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安装手册
- 史新
- 9212字
- 2020-08-26 13:48:26
2.3 电话通信系统安装
2.3.1 电话通信线路施工
2.3.1.1 电话通信线路的组成
市话线路网的构成如图2-5所示。从市电信局的总配线架到用户终端设备的电信线路称为用户线路。用户线路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
图2-5 市话线路网构成图
(1)主干电缆 主干电缆是指从总配线架到配线区开始配线点之间的电缆。在交接配线方式中,通常指从总配线架到交接箱之间的电缆。
(2)配线电缆 配线电缆通常是指主干电缆进入配线区开始配线点到分线设备之间的电缆。在交接配线方式中,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以交接箱为分界点。
(3)用户引入线 用户引入线是指从分线设备接到各用户话机输出接口的那段电线。
如果将建筑内安装用户交换机的电话站看作一个“局”,则从电话站总配线架到用户分机的电信线路称为用户线路。这段线路与图2-5所示相同,也是由主干电缆、配线电缆以及用户引入线三部分组成的,只是其中的主干电缆通常很短而已。
2.3.1.2 电话通信电缆的配线
在电话电缆线路网中除了需要设有一定的备用线对外,还要将电缆芯线按照一定规律和方式进行合理配置,使电话网能够顾及到更多地点的用户,并且使新增或改移的用户也能够较方便地在需要的地点接入话网。
通过电缆芯线的合理配置使电话电缆线路网具备必要的通融性和灵活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备用芯线的数量,以提高芯线利用率。这种电缆芯线的合理配置,就是电缆的配线。电话网电缆线路的配线主要是指主干电缆线路的配线。
线路的配线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直接配线 直接配线是指从总配线架出来的电缆直接接到分线设备上,不经过任何用跳线连接的中间设备的配线方式。经过交接箱以后的配线电缆,通常采用直接配线。
根据有无复接线对的情况,直接配线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①不复接配线。不复接配线是指从总配线架到各分线设备之间有单一独用的电缆线对,如图2-6(a)所示。
图2-6 不复接配线与复接配线
该配线方式安装施工简单,人为故障发生机会少,维护方便,但灵活性差,芯线使用率低。不复接配线方式适用于用户少、范围小并且位置相对固定的地区,以及要求可靠性高、保密性强的专线用户。
②复接配线。复接配线通常是指电缆线路间有一定数量的线对并联连接,如图2-6(b)所示。
复接配线方式备用线较多,通融性也较大,电缆并联的任何配线区或配线用户点都能选用这些被复接的电缆线对。这样就能适应用户的迁移变动,使电缆的芯线使用率比不复接配线提高了很多。
(2)交接配线 交接配线是指从总配线架出来的电缆先经过交接箱之类的中间设备,再接到分线设备的配线方式。在交接箱之类的中间设备中,电缆线之间用跳线按一定方式临时跳接。
交接配线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一次交接法,如图2-7(a)所示。
②交接间配线法,如图2-7(b)所示。
③缓冲交接法,如图2-7(c)所示。
图2-7 交接配线
④环链交接法。
⑤二等交接法。
交接配线方式比直接配线方式通融性大,灵活性高,在用户数量多、范围大并且通信业务种类也比较多的地方,采用交接配线方式比较合适。
2.3.1.3 电话通信线路的进户方式
进户管线有地下进户方式和外墙进户方式两种,见表2-10。
表2-10 管线进户方式
图2-8 电话线路地下进户方式
图2-9 多层住宅楼电话进线管网图
2.3.1.4 电话交接间和交接箱安装
(1)电话交接间安装
①电话交接间即设置电缆交接设备的技术性房间。每栋住宅楼内必须设置专用电话交接间。电话交接间宜设在住宅楼底层,靠近竖向电缆管路的上升点。电话交接间应设在线路网中心,靠近电话局或室外交接箱一侧。
②交接间使用面积高层不应小于6m2,多层不应小于3m2,室内净高不小于2.4m,通风良好,有保安措施,设置宽度为1m的外开门。
③电话交接间内可设置落地式交接箱,落地式电话交接箱可以横向、竖向放置。
④楼梯间电话交接间也可安装壁龛交接箱(见图2-10)。
图2-10 电话交接间布置示意图
1—电缆交接箱;2—电缆进线护管;3—电缆支架;4—接地线
⑤交接间内应设置照明灯及220V电源插座。
⑥交接间通信设备可用住宅楼综合接地线作保护接地(包括电缆屏蔽接地),其综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独自接地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Ω。
