何程度的考生,均有了解和掌握——你不愁没有。

(2)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比你在作文中凭空捏造一个同学或同事的故事做例子要强得多。

(3)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借鉴,易于操作——比你干巴巴地堆积空洞无物的语言要优美得多。

(4)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中普遍运用。

其实,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篇幅很短,并不需要大量的作文材料。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材料,真正用得上的,也只有那么两三个。事实上,只要你掌握并消化几个经典材料,考场作文的材料问题就能够基本解决。

(二)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换句话说,一个经典材料,能否精当地运用到不同主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之中,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稍微圆通一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恰当地运用于不同主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之中。这是因为:经典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

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是很多考生都喜欢用的。这些名人,并非谁的专利;别人可以用,你也可以用。有的人会担心,大家都用,会不会显得熟滥和重复呢?我看不会。他们这样用,你可以那样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天上只有一轮月亮,可是,古往今来,人们就这同一个月亮,做出了多少各尽其妙的好诗啊!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那段文字,经过适当处理,可以运用到多个主题中去。

1.转折

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如果生活没有巨大的波折,人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没有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2.选择

人生常常会遭遇歧路,面临多种可能的选择。在人生的转折关头,何去何从,往往需要我们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孔子在仕与隐之间、屈原在自我价值与随波逐流之间,都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3.愿景

文王被囚之时,推演《周易》以穷究天人奥秘,是他的愿景;仲尼困厄之中,编撰《春秋》而使乱臣贼子惧,是他的愿景。不顾自己身处艰难困苦之境,却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限,追索真理,启迪后人,他们的愿景可谓伟大。正是他们伟大的愿景,导引了他们伟大的人生,并最终使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4.位置与价值

你处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赋予人生以崇高的价值。文王拘囚,能演《周易》;孔子落难,亦作《春秋》;屈原放逐,可赋《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他们抱怨过自己位置太糟糕,而甘愿庸庸碌碌吗?不,没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忧国忧民的胸襟的人,无论位置的高低,都能放眼四海,心忧天下。卑微不等于卑贱,只要我们有恢宏的胸襟,有高远的抱负,有奋斗的意志,即使在卑微的位置上,也能成就伟大人生的价值。

5.忘记和铭记

暂时忘记拘囚的处境,铭记穷究天人的使命,周文王才能推演出《周易》;暂时忘记困厄的遭遇,铭记追索历史的责任,孔子才能编撰出《春秋》;暂时忘记流放的痛苦,铭记心系家国的情怀,屈原才能吟诵出《离骚》。假如,这些伟人斤斤计较眼前的困局,不能忘怀一己的得失,而轻易抛弃人生的责任——假如这样,他们,还能成为被千秋万世景仰的人吗?

6.命运

命运不会有意偏爱一个人,也不会刻意打击一个人。对所有人来说,命运都是公道的,哪怕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历史伟人,照样逃脱不了命运的考验。只有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考验,才能迎接人生的辉煌。命运实际上是最公正的,它给予你磨难,也赐予你成就,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7.忍耐

人生总会有挫折,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文王、孔子、屈原等,面对人生的苦难,不是抱怨,不是无奈,而是坚忍不拔、刻苦忍耐,最终把自己的人生推向了一个辉煌的顶点。真正的坚强来源于性格中的忍耐。忍耐代表了一种坚强的意志,忍耐让人能时刻保持冷静,让事情永远向着有利于自己意志的方向发展。文王、孔子、屈原等,纵然窘迫困顿,甚至身陷囹圄,胸中仍有一方天地,按照自己的追求,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安静地等待并深信转机和曙光的到来。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能驾驭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也是典型的例子。)

8.真正的价值

人世间有很多所谓的价值。功名利禄当然有其用处,物质利益当然可以追求,但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使自己成为真正“大写的人”?文王、孔子、屈原等,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文王推演《周易》,孔子编纂《春秋》,屈原赋写《离骚》,都赋予自己人生以精神的价值。那些只向往物质利益的人,正是孔子所鄙弃的“喻于利”的“小人”;他们所拥有的,就只有爱因斯坦所鄙弃的“猪栏的理想”。

9.平凡与伟大

伟大来自平凡。当文王还是一个囚徒,当孔子四处奔波,当屈原在江边行吟,当陶渊明在篱下赏菊,那时谁知道他们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伟大的人,也许最初都是看似平凡的,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不甘平凡。一切不甘平庸的平凡人,都有成为伟人的可能。

10.坚强

人生中无论面对怎样的艰困,我们都只能选择坚强;只有坚强,才能走出困境,成就人生。文王被囚,孔子遭厄,屈原流放,孙子膑脚,不韦迁蜀,他们都没有哭哭啼啼地怨天尤人,而是以坚强的生命意志去面对困境,面对痛苦。历史上的一切伟大人物,都是在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强大意志而成就其伟大的。坚强,是人类反抗厄运时唯一可以依凭的力量。

(三)经典材料如何变通使用

孙悟空可有七十二种变化,经典材料还不止。那么,如何变通运用经典材料呢?

(1)必须首先准备若干经典材料,然后在考场上遇到任何作文,都要尝试把作文的立意与这些经典材料联系起来。要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是完全能够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考生不能缺乏联系的意识。

(2)头脑还要有那么一点点圆通。只有具备圆通的思考,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能否发散思考,逆向思考,是测试考生头脑圆通与否的重要指标。

(3)考试之前,要对自己掌握的经典材料被运用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这个材料适合于哪些主题?它可以说明些什么现象或道理?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材料作文立意训练。要善于挖掘材料的潜在意义,发现材料的潜在价值。

(4)把经典材料与作文题目联系起来思考,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经典材料根据作文的立意作出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