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黄疸

黄疸,是指由于胆汁外溢而致白睛、全身皮肤以及小便全都发黄的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讲:“溺黄赤安卧者,黄胆……目黄者,曰黄胆”。其临床表现具有“三黄”的特征,即目黄、身黄、小便黄,尤以眼睛巩膜发黄最为明显。伴有喜卧懒言、肢怠酸楚、头重不清、发热恶寒、呕吐口黏、纳呆等症状。元代罗天益又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类。阳黄多眼白和皮肤黄色鲜明;阴黄则眼白和皮肤黄色晦暗。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阳黄多脾湿胃热,壅积中焦,熏蒸肝胆,致胆汁外泄于肌肤;阴黄多为寒湿阻遏,脾阳不振,胆汁被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阳黄日久不愈,亦可转为阴黄。

【取穴】

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胆俞 至阳 阳陵泉

【方解】

胆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又为胆之背俞穴,可以疏肝利胆,调节胆汁分泌;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俞穴,又为胆之合穴,可以疏调胆腑;至阳为督脉之俞穴,是治疗黄疸之经验穴,可以宣通正气,化湿退黄。

【方法】

选取细火针,施速刺法。

先用常规法将选取俞穴消毒,再施以点刺,不留针,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注意事项】

(1)夏天注意防暑,居住地不可太潮湿。

(2)夏天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辛辣、肥甘及酒酪。

(3)劳逸结合,不可过于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