(2)落地式交接箱安装 交接箱是用于连接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设备。落地电话交接箱可以横向、竖向放置,如图2-11所示。
图2-11 落地电话交接箱布置图
安装交接箱前,应首先检查交接箱是否完好,然后放在底座上,箱体下边的地脚孔应对正地脚螺栓,并要拧紧螺母加以固定。落地式交接箱接地做法如图2-12所示。
图2-12 电缆交接箱接地安装
交接箱基础底座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m,在底座的四个角上应预埋4个M10×100长的镀锌地脚螺栓,用来固定交接箱,且在底座中央留置适当的长方洞作电缆及电缆保护管的出入口,如图2-13所示。
图2-13 落地式交接箱安装
将交接箱放在底座上,箱体下边的地脚孔应对正地脚螺栓,且拧紧螺母加以固定。将箱体底边与基础底座四周用水泥砂浆抹平,以防止水流进底座。
2.3.1.5 分线箱和过路箱的安装
暗装电缆交接箱、分线箱(见图2-14)及过路箱统称为壁龛,以供电缆在上升管路及楼层管路内分歧、接续、安装分线端子板用。
图2-14 电缆分线箱内部结构
为实现电缆的配线,就需要使用一些电缆配线接续设备。
(1)电缆交接箱 交接箱是设置在用户线路中用于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接口装置。主干电缆线对在交接箱内按一定的方式用跳线与配线电缆线对连接,可做调配线路等工作。
交接箱主要是由接线模块、箱架结构以及机箱组装而成的。按安装方式不同,交接箱分为落地式、架空式以及壁龛式三种。其中落地式又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
落地式交接箱适用于主干电缆、配线电缆都是地面下敷设或主干电缆是地面下、配线电缆是架空敷设的情况。目前建筑内安装的交接箱一般为落地式交接箱。
架空式交接箱适用于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都是空中杆路架设的情况。它通常安装于电信杆上,300对以下的交接箱通常采用单杆安装,600对以上的交接箱安装在H形杆上。
壁龛式交接箱通常安装在墙体内的预留洞中,适用于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暗敷在墙内的场合。
交接箱的主要指标是其容量,交接箱的容量是指进、出接线端子的总对数。按行业标准规定,交接箱的容量系列为300、600、900、1200、1800、2400、3000、3600(单位为对)等规格。落地式交接箱的外形如图2-15所示。
图2-15 落地式交接箱外形
(2)电缆分线箱与分线盒 分线箱与分线盒是电缆分线设备,一般用在配线电缆的分线点,配线电缆通过分线箱或分线盒与用户引入线相连。
分线箱与分线盒的主要区别在于分线箱带有保险装置,而分线盒没有;分线盒内只装有接线板,而分线箱内还装有一块绝缘瓷板,瓷板上装有金属避雷器及熔丝管,每一回路线上各接2只,以防止雷电或其他高压电流进入用户引入线。因此分线箱大多用在用户引入线为明线的情况,而分线盒主要用在不大可能有强电流流入电缆的情况,一般是在室内。分线箱(盒)的接线端对数有20、30、50、60、100、200等几种,安装方式有壁龛式、壁挂式等。分线箱的内部结构如图2-14所示。
(3)用户出线盒 用户出线盒是用户引入线与电话机带的电话线的连接装置,其面板上有BJ45插口。目前很多地方采用组合式用户话机出线盒,它由一个主话机插口和若干个副话机插口组成。用户出线盒一般暗装于墙内,其底边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0mm或1300mm。
①壁龛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二层,其安装高度应为其底边距地面1.3m。
②壁龛安装时与电力、照明线路及设施最小距离应为30mm以上,与燃气、热力管道等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0mm。
③壁龛与管道随土建墙体施工预埋。接入壁龛内部的管子管口光滑,在壁龛内露出长度为10~15mm。钢管端部应用丝扣,且用锁紧螺母固定。
④壁龛主进线管和出线管,一般应敷设在箱内的两对角线的位置上,各分支回路的出线管应布置在壁龛底部和顶部的中间位置上。
⑤壁龛箱本体可为钢质、铝质或木质,并具有防潮、防尘、防腐能力。壁龛、分线小间外门形式以及色彩应与安装地点建筑物环境基本协调。铝合金框室内电缆交接箱规格见表2-11。壁龛分线箱规格见表2-12。
表2-11 铝合金框室内电缆交接箱规格表
表2-12 壁龛分线箱规格表
壁龛内部电缆的布置形式和引入管子的位置有密切关系,但管子的位置因配线连接的不同要求而有不同的方式(有电缆分歧和无电缆分歧),管孔也因进出箱位置不同分为几种形式,如图2-16所示。
