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产业创新与演化理论

诸多经济思想被运用到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形成产业创新与演化理论,并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产业演化的原因和动力。例如:熊彼特理论指出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源,企业和产业的创新推动了产业的结构转变和企业的动态竞争过程;马歇尔认识到了企业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并试图将其纳入产业发展的分析中;演化经济学中的产业演化研究围绕对正统经济学有关企业理论的批判而展开,认为不完全信息决定了企业只能争取令人满意的利润而非最大化利润;组织生态学借鉴了生物进化理论中的自然选择观点,分析社群和种群的生存和适应问题。

熊彼特对经济演化思想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对创新的透彻分析,更重要的是将产业的演化问题纳入到经济演化的研究中来,并着重阐述了创新与产业演化的相互关系。熊彼特认为,创新与产业演化是相互作用、互为反馈的。产业环境影响创新的形成,创新的产生和扩散促进产业的演化。创新与产业演化之间的互动反馈关系若干年后才重新被经济学研究人员重视起来。从熊彼特的开创性研究以及随后进行的带有实证数据支持的深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与产业演化的多维度联系。创新促使产业特征不断的演化,这其中包括知识特征、学习特征、行动者的特征和能力、产品类型和制度等。

马歇尔始终认为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经济生物学。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马歇尔在研究中引入了物理学的机械类比——均衡。然而自始至终,马歇尔都认为并指出,产业的均衡仅仅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产业发展的完整分析应该包括产业的创生、选择、均衡和失衡等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马歇尔提到了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过程。马歇尔的产业演化研究的基石在于对企业组织多样性和异质性的重视。马歇尔认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于报酬递增倾向与递减倾向的相互作用,报酬递增的来源是组织的演进,而组织的改进也提高了劳动和资本的使用率。马歇尔同时指出,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外部经济性的共同作用,产业的演化是产业所处环境和产业内部个体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马歇尔认为由于偶然或人为因素,任何产业内部都会存在一些好企业和差企业。为了更好地解释产业层面的供给均衡与企业层面的非均衡问题,马歇尔创造了代表性企业的概念。代表性企业能够获得一定总量的内部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具有固定规模和正常利润。代表性企业的概念仅仅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过渡,却被后来研究者当做核心观点而一再引申和深化。

演化经济学主要围绕对正统经济学企业理论相关内容的批判发展而来。完全理性观点是演化经济学首先推翻的假设。西蒙对有限理性概念的论述影响了演化经济学者,这一概念也成为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任何个体和组织都不可能做到对如此复杂而又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世界的所有可能性都完全认知,”哈耶克的进化理性主义也认为社会的发展必须为人类的无知留有空间。基于这种认识,就不难得出完全理性与完备信息是不可得的结论。演化经济学将生物学隐喻纳入其理论体系中,将生物学研究中的基因复制和遗传机制转化为差异、选择和复制三大机制,认为其决定了经济演化的进程。差异指企业组织在结构及战略上的不同。演化经济学者提出企业组织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内在的知识基础。企业组织的知识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用知识;另一个是专用知识。选择即为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也就是环境对个体优胜劣汰的选择作用。演化经济学者认为选择机制在组织演进中是基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生的:能够实现利润者生存下来,而亏损者逐渐消失掉了。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选择机制的基础是企业组织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资源与核心能力较强、能够跟上环境变化的企业得以成长,而资源与核心能力较弱、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低的企业组织则将被淘汰。复制的概念则来源于进化生物学中的基因传承,而企业的“基因”就是组织惯例。由于企业组织的行为大多数是可预测和重复的,这种行为模式也就是惯例。组织惯例决定企业的行为,同时也具有可遗传性。如果对产业演化的机制进行总结,就会发现这样的联系:企业组织的差异性来源于不同的组织惯例,环境将选择能够适应的企业组织生存下来,而这些企业组织的惯例也因此被保留下来,也就是被复制。那么到此为止,产业演化仍旧是一个静态的被选择过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组织生态学理论基础是社会学原理和生物进化论。组织生态学主要强调企业组织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时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如果说演化经济学是作为主流经济学的另一种选择而生,组织生态学则可被视为是对同一时期其他相关组织理论的对应,例如组织行为学与战略管理理论。组织生态学者对演化经济学中提出的组织差异性与组织惯例的关系持有不同看法。

在组织生态学者看来,组织的生存和消亡才应该是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组织的创建与解散状况即存活率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变量。在社会、种群和个体组织这三个层次的社会生态现象中,组织生态学将关注的目光投入种群层次。在经济演化的研究中,种群层次也就是指产业层次。组织生态学认为,种群是指由具有同样的特殊组织形式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在种群动态发展的研究中,竞争性与合法性这两个概念位于中心位置。竞争性是指种群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合法性则描述了社会环境对特定组织形式的接受程度。与组织战略类型相对应的是对环境特征的划分,变异性、质地和不确定性是划分环境类型的三大特征。变异性是指环境变化的激烈程度,用激进或渐进两种表现来划分,激进的环境在环境状态曲线上的表现是凹的,渐进变动的环境则表现为凸的。质地与环境变化的频率相关,同样的,在环境状态曲线上,光滑表示变化是连续的,粗糙则代表变化是间断零散的。不确定性是变异性和质地特征的衍生环境特征,频繁而激烈的变化通常导致较大的不确定性;温和而零散的变化一般伴随较低水平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