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官帽批发

  • 汉明
  • 八无和尚
  • 2010字
  • 2019-03-02 12:21:13

钱肃乐突然道:“要不钱某再召集之前的义军,上次召集之后,我儿已经将在绍兴府滞留者登记在册,要召集不难。”

吴争听了有些不乐意,因为梁湖卫所中,钱家的势力太大了。

吴争不想自己的麾下,有一个山头尾大不掉。

于是找了借口道:“可如果不是兵部补充,这擅自召集兵员,可是大罪。”

不想张国维却道:“就算是在大明朝,战时卫所千户也可召集散兵,这倒没有违制。”

张国维的话自然是没错的。

大明之所以设立卫所,以百户、千户做为基础单位,就是有个战时民变军的考虑。

千户所满编是一千一百二十人,但如果到战时,可从千户所辖内囤田军户中,召集兵员,人数不限,但只能是在自己所内军户中召集。

做为区分,那一千一百二十人叫做正兵,临时召集的称为散兵。

所以,吴争确实有自己召集兵员的权限。

被张国维这么一说,吴争就无法坚持了。

想到毕竟是为了明年开春的备战,于是点点头道:“那就按钱大人的意思办吧。”

说到这吴争突然向钱肃乐拱手道:“先向钱大人告个罪。”

钱肃乐一愣,问道:“吴千户有何事得罪钱某?”

“如果吴争不升官,怕是令郎也升不成官了,这不是得罪了钱大人吗?”

吴争的意思是,他是千户,此次为了继续将梁湖卫所捏在手里,不愿升官,那么做为下属的钱翘恭自然也升不成官了。

因为钱翘恭已经是百户,吴争不动,他就没了往上升的机会。

钱肃乐三人先是一怔,而后皆大笑起来。

张国维拿手指点点吴争道:“你也是个从军数年的老兵了,千户所除了千户,还有副千户难道不知道吗?”

吴争突然冷下脸来,“吴争之见,为了明年抗击鞑子,梁湖卫所不可设置副千户。我要的是令出一门,上下同心,设了副千户,等于埋下了一颗分裂的种子,朝廷要设副千户,我自然不能阻拦,但我希望是开春抗击鞑子之后。”

这话说得没错,军中嘛,最忌讳令出多门。

副千户的职能,与后世团长与副团长之间的关系不同。

后世是团长负责一切军事,副团长是辅助团长。

可副千户是有相当大实权的,象梁湖卫所这样一个上等千户所,十个百户的编制,副千户至少可以掌控三个百户所。

也就是说,副千户是千户的补充。

张国维听明白了,不仅是对吴争所说字面上的意思明白,还听出了吴争言下之意。

钱肃乐自然也明白了,心中暗骂,这混小子不傻啊。

钱肃乐其实很看重吴争,虽然对吴争的妄言不敢苟同,但对于吴争的人品,还是很欣赏的。可也正因为如此,才忌讳吴争,防备着吴争。

生怕吴争年少轻狂,一时头脑发热,作出不可挽救的错事。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嘛。

而此次作战,钱肃乐更是对吴争有感激之心。

在他看来,吴争兑现了他的承诺,钱翘恭活得好好的,还被吴争推为首功。

吴争是这次朱以海临时任命的三界之战主将,主将议功推荐的首功人员名单,如果没有什么重大疏漏,按惯例兵部是不会轻易否决的。

所以,钱肃乐感激吴争。

但感激归感激,防备还得防备。

钱肃乐借吴争索要兵员之机,再将当年自己组织的义兵塞进梁湖卫所,自然也有操纵卫所的意思,这不容置疑。

这意思张国维也明白,但张国维不说破、不阻拦,自然也是默认的意思。

加上反驳了吴争临时找的借口,自然是站在了钱肃乐一方。

听吴争答应下来,钱肃乐突然道:“吴争,钱家当年虽不能说是富可敌国,但在当地也是富足之家,钱某毁家纾难,为得就是反清复明,别的,钱某一无所求。钱某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将犬子置于你的麾下,为得不是升官晋爵,更不是为了左右、分裂梁湖卫所,这一点,你不必猜疑。钱某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太年青,不使你走上岐路。还有,此次你不愿意升官,犬子自然更不该升官,你不必为此向钱某道歉赔罪。”

看着钱肃乐清澈的眼神,吴争心中一叹,拱手道:“钱大人恕罪,是吴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张煌言适时起身缓和道:“我等四人为着同一目标聚在一起,只要初心不变,各有各的脾性、做法无可厚非。今日是个好日子,既然误会已经解除,不妨尽兴饮酒,共谋一醉。”

其实吴争绝对不信钱肃乐所说不为左右、分裂梁湖卫所,大明朝以文抑武、派驻监军的风气由来以久,这绝不是因为吴争当初在四人聚会时,发表了复汉人之大明的说法。

虽然这种说法如果在朱媺娖他爹之时,如同谋反。

但今时不同往日,绍兴府监国的不是皇帝,只是个王。

也就是说,不管吴争年青还是年长,不管吴争是不是忠臣,监督、制约这是必须的。

但这不影响吴争对钱肃乐的敬重。

无欲则刚,在这一点上,钱肃乐可以碾压很多人。

一个可以毁家纾难,将独子送上抗击外族战场的人,仅凭这两点,足以让世人敬重。

……。

出乎吴争的意料。

这次朱以海的手笔很大,他逼着户部尚书董应第筹措了三千两银子,给吴争、魏文远、廖仲平三部各发放了一千两。

一千两,分到吴争麾下将士,一人一两还差点。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朱以海在大肆地发放官帽。

就这么说吧,次日封赏之后,吴争麾下一千多号人中,已经找不出太多的大头兵了。

所谓钱不够,官来补。

这一招被朱以海用得是炉火纯青。

还别说,将士们都很高兴,大大小小都是官了嘛。

可吴争、魏文远、廖仲平三人都不高兴。

吴争呢,是在发愁这以后还怎么管理?

每月多出的饷银谁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