图2-16 壁龛暗管敷设位置图
2.3.1.6 上升通信管路的施工
(1)上升管路的建筑方式与安装 暗敷管路系统上升部分的几种建筑方式见表2-13,上升电缆直接敷设的方法和上升管路在墙内的敷设方式分别如图2-17、图2-18所示。
表2-13 暗敷管路系统上升部分的几种建筑方式
图2-17 上升电缆直接敷设的方法
图2-18 上升管路在墙内的敷设方式
(2)电缆竖井设置与电缆穿管敷设
①竖井设置。
a.高层建筑物电缆竖井宜单独设置,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
b.电缆竖井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深度宜为300~400mm。电缆竖井的外壁在每层楼都应装设阻燃防火操作门,门的高度不低于1.85m,宽度与电缆井相当,每层楼的楼面洞口应按消防规范设防火隔板。电缆竖井的内壁应设固定电缆的铁支架,且应有固定电缆的支架预埋件,铁支架上间隔宜为0.5~1m。
c.电缆竖井也可与其他弱电缆综合考虑设置。但检修距离不得小于1m,若小于1m则必须设安全保护措施。
d.安装在电缆竖井内的分线设备,宜采用室内电缆分线箱。电缆竖井分线箱可以明装在竖井内,也可以暗装于井外墙上。
e.竖井内电缆要与支架间使用4号钢丝绑扎,也可以采用管卡固定,要牢固可靠,电缆间距应均匀整齐。
②电缆穿管敷设。
a.穿放电缆时,应事先清刷暗管内污水杂物,穿放电缆应涂抹中性凡士林。
b.暗管的出入口必须光滑,且在管口垫以铅皮或塑料皮保护电缆,防止磨损。
c.一根电缆管应穿放一根电缆,电缆管内不得穿用户线,管内严禁穿放电力线或广播线。
d.暗敷电缆均应绕箱半周或一周,以便拆焊接口。
e.凡电缆经过暗装线箱,无论有无接口,都应接在箱内四壁,不得占用中心,并在暗线箱的门面上标明电信徽记。
f.在暗装线箱分线时,在干燥的楼层房间内可安装端子板,在地下室或潮湿的地方应装分线盒。接线端子板上线序排列应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g.在一个工程中必须采用同一型号的市话电缆。
2.3.1.7 楼层管路的分布与安装
(1)楼层管路的分布 楼层管路的分布见表2-14。
表2-14 楼层管路的分布
(2)分线箱 分线箱是指连接配线电缆和用户线的设备。在弱电竖井内装设的电话分线箱为明装挂墙方式,如图2-19所示。其他情况下电话分线箱大多为墙上暗装方式(壁龛分线箱),以适应用户暗管的引入及美观要求。住宅楼房电话分线盒安装高度应为上边距顶棚0.3m。
图2-19 分线箱安装图
分线箱均应编号,箱号编排宜与所在的楼层数一致。若同一层有几个分线箱,可以第一位为楼层号,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原则进行顺序编号。分线箱中的电缆线序配置宜上层小、下层大。
(3)过路盒与用户出线盒 直线(水平或垂直)敷设电缆管和用户线管,长度超过30m应加装过路箱(盒),管路弯曲敷设两次也应加装过路箱(盒),以方便穿线施工。过路盒外形尺寸与分线盒相同,如图2-19所示。
过路箱(盒)应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公共部分,宜为底边距地0.3~0.4m或距顶0.3m。住户内过路盒安装在门后时,如图2-20所示,若采用地板式电话出线盒,宜设在人行通道以外的隐蔽处,其盒口应与地面平齐。
图2-20 过路盒安装图
电话出线盒的安装要求如下。
①电话机不能直接同线路接在一起,而是通过电话出线盒(即接线盒)与电话线路连接。
②室内线路明敷时,采用明装接线盒,即两条进线、两条出线。电话机两条引线无极性区别,可任意连接。
③墙壁式用户出线盒均暗装,底边距地面宜为300mm。根据用户需要也可装于距地面1.3m处。用户出线盒规格可采用86H50,其尺寸为75mm(高)×75mm(宽)×50mm(深),如图2-21所示。
图2-21 电话出线盒安装
2.3.1.8 室内电话线路的敷设
(1)室内电话线路应根据工程的要求,采用明敷、暗敷、线槽敷设方式。
(2)室内配线宜采用全塑电话电缆和一般塑料线。
(3)室内配线应避免穿越沉降缝,不应穿越易燃、易爆、高温、高电压、高潮湿及有较强震动的地段或房间,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电缆、电线穿管的选择和管子利用率的确定可参照表2-15。
表2-15 穿管的选择
注:1.管子拐弯不宜超过两个弯头,其弯头角度不得小于90°;有弯头的管段长如超过20m,应加管线过路盒。
2.直线管段长一般以30m为宜,超过30m时,应加管线过路盒。
3.配线电缆和用户线不应同穿一条管子。
4.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管内穿放平行导线时的数值。
