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长环境
- 米志鹃 陈刚 张秀花
- 8515字
- 2020-08-26 16:20:23
任务五 植物叶的认知
【学习重点】
◆掌握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掌握植物叶的生理功能。
【学习难点】
◆营养器官叶的经济利用。
叶是种子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也就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叶绿体的存在以及整个叶的结构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要理解叶的功能,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叶的结构。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一)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主要是在叶内)吸收日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储藏的能量则存在于所形成的有机物中,人类吃粮食、烧炭柴,就是利用它们所储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生命活动用,而且所有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为食物的最终来源,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全部动物界的食物,也可作为某些工业的原料。可以说,今天人类的食物和某些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可以说它是一个高效的合成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它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组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最外面被保护层(表皮)所包被,有运输原料(水和无机盐等)和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导组织组成的叶脉。
农业生产中,争取单位面积上的优质高产,都直接和光合作用有关。在生产上只有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采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以及选择光合强度高的品种,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2.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的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植物的主要蒸腾器官是叶,所以蒸腾作用也是叶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第一,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水的动力之一;第二,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的,所以蒸腾作用对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有利;第三,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的表面温度,使叶在强烈的日光下,不致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害。
叶除了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外,还有吸收的能力。例如根外施肥,向叶面上喷洒一定浓度的肥料,叶片表面就能吸收;又如喷施农药时(如有机磷杀虫剂),也是通过叶表面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的。少数植物的叶还具有繁殖能力,如落地生根,在叶边缘上生有许多不定芽或小植株,脱落后掉在土壤中,就可以长成一新个体。
(二)叶的经济价值
叶有多种经济价值,可作食用、药用以及其他用途。青菜、卷心菜、菠菜、芹菜、韭菜等,都是以食叶为主的蔬菜。近年来发现的甜叶菊,可以从叶中提取较蔗糖甜度高300倍的糖苷。毛地黄叶含强心苷,为著名的强心药。颠茄叶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生物碱,为著名的抗胆碱药,用以解除平滑肌痉挛等。其他如薄荷、桑等的叶,皆可供药用。香叶天竺葵和留兰香的叶,皆可提取香精。剑麻叶的纤维可制船缆和造纸,叶粕可制酒精、农药或作肥料、饲料。其他如茶叶可作饮料,烟草叶可制卷烟、雪茄和烟丝,桑、蓖麻、麻栎(俗称柞树)等植物的叶可以饲蚕,箬竹、麻竹、棕叶芦等植物的叶可以裹粽或作糕饼衬托,蒲葵叶可制扇、笠和蓑衣,棕榈叶鞘所形成的棕衣可制绳索、毛刷、地毡、床垫等。
二、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多数为绿色的扁平体。叶柄是叶的细长柄状部分,上端(即远端)与叶片相接,下端(即近端)与茎相连。托叶是柄基两侧所生的小叶状物。不同植物上的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例如梨、桃、豌豆、月季等植物的叶。有些叶只具一个或两个部分,称为不完全叶。其中无托叶的最为普遍,例如茶、白菜、丁香等植物的叶。有些植物的叶具托叶,但早脱落,应加注意。不完全叶中,同时无托叶和叶柄的,如莴苣、苦苣菜、荠菜等植物的叶,也称无柄叶。叶片是叶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中缺叶片的叶较少见,如我国台湾地区的相思树,除幼苗时期外,全树的叶不具叶片,都是由叶柄扩展而成。这种扩展成扁平片状的叶柄,称为叶状柄。
(二)叶片的形态
