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经济学
- 陈美球 蔡海生 廖文梅 王立国 刘志飞
- 4041字
- 2021-03-29 13:11:48
1.4 低碳经济学的萌芽与发展
1.4.1 低碳经济学的萌芽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人首先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曾发表过《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提出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桥梁,其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解决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尽管该提议立足于英国的气候威胁、石油与天然气减少、更新更替能源基础设施等问题,但是其影响则是全球性的。一般而言,对低碳的理解包括3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实现区域的零排放;第三种情形是减少绝对排放量。有学者认为,发达国家追求的应该是绝对的低碳发展;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简明地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式,而每一种发展方式的碳排放情形往往是存在差别的。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2007年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年。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4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7年9月8日,中国科协年会在武汉举行,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年会上作“坚持科学发展,加速自主创新,为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持续10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的决议。2009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50%左右。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早在2007年,九三学社在关注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的同时,开始了低碳经济的课题调研。经过将近两年的调研和论证,在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九三学社首次提交了《发展低碳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大会发言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提出要加强低碳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科技攻关,抓紧开展低碳经济试点。2010年3月,九三学社递交的《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成为全国“两会”一号提案,“低碳”成为当年“两会”期间最热的词汇,如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其中包含几层意思:第一,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人类工业文明,如果不积极应对,就会失去机会,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发展低碳经济是适应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是在迎接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和人类文明。第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打击很大,如何从金融危机中复苏、重振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和地球的首要任务。低碳经济虽不是救世主,但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第三,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实力大大减弱,世界经济和政治面临重大重组,各国都想在重组中占一席之地,并争夺世界领导权。低碳经济已不仅是一场新的世界经济竞争,而且是一次新的国际政治力量的角逐。
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需要回答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3条路径:继续走大量消费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这是地球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的,是走不远的;以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为由,放缓甚至企图迫使发展中国家放弃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可能的;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低碳发展道路,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的正确道路,但不可缺少的是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予以支持。
而今,“低碳”已经成为最热门话题。“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可谓“无处不低碳,无物不低碳,无人不低碳,无时不低碳”,“低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所有“低碳”话题中,“低碳经济”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受关注的。低碳经济“发热”的同时,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炒作”上,有许多知识理念、科学技术需要跟进。什么是“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普及;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研究。“低碳经济”发展体系需要完善;“低碳经济”技术方法需要革新;“低碳经济”管理标准需要规范……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的思考与实践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促进了新形态的经济发展,同样也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低碳经济学。
1.4.2 低碳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苏的经济竞争诞生了增长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产生了发展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爆炸和环境问题衍生出环境经济学。这一次,由地球温暖化问题和新能源革命引发一场低碳产业革命,必然催生“低碳经济学”,推进低碳经济学走上大学讲坛和寻常生活。
2009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9年12月,四川大学整合资源成立低碳技术与经济研究中心。2010年3月,海南大学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2010年3月,教育部把“低碳经济学”列为新兴学科,一些大学已经开设低碳经济学课程。2010年4月,全国高校首家“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在北京交通大学成立。2010年6月,北京市教委正式发文,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低碳经济学为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培养低碳经济学硕士、博士,并向教育部申报低碳经济学本科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整合学术团队,重点发展了5个方向:①能源与低碳经济学,研究重点问题包括能源、宏观经济变量与公共政策、能源与环境、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价格和税收、节能减排、能源的内部替代和外部替代;②产业经济与低碳经济,研究重点为如何在减缓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促进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③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低碳经济,构建“贸易—经济发展—碳排放”模型,利用定量研究将碳排放分别分解为由国内需求导向的和由贸易导向的两部分,并扩展为社会核算矩阵(SAM),从而全面衡量低碳经济—国际贸易—收入分配等相关政策问题(包括整体和分产业),厘清碳排放的生产核算准则和消费核算准则;④全球治理与低碳经济,主要是将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结合起来,既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又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响应和行动;⑤金融市场与碳交易,研究碳信用交易机制和定价理论,大力促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使我国利用碳信用交易机制得到落实,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金融制度。
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编著的《低碳经济》一书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中国为视角,放眼国际低碳发展态势,详细解读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哥本哈根会议等眼下的热点话题。主要内容包括:①气候变化是什么?它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它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关心的问题的?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都做了哪些努力?②低碳经济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又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该书重点研究了中国未来能源需求与温室排放的严峻形势,提供了一个研究图表: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准煤和42.49亿吨标准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性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准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性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准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费27%,减少CO2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CO2排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
2011年5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薛进军编著的《低碳经济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本以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创新性经济学理论专著,由罗马俱乐部成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低碳城市的设计者等国际知名学者执笔,跨越多种学科,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低碳增长模型、计量方法、测量指标、低碳国际贸易、碳关税、低碳能源、低碳发展战略与政策设计等多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低碳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2012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撰写的《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经济学研究、我国CO2排放现状与情景、我国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框架、发展重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和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专门的深入讨论,对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解决好能源、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问题,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胡锦涛曾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能源、环境与气候问题。温室气体排放缘于发展,还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这是因为:国民经济运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有能源作保证;但是又不能以降低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更关键的是实现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学”的发展将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