(5)由电话分线箱、过路箱至电话出线口间的电话线路保护管,最小标称管径不小于15mm,最大标称管径不应大于25mm。一根保护管最多布放6对电话线,当布放电话线多于6对时应增加管路数量。
(6)有特殊屏蔽要求的电缆或电话线,应穿钢管敷设,并将钢管接地。
(7)室内暗敷管线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6的规定。
表2-16 暗敷管线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
注:1.表中防雷引下线应尽量避免交越,交越距离为墙壁电缆敷设高度小于6m时数据。墙壁电缆与防雷引下线交叉时,应加保护装置。
2.墙壁电缆在易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场合敷设时,应加钢管保护,钢管做良好接地。
(8)建筑物室内配线区域应按楼层划分,特殊情况下个别用户线可跨越两个楼层;配线区域内分线箱(盒)应位于负荷中心,容量不应大于50对;配线区域内应采用直接配线为主,特殊情况下部分用户可采用复接配线。
(9)室内分线设备的设置应满足如下规定。
①分线箱(盒)暗设时,一般应预留墙洞。墙洞大小应按分线箱尺寸留有一定的余量,即墙洞上、下边尺寸增加20~30mm,左、右边尺寸增加10~20mm。
②过路箱一般作暗配线时电缆管线的转接或接续用,箱内不应有其他管线穿过。
③电话出线盒宜暗设,电话出线盒应是专用出线盒或插座,不得用其他插座代用。
④引进建筑物的电缆如多于200对时,可设置交接箱或电缆进线箱,装设地点应使进出线方便。
⑤若与高压线路接近或处于雷击危险地区,明线或架空电缆从室外引入室内时,电缆交接箱或分线盒等应装设保安装置。
⑥分线箱(盒)安装高度底边距地为0.5~1m,话机出线盒为0.2~0.3m。
(10)引至各楼层上升电缆较多时宜设置电缆竖井。如与其他管线(电力线等)合用竖井,应各占一侧敷设。如在竖井内采用钢管敷线,应预留1~2条备用管。
(11)通信电缆在竖井内宜采用封闭型电缆桥架或封闭线槽等架设方式。通信电缆应绑扎于电缆桥架梯铁或线槽内横铁上,以减少电缆自身承受的重力。
(12)室内配线电缆不宜在楼板内做横向敷设,特殊情况下需要做横向敷设时,电缆容量以不超过50对为宜。配线电缆在竖井内做纵向敷设时,以不大于100对为宜。
(13)引出建筑物的用户线在2对以下、距离不超过25m时,可采用铁管埋地引至电话出线盒,如超过上述规定,则应采用直埋电缆。但该段管路应采取一定防腐措施。
2.3.1.9 室外电话线路的敷设
(1)住宅小区和大型建筑群的布线宜采用电缆管道敷设。
(2)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电缆条数及备用孔数确定。建筑物电话线路引入管道,每处管孔数不宜少于两孔。硬塑料管选用孔径50mm和90mm或孔径50mm和75mm的管进行组合。
(3)室外管道通常采用硬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块。混凝土管宜选用6孔(孔径90mm)管孔为基数进行组合。
(4)主干管道的孔径大于75mm,用作配线管道的孔径大于50mm。
①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双波纹塑料管或硬塑料管。
a.管道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与渗漏的排水系统相邻近。
b.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c.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②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a.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时。
b.需采用顶管施工方法穿越道路或铁路路基时。
c.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
(5)管道的埋深一般为0.8~1.2m。在穿越人行道、车行道时,最小埋深不得小于表2-17的规定。
表2-17 管道的最小埋深
(6)电缆管道不宜与压力管道、热力管道等同设于道路的一侧。电话线路管道与其他各种管线及建筑物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8、表2-19的规定。每段管道一般不宜大于120m,最长不应超过150m,坡度应大于或等于4.0‰。