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但就一种植物来讲,叶片的形态还是比较稳定的,可作为识别植物和分类的依据。
叶片的大小,差别极大。例如柏的叶细小,呈鳞片状,长仅几毫米;芭蕉的叶片长达一二米;王莲的叶片直径可达1.8~2.5m,叶面能荷重40~70kg,小孩坐在上面像乘小船一样;而亚马逊酒椰的叶片长可达22m,宽达12m。
1.叶片形状
就叶片的形状来讲,一般指整个单叶叶片的形状,但有时也可指叶尖、叶基或叶缘的形状。叶片的形状,变化极大,这主要是由于叶片发育的情况、以后的生长方向(纵向的或横向的)、长阔的比例以及较阔部分的位置等存在差异。
(1)针形 叶细长,前端尖锐,称为针叶,如松、云杉和针叶哈克木的叶。
(2)线形 叶片狭长,全部的宽度约相等,两侧叶缘近平行,称为线形叶,也称带形或条形叶。如稻、麦、韭菜、水仙和冷杉的叶。
(3)披针形 叶片较线形叶宽,由下部至前端渐次狭尖,称为披针形叶。如柳、桃的叶。
(4)椭圆形 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呈弧形,称为椭圆形叶。如芫花、樟的叶。
(5)卵形 叶片下部圆阔,上部稍狭,称为卵形叶。如向日葵、苎麻的叶。
(6)菱形 叶片成等边斜方形,称菱形叶。如菱、乌桕的叶。
(7)心形 与卵形相似,但叶片下部更为广阔,基部凹入呈尖形,似心形,称为心形叶。如紫荆的叶。
(8)肾形 叶片基部凹入呈钝形,前端钝圆,横向较宽,似肾形,称为肾形叶。如积雪草、冬葵的叶。
上面是叶片的几种基本形状。在叙述叶形时,也常用“长”“广”“倒”等字眼冠在前面。譬如,椭圆形叶而较长的,称长椭圆形叶;卵形叶而较宽的,称为广卵形叶;卵形叶而前端圆阔与基部稍狭,仿佛卵形倒置的,称为倒卵形叶;同样地,有倒披针形叶、倒心形叶、长卵形叶、倒长卵形叶、广椭圆形叶、广披针形叶等。除上面几种基本形状外,其他的形状还有如圆形叶(莲)、扇形叶(银杏)、三角形叶(扛板归)、剑形叶(鸢尾)等。凡叶柄着生在叶片背面的中央或边缘内,不论叶形如何,均称为盾形叶,如莲、蓖麻的叶。盾形叶的叶片表面有平有凹。
叶片的形状主要是以叶片长阔的比例(即长阔比)和最阔处的位置来决定的。就长阔比而言,圆形为1∶1,广椭圆形为1.5∶1,长椭圆形为3∶1,线形为10∶1,带形或剑形为6∶1。以上长阔比皆为大概数字,因具体植物的叶片可略有上下。
除上述的整个叶片形状外,叶尖、叶基和叶缘的形状也有其特点。
2.叶尖
就叶尖而言,有以下一些主要形状。
(1)渐尖 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如菩提树的叶。
(2)急尖 叶尖较短而尖锐,如荞麦的叶。
(3)钝形 叶尖钝而不尖,或近圆形,如厚朴的叶。
(4)截形 叶尖如横切成平边状,如鹅掌楸、蚕豆的叶。
(5)具短尖 叶尖具有突然生出的小尖,如树锦鸡儿、锥花小檗的叶。
(6)具骤尖 叶尖尖而硬,如虎杖、吴茱萸的叶。
(7)微缺 叶尖具浅凹缺,如苋、苜蓿的叶。
(8)倒心形 叶尖具较深的尖形凹缺,而叶两侧稍内缩,如酢浆草的叶。
3.叶基
就叶基而言,主要的形状有渐尖、急尖、钝形、心形、截形等,与叶尖的形状相似,只是在叶基部分出现。此外,还有耳形、箭形、戟形、匙形、偏斜形等。
4.叶缘
就叶缘来说,有下面一些情况。
(1)全缘 整的,如女贞、玉兰、樟、紫荆、海桐等植物的叶。
(2)波状 显凸凹而呈波纹状的,如胡颓子的叶。
(3)皱缩状 状曲折较波状更大,如羽衣甘蓝的叶。
(4)齿状 叶片边缘凹凸不齐,裂成细齿状的,称为齿状缘,其中又有锯齿、牙齿、重锯齿、圆齿各种情况。
(5)缺刻 边缘凹凸不齐,凹入和凸出的程度较齿状缘大而深的,称为缺刻。缺刻的形式和深浅又有多种。
禾本科植物的叶是单叶,分叶片和叶鞘两部分。叶片扁平狭长呈线形或狭带形,具纵列的平行脉序。叶的基部扩大成叶鞘,围裹着茎秆,起保护幼芽、居间生长以及加强茎的支持作用。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外侧有色泽稍淡的带状结构,称为叶环。
(三)脉序
叶脉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的,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叶脉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叶脉在叶片上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脉纹的分布称为脉序,脉序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三种类型。
(四)单叶和复叶
一个叶柄上所生叶片的数目,各种植物也是不同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称为单叶;另一种是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称为复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许多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
复叶依小叶排列的不同状态而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是指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如紫藤、月季、槐等。掌状复叶是指小叶都生在叶轴的顶端,排列如掌状,如牡荆、七叶树等。三出复叶是指每个叶轴上生三个小叶,如果三个小叶柄是等长的,称为三出掌状复叶,如橡胶树;如果顶端小叶柄较长,就称为三出羽状复叶,如苜蓿。
羽状复叶依小叶数目的不同,又有奇数羽状复叶和偶数羽状复叶之分。奇数羽状复叶是指一个复叶上的小叶总数为单数,如月季、蚕豆、刺槐;偶数羽状复叶是指一个复叶上的小叶总数为双数,如花生、皂荚的复叶。羽状复叶又因叶轴分枝与否及分枝情况,而再分为一回、二回、三回和数回(或多回)羽状复叶。
(五)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
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互生叶序是每节上只生1叶,交互而生,称为互生。如樟、白杨、悬铃木(即法国梧桐)等的叶序。互生叶序的叶,呈螺旋状着生在茎上。如任意取一个叶为起点叶,以线连接各叶的着生点,盘旋而上,直到上方另一叶(即终点叶)与起点叶相遇时为止,也就是与茎的长轴平行的直线上,上下两个叶的着生点相互重合,这时两叶间的螺旋距离称为叶序周。
