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程的概念

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社会活动,在研究工程项目时,首先需要对工程的概念、工程的本质以及工程的基本特征等有关内容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一、工程概念的演化和界定

工程概念的界定是进行后续工程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伴随着工程漫长的历史过程,工程的概念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和发展。

在中国,工程起初主要是指土木构筑的建造活动;而在西方,工程最初指的是战争设施以及后期的民用设施的建造活动。

而在现代,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工程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辞海》中对工程的定义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现代汉语词典》对工程的界定是“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航空工程”;《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对工程的解释是“把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规划、研制、加工、试验和创制人工系统的活动和结果,有时又指关于这种活动的专门学科”。

因此,可以将工程的概念作如下的定义:工程指的是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借助一定的设备技术,研究创造具有某种功能用途的产品。由此可见,工程是一种活动过程、一种实践,其目的是解决一种实际问题。而一项具体的工程活动涉及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工作人员等多个方面。

二、工程的本质和工程活动的标志

工程活动不仅包括工程实施的过程,也包括工程实施的结果。因此,作为一种具有某种目的性的实践,其涉及的内部技术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会产生相互的作用,最终影响工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工程的本质是内部技术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的集成的统一。首先,工程的本质即为工程内外要素集成的方式、集成的条件、集成的模式、集成的规律,是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其次,工程的本质所涉及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再者,工程的状况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的发展水平。

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如确定目标、项目设计、制造实施、运行管理、取得收益等,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产生一个新的事物,这同时也是工程活动的标志。

三、工程的基本特征

(一)工程的建构性和实践性

工程的建构性指的是通过设计、制造、建设等一系列过程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对于某项具体的工程,建构性除了包括新事物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结构外,还涵盖了设计理念、管理方法、工程目标等主观内容,是客观与主观的综合性的统一。

工程的实践性指的是既包含了工程的实施过程,也涉及了工程后续的经营运行情况。并且,工程运营的最终效果,工程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直接取决于前期的过程设计建造质量。

由此可见,工程的建构性和实践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工程的集成性和创造性

工程的集成性是指工程设计建设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将不同的知识、理论、技术集成后输出的过程。其最终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的创造性是指在工程实施的全部过程中应用创新性思维,创造出一个不同于旧事物的全新事物。并且,目前工程的创新性还集中表现为集成式的创新结构。

(三)工程的科学性和经验性

在当代,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因此任何一个工程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需要以科学为依据,并且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科学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的交叉理论作根据。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科学是指导工程活动的核心要素,但却不能忽略经验对工程建设起到的重要补充作用。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同时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因此,工程的科学性和经验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工程的系统性指的是构成工程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都有自己独有的运动规律。

工程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工程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包括自然、人文以及社会在内的复杂性,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复杂。

(五)工程的效益性和风险性

工程项目是一个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的活动,所以,所有的工程都具有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还需要将工程的环境效益考虑在内。

然而,效益和风险总是并存的。工程的风险性主要有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能源危机等。这种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工程实施的组织或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来自技术水平限制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