表2-18 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做包封处理。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长2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作为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通信管道应做包封处理。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交叉净距可减至0.15m。
表2-19 长途通信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
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
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层建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大树是指直径30cm及以下的树木。
3.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
(7)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人(手)孔位置应选择在管道分支点、建筑物引入点等处。在交叉路口、管道坡度较大的转折处或主要建筑物附近宜设置人(手)孔。人孔、手孔尺寸如图2-22所示,人孔、手孔内净高及容纳管道数量见表2-20。
图2-22 通信人孔、手孔尺寸
注:1.图中侧墙数据中括号外的数字为侧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的数据,括号内的数字为侧墙采用混凝土的数据。
2.图中人、手孔内部括号外的数字为小号人、手孔的数据,括号内的数字为大号人、手孔的数据。
表2-20 人孔、手孔内净高及容纳管道数量表
②人(手)孔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50m。
③人孔结构形式应根据终期管群容量大小确定。综合月前通信管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人(手)孔型号的选择宜按下列孔数选择。
a.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6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12孔容量时,宜选用手孔。
b.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n、)不多于12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24孔容量时,宜选用小号人孔。
c.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24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36孔容量时,宜选用中号人孔。
d.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48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72孔容量时,宜选用大号人孔。
④人(手)孔结构形式按表2-21的规定选用。
表2-21 人(手)孔结构形式表
(8)电话线路的敷设路由和引入位置,不应选择在需要穿越高层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主要结构或承重墙等关键部分,以免建筑物沉降或承重不同而对电话线路产生外力影响,使电话电缆外护套受伤,引入管道发生错口。
(9)引入管道穿越墙壁时,为了防止污水或有害气体由管孔中进入高层建筑内部,应采取防水和堵气措施。防水措施除采用密闭性能好的钢管等管材外,还应将引入管道由室内向室外稍有倾斜铺设,以防水流入室内。堵气措施通常是对已占用管孔的电缆四周用环氧树脂等填充剂堵塞。对空闲管孔先用麻丝等堵口,再用防水水泥浆堵封严密,使外界有害气体无隙可入。
(10)直埋电缆穿越车行道时,应加钢管或铸铁管等保护,在设计穿管保护时应将管径规格增大一级选择,并留一至二条备用管。直埋电缆不得直接埋入室内。如需引入建筑物内分线设备,应换接或采取非铠装方法穿管引入。如引至分线设备的距离在10m以内,则可将铠装层脱去后穿管引入。
2.3.2 电话机房布置与安装
2.3.2.1 电话系统机房设置及设备布置
(1)电话机房视工程建设规模及运行管理的具体情况,可以单建,也可以与各种智能化系统的机房合建。
(2)电话机房的位置选择如下。
①机房不应设于变压器室、汽车库、厕所、锅炉房、洗衣房、浴室等产生蒸汽、烟尘、有害气体、电磁辐射干扰的相邻和上、下层相对应的位置。
②远离易燃、易爆场所。
③机房应设在便于管理、交通方便的位置,不宜邻贴外墙。
