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研读
  • 董平
  • 1016字
  • 2021-03-29 12:46:00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章主要讲“有无相生”,重点突出“无”之“用”。不过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章所讲的“有”、“无”,均是就现象而言,与作为本原性实在之道的“无”应当在领会上有所区分。

“三十辐共一毂”,是讲车轮。“毂”是车轮中心部位,中间空虚,用以安装车轴。轮缘与车轴之间是靠辐条来连接的。古代车制,辐条三十,以象日月,所以说“三十辐共一毂”。“埏埴以为器”,是用陶土做成器皿,比如我眼前的这个紫砂杯。“凿户牖以为室”,“户”是门,“牖”是窗,只要是“房屋”,便必有门窗。轮毂是虚空的,辐条之间也是虚空的,但正因其为虚空,才成就了车轮的作用;陶器的内部是虚空的,正因其为虚空,才成就了陶器的作用;房屋的门窗、四壁之内也都是虚空的,正因其为虚空,才成就了房屋的作用。车轮、陶器、房屋无疑是“有”,而“虚空”即是“无”。“有”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利用,能够发挥它作为“有”的作用,是因原本有虚空之“无”在。若无“无”,则“有”之用不显,所以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无”的关系问题,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现象世界事物存在的一般状况而言,老子充分注意到了“有无相生”这一关于存在物存在的实然状态。一切现象物的“存在”,其实都是“现在”,也即是“显现而在场”,是即所谓“有”。但“有”的“现在”必有其虚空的背景,虚空即是“无”,也即是“空间”。所以在存在物“现在”的意义上,“空间”是一切事物之所以可能获得其“现在”的必要条件,“无”是“有”的基础性前提。反之,“有”既然已经呈现为“有”,“无”即同时通过“有”而获得其“现在”。“有”、“无”是相互表达的,是必然同时共在而构成一个共享的空间场域的。正因为如此,就存在物的功用而言,“有”、“无”实质上是相互依赖的。在本章中,老子选取生活中的三个例子,而突出强调了“无”对于“有”的作用,不仅具有更为深刻的哲理性,而且事实上也更接近于“真理”。

尽管“有之以为利”,是因为“无之以为用”,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有”而忽视“无”,更多的是以“有”的攫取与把持为生活目的,而并不懂得“无之以为用”的真实之用。正是在“有”的不断追逐之中,生命的自身存在走向了其目的的背反,生命存在的价值导致其现实性上的“价值逆转”。所以下面一章,即转向对于这种现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