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科技、创意、兴业:反思与出路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长 范周

在工业4.0时代,科技将会全面渗透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科技强大的支撑和助推。科技为翼,内容为本,创意为王,创意产业将与各个产业相互融合,催生出一些新的前沿领域。届时,学校教育将不能再固守原有的体制和模式,而是需要顺势而变,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教育氛围。

一、回首、抚今、展望:科技发展百年历程

(一)回首过去,三次工业革命翻天覆地

从科技发展百年历史来看,工业革命一次又一次地加快了社会的发展速度。从用近百年的时间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用三四十年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德国和美国分别抓住时机,成为了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互联网的产生,全球由此进入信息时代,美国成为了世界上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

(二)立足今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越来越密切,经济发展已然进入新的阶段——工业4.0时代,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各个方面开掘和开发新的生活。

1.关键词一:互联网

今天的网络社会不是虚拟世界,而是一个活鲜鲜的现实世界。当物联网出现之后,实体化的省市县乡村的管理对现在的世界、社会已经趋于无效,人们都在进一步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2.关键词二:人工智能

在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AlphaGo接连战胜围棋大师,无人驾驶也即将实现,电影中关于未来的许多幻想已经不再是虚幻。预计到2018年,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达到25900万台。当中国设计制造的机器人在各领域全面开花时,这个数字应该更上一个台阶。

(三)畅想未来,科技全面渗透

未来世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科技的全面渗透下,10年后虚拟技术将会广泛进入生活,15年后世界上首架空气动力机将在美国问世。20年后个人量子计算机将主要采用人体生物电作为能量供给,30年后人类将登陆火星。到了50年后,人类厌倦了每天的生活,就开始冷冻自己,70年后北京到纽约只有1小时的车程。90年后将出现大脑帽,思维可以互相复制,120年后世界上第一艘天空的航空母舰终于建成。165年后大规模开发月球,月球将成为人类新的家园。这些虽然只是畅想,但其实就在不远的未来。

二、科技为翼,助力创意

助力创意,首先要运用好科技。提及科技对创意的影响,就不得不谈互联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更是催生多种创意和行业的基础。

(一)互联网之于创意

1.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不仅改变着我们现在的金融结构,还改写着传统的金融概念。众筹让银行束手无策,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日新月异。口碑和人气双丰收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起初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众筹信息,并超额完成了众筹任务。《爱上邓丽君》项目为了降低风险、募集资金,在网络上发起众筹后融资达到了117360元,超出了10万元的众筹目标,成为首部成功众筹募集资金的音乐剧。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的运用为创意和资金的对接开辟了新的途径。

2.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红火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业态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屏幕后主播的静态直播。新华社社长提出一个新概念叫“现场新闻”,引起了传媒界的热议。但如何在现场新闻的直播板块中做好新闻的解读,是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考虑的问题。除了现场新闻的网络直播,以直播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秀场也已经成为普通人在互联网时代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

3.网络综艺

网络综艺凭借更加新颖、灵活的形式和内容,打破了电视台在播放和制作综艺节目上的垄断。在鼓励原创综艺节目的市场环境中,互联网为综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奇葩说》。自播出以来,《奇葩说》引爆性的话题热度和人气让电视台始终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在互联网公司如此活跃的状态下,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的一些名嘴和王牌开始转战诸如爱奇艺、乐视这样的网络公司,或受邀成为首席内容官,或直接加盟成为制作人。传统电视台的核心资源逐渐被互联网公司吸纳,这将对整个传媒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二)内容为本,创意为王

科技为翼,内容为本,创意为王。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那么“科技+创意”是如何兴业的呢?若以产业理解“兴业”中的“业”,科技与创意可以从复兴历史产业,振兴濒危产业,助力传统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等几个方面实现“兴业”。从众多典型案例中也可以发现,科技与创意的发展确实让我们感觉到未来的无限新意。

三、创意时代,教育怎么办?

(一)教育体制如何改?

对于教育改革,最首要的问题是在创新时代,教育体制应该如何改革。纵观当下,现今的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生产情况。很多教育工作者依旧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落后的知识体系来教育学生,以传统的人才观念看待学生成材与否,这对于正努力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中国来说是不相符的。因此,要通过体制改革释放教育体制的活力,增强教育的包容性,打破禁锢和束缚,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教育模式如何改?

对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时代来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美国IT界能够出现如此多“超能力”的人,日本能够出现如此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两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创新教育模式,即创造宽容的文化氛围,给予多元的课程与开放的发展空间,摒弃学业负担阻碍创新发展的伪命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考量的。

(三)产学研如何对接?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话题说了10年,但目前实践起来依然很艰难。但像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南华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却很好地用行动证明了如何“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些高校在这方面都有独特的实践和成果,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他们的成功与自身的现状对接,选取最为契合的借鉴和创新方式来改善自身的情况。

(四)知识产权保护,高校有何担当?

学生的创意无限,也很容易创造出极具价值的IP,但他们却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兔斯基”的作者王卯卯在就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时,就创作了许多动画作品,但是因为缺乏版权意识导致许多原创作品即使被侵权也无法进行维护。因此,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帮助学生保护版权方面有重要的责任。如何填补学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真空,成为其在产权方面的“保护神”,是学校深化改革当中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