④机房的位置应方便各种管线的进出,尽量靠近弱电间、控制室。电话机房宜设置在首层以上、四层以下的房间。
(3)电话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以近期为主、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
(4)蓄电池室内设备参照下列要求进行布置。
①蓄电池台(架)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小于0.8m。
②蓄电池台(架)的一端应留有主要通道,其宽度通常为1.2~1.5m,另一端与墙间的净距为0.1~0.3m。
③同一组蓄电池分双列平行安装于同一蓄电池台(架)时,列间距为0.15m。
④双列蓄电池组与墙间的平行通道宽度不小于0.8m;单列蓄电池组可靠墙安装,蓄电池与墙间的距离为0.1~0.2m。
⑤蓄电池与采暖散热器的净距不小于0.8m,蓄电池不得安装在暖气沟上面。
⑥蓄电池组为免维护电池时,可采用机柜安装方式。
(5)电话交换系统机房内机柜、用户总配线架、整流器和蓄电池等通信设备的安装应采取加固措施。加固要求按当地基本设计烈度进行抗震加固。
(6)总配线架与各机柜间的电缆可采用地面线槽、活动地板下线槽或走线架等敷设方式。交直流线路可穿管埋地敷设。
2.3.2.2 电话交接间的设置
(1)电话交接间与智能化系统的弱电间要求相同,其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弱电间应与配电间、电梯间、水暖管道间分别设置。
②弱电间应设在便于管理、交通方便的位置,弱电间不宜邻贴外墙。
③弱电间的位置应方便各种管线的进出,尽量靠近控制室、机房,位于布线中心。
④兼作综合布线系统楼层交接间时,弱电间距最远信息点的距离应满足水平电缆小于90m的要求。
⑤根据建筑面积、系统出线的数量,弱电间应在与上下层对应的位置。
(2)每600~1000户左右应设置一个电话电缆交接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
(3)当建筑物内设置电话交换机时,电话电缆交接间应与电话用户总配线架结合设置。
2.3.2.3 电话站的平面布置
(1)电话站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以近期为主、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并要满足安全适用、维护方便、整齐美观等要求。
(2)话务台室宜与电话交换机室相邻,话务台的安装宜能使话务员通过观察窗正视或侧视到机列上的信号灯。
(3)总配线架或配线箱应靠近自动电话交换机,电缆转接箱或用户端子板应靠近人工电话交换机,并均应考虑电缆引入、引出的方便和用户所在方位。
(4)电话站交换机的容量在200门及以下(程控交换机在500门及以下),总配线架(箱)采用小型插入式端子箱时,可置于交换机室或话务台室;当容量较大时,交换机、话务台与总配线架应分别置于不同房间内。
(5)容量在360回线以下的总配线架落地安装时,一侧可靠墙;大于360回线时,与墙的距离一般不小于0.8m。横列端子板离墙一般不小于1m,直列保安器排离墙一般不小于1.2m,挂墙装设的小型端子配线箱底边距地一般为0.6m。
(6)成套供应的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安装铁件列间距离应按生产厂家的规定,否则设备(机架)各种排列方式的间距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 设备(机架)各种排列方式的间距
注:当机列背面不需要维护时可靠墙安装。
(7)电话站内机列、总配线架、整流器和蓄电池等通信设备的安装应采取加固措施。当有抗震要求时,其加固要求应按当地规定的抗震烈度再提高一度来考虑。
(8)配线架与机列间的电缆敷设方法宜采用地面线槽或走线架。交直流线路可穿管埋地敷设。
(9)电话站内机架正面宜与机房窗户垂直布置。
2.3.2.4 防雷与接地
(1)防雷与接地要求应满足建筑物防雷与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和接地及安全保护的有关要求。
(2)程控用户交换机应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将电池正极、机壳和熔断器告警三种地线分别用导线汇集至接地汇流排,再用导线连接至接地体。
(3)程控用户交换机容量<1000门时,接地电阻设计要求≤10Ω。程控用户交换机容量≥1000门且≤10000门时,接地电阻设计要求≤5Ω。在程控用户交换机选定以后,接地电阻可根据该产品要求确定。
(4)程控用户交换机也可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