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低碳经济的基础知识

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从第一代能源薪柴,到第二代能源煤炭,再到第三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就是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从高碳经济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1.2.1 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CO2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后来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当前国际交往和合作的热点。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的《斯特恩报告》指出,现在全球每年投入GDP的1%用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对于低碳经济概念的认识,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莱斯特·R.布朗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牛文元、贺庆棠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方时姣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庄贵阳、何建坤、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1.2.2 低碳经济的3个特征

低碳经济实质上依然是发展经济的一种形式,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低碳技术创新和保障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3个特征。

(1)经济性。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既反对资源和能源的高度消耗和浪费,又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2)技术性。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最小化。一方面,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另一方面,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福利不降低。

(3)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过大的影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在不同时间、区间内,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存在阶段性、相对性、动态性、差异性等特征。

1.2.3 低碳经济的4个核心要素

低碳经济一为减排、二为发展,它包括“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并保持经济的增长”两层含义。即:一是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的比重不断下降,即能源结构清洁化;二是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低碳经济包含4个核心要素: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低碳技术、消费模式。

(1)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社会福利等方面,是一个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起点和背景。经济发达程度可以从技术方面和消费方面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尽管各国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所差异,但不外乎消费和生产两种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基本属于后工业化时代的消费型社会,而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生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入带动的资本存量累积阶段,两者的碳排放驱动因素有所区别,两者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也各有侧重。研究发现,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倒U形的曲线关系,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路径选择和减排成本也会有所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这一曲线的爬坡阶段,无疑实现低碳发展的难度更大。

(2)资源禀赋。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和技术资源等,涵盖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本,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递减,绿色植物是碳中性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属于清洁能源。可见,低碳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3)低碳技术。集中体现在因为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主要能耗产品和工艺的碳效率水平的改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能够从能源效率、低碳技术发展水平、管理效率、能源结构等不同角度推动低碳化的发展进程。通常低碳技术主要针对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重点能耗部门,即包括对现有技术的应用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如能源部门低碳技术就涉及节能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术、CO2捕获与埋存(CCS)等领域的减排新技术。

(4)消费模式。其主要指不同消费习惯和生活质量对碳的需求或排放。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要体现为现实或未来的消费活动,因而一切能源消耗及其排放本质上都受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的驱动。随着经济发展,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不断增加,尽管这会受到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制约,但厂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不同国家居民消费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有较大的差异,消费排放除了受到自然气候条件、人均收入水平、文化习俗、资源禀赋的影响之外,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对于排放的影响不可低估。另外,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分离,使得一国真实的消费排放被国际贸易中的转移排放问题所掩盖。因此,从消费而非生产角度,探讨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有助于全面认识一个国家碳排放问题,有助于采取更加公平的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

1.2.4 低碳经济的5个构成要素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以“三低三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市场和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的5个基本构成要素。

(1)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一旦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条件和强大的推动力。

(2)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能源是指除石化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聚变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实现低碳排放或零碳排放。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的能源消费、低的排放和低的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使“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变。

(3)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低碳产业是指以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主要由“化石燃料的低碳化领域”、“可再生能源领域”、“能源的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领域”、“低碳型服务领域”四大领域构成。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承载体,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产业承载能力的大小、效率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

(4)低碳市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温床。低碳市场是指低碳生产技术、低碳产品、低碳服务的消费市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碳市场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生产技术研发、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低碳服务消费核算、低碳贸易公平竞争是构成这一经济增长点的重心。

(5)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低碳管理包含对政府、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目标的明确、法律规章的完善、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动等方面,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管理的各个环节。如何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与存在的问题,科学构建和完善低碳管理制度与体系,将低碳管理规则转变为政府、企业和个人自觉践行的低碳行为,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2.5 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学者袁男优撰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

1.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首先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以“三低三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前提,以“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并保持经济的增长”为目标。它是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低碳,目的在发展。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低碳经济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涉及能源、环境、贸易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增加碳汇能力等措施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理念的认识问题,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管理对低碳理念的实践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生活风俗、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低碳发展本质上应该是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结果。

3.低碳经济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全球气候变化、“两型”社会构建、节能减排问题密不可分。低碳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学技术的革新,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力。低碳经济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演变成为一个环境、经济和政治的外交“大拼盘”,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衍生的一系列国际事件正是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外交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