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妃为何不慕虚荣甘做平民

王珠因何成为后世文人歌咏的对象?曾贵为皇妃的她不慕荣华,甘愿出宫嫁为民妇,追求最真挚的爱情,确乎超凡脱俗之举,在唐代甚至在古代的美女史上,也确属于一个传奇女子。宁可失去富贵,也不愿失去自由。可见生活的快乐归根结底是心灵的快乐,是心静如水的境界。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两百多个公认的皇帝,也产生了至少几十万名后宫嫔妃。这些国色天香的美貌女子,除少数能得到皇帝恩宠,从而改变命运外,多数妃子命运不济,如寂寞深宫花,在清风中作着无尽的怨尤,最终无不委身于泥土,化为一缕香魂,随风而逝。因为在那个君权与夫权并重的时代,她们无权决定自己的选择,更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她们只有听凭命运之手,把她们举得或高或低。

唐宫女

但有一个后妃却恰恰相反,那个女子就是唐德宗的王贵妃。甚至代替了皇后的位置但却不慕荣华,最后终得出宫嫁与心上人的传奇女子——王珠,一个名字远没有其本身具有魅力的绝色女子。

关于王珠是怎样进宫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有一段野史流传于民间:唐德宗李适当太子的时候,和王承升是好友。一天,二人正在王府庭院高坐畅饮之际,一阵悠扬悦耳的琴声从后花园传来。寻音望去,是一风华绝代的女子——王承升之妹王珠。德宗的脑海里刻下了王珠冰清玉洁的倩女形象,挥之不去。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就托一大臣到王家传旨,纳王珠为太子妃,王珠认为自己是“贫家妇,不做帝王妃”。但拗不过众人,就以年纪尚小,不懂得宫中礼节为由推辞。

其实,在李适为鲁王时,就已娶王氏为妻。王氏天资聪慧,贤明豁达,很得李适宠爱。后王氏为李适生下一子,取名李诵,即后来的顺宗。779年李适即位后,马上册封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行使皇后的权力。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唐德宗因为急于削藩而爆发了泾原之变,叛乱的将领占领了长安,德宗仓皇逃往陕西乾县。因出逃仓促,将玉玺遗忘,而细心的王淑妃已将大印带了出来。此事很使德宗感动。

由于几年的奔波,回到长安后王淑妃便一病不起。贞元二年(786年),德宗宣布立王淑妃为皇后,隆重的加冕典礼刚落下帷幕,王皇后就停止了呼吸。德宗悲伤万分,赐谥号为“昭德皇后”。

此后,德宗十分想念皇后。这时宦官提到王珠,德宗这才猛然想起。于是令翰林学士吴通玄,捧皇帝册文,至王承升家中,宣王珠立即进宫。王珠万般无奈,只好来到德宗身边。

自王珠进宫后,不久就被册封为贵妃。虽然德宗极尽宠爱,赏赐丰厚,但王贵妃并不欢愉,整日蛾眉紧锁。其他的妃子见机争宠,她们在德宗面前进谗言,说王珠天生命贱。时间一久,德宗便逐渐疏远了王贵妃。

一次,德宗又到王贵妃住处,只见王珠头发散披,身着宫女的粗布衣服,杂在宫女之间,与她们一起洗衣做饭,自得其乐地干活儿,德宗恼火异常。

王珠伏地跪求:“妾乃布衣女子,喜耕种,不慕荣华,生平只追求心灵的自由,皇宫于妾来说,不啻为豪华监狱。今虽富贵,终无意趣。望吾皇降皇恩,赐放妾身还家。”

于是德宗皇帝下令废去王贵妃的名号,把王珠送出了宫门,退回王家。

王珠回到家中,竟如小鸟出笼,整日笑逐颜开,丝毫没有觉得丢了贵妃头衔有多难过。

这时朝中有一个中书舍人,名叫元士会,长得眉清目秀,深通音律,当时被文人圈内称为“才子”,得知王珠宁为民妇不为皇妃的传奇经历,大为叹服。为了能与王珠结为夫妇,他甘愿放弃仕途,辞了中书舍人之职,携王珠双双返回故里,过起自己隐居的恩爱生活去了。这一对奇男奇女演绎的真情故事,成为后世文人歌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