对生叶序是每节上生2叶,相对排列,如丁香、薄荷、女贞、石竹等。对生叶序中,一节上的2叶,与上下相邻一节的2叶交叉成十字形排列,称为交互对生。
轮生叶序是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做辐射排列,如夹竹桃、百合、梓等。此外,尚有枝的节间短缩密接,叶在短枝上成簇生出,称为簇生叶序,如银杏、枸杞、落叶松等。
2.叶镶嵌
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一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爬山虎、常春藤、木香花的叶片,均匀地展布在墙壁或竹篱上,是垂直绿化的极好材料,就是叶镶嵌的结果。
(六)异形叶性
一般情况下,一种植物具有一定形状的叶,但有些植物,却在一个植株上有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
异形叶性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叶因枝的老幼不同而叶形各异,例如蓝桉,嫩枝上的叶较小,卵形无柄,对生;而老枝上的叶较大,披针形或镰刀形,有柄,互生,且常下垂。又如金钟柏的幼枝上的叶为针形,老枝上的叶为鳞片形。我们常见的白菜、油菜,基部的叶较大,有显著的带状叶柄,而上部的叶较小,无柄,抱茎而生。
另一种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异形叶性。例如慈姑,有三种不同形状的叶:气生叶,箭形;漂浮叶,椭圆形;沉水叶,带状。又如水毛茛,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却细裂成丝状。这些都是生态的异形叶性。
三、叶的发育
叶的各部分在芽开放以前早已形成,它以各种方式折叠在芽内,随着芽的开放,由幼叶逐渐生长为成熟叶。叶的发生开始得很早,当芽形成时,在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一定部位上,产生许多侧生的凸起,这些凸起就是叶分化的最早期,因而称为叶原基。叶原基的产生是生长点一定部位上的表层细胞(原套),或表层下的一层或几层细胞(原体)分裂增生所形成的。叶原基形成后,起先是顶端生长,使叶原基迅速引长,接着是边缘生长,它形成叶的整个雏形,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部分。除早期外,叶以后的伸长就靠居间生长。
一般说来,叶的生长期是有限的,这和根、茎(特别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具有形成层的无限生长不同。叶在短期内生长达一定大小后,生长即停止。但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叶的基部保留着居间分生组织,可以有较长期的居间生长。
四、叶的结构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一般被子植物的叶片有上下面的区别,上面(即腹面或近轴面)深绿色,下面(即背面或远轴面)淡绿色,这种叶是由于叶片在枝上的着生取横向的位置,近乎和枝的长轴垂直或与地面平行,叶片的两面受光的情况不同,因而两面的内部结构也不同,即组成叶肉的组织有较大的分化,形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种叶称为异面叶。有些植物的叶近乎直立,近乎和枝的长轴平行或与地面垂直,叶片两面的受光情况差异不大,因而叶片两面的内部结构也就相似,即组成叶肉的组织分化不大,这种叶称为等面叶。有些植物的叶上下面都同样地具有栅栏组织,中间夹着海绵组织,也称等面叶。不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就叶片来讲,都有三种基本结构,即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是包在叶的最外层,有保护作用;叶肉是在表皮的内方,有制造和储藏养料的作用;叶脉是埋在叶肉中的维管组织,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叶片的形态和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是这三种基本结构总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形状、排列和数量不同而已。
1.表皮
由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为良好的保护组织。
(1)表皮细胞 横切面为长方形,表面观为不规则的波浪状,排列紧密。细胞外壁角质层发达(上表皮的角质层比下表皮发达),或有蜡被,上有表皮毛。
(2)气孔器 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及其之间的气孔组成,一般在下表皮数目较多。保卫细胞内含叶绿素、淀粉粒等,细胞壁在近气孔处较厚。气孔的张开或关闭,控制蒸腾作用和气体的交换。
(3)表皮毛 形态与结构多种多样。
2.叶肉
叶肉是上、下表皮之间绿色组织的总称,是叶的主要部分。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一般异面叶中,近上表皮部位的绿色组织排列整齐,细胞呈长柱形,细胞长轴和叶表面相垂直,呈栅栏状,称为栅栏组织,其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栅栏组织的下方,即近下表皮部分的绿色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疏松且具较多间隙,呈海绵状,称为海绵组织。它和栅栏组织相比,排列较疏松,间隙较多,细胞内含叶绿体也较少。叶片上面绿色较深,下面较淡,就是由于两种组织内叶绿体的含量不同所致。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中进行。
3.叶脉
前面已经讲过叶片上叶脉的分布状态,现在讲叶脉在叶片中的内部结构。叶脉也就是叶内的维管束,它的内部结构因叶脉的大小而不同。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
单子叶植物的叶,外形多种多样,如线形(稻、麦)、管形(葱)、剑形(鸢尾)、卵形(玉簪)、披针形(鸭跖草)等。叶脉多数为平行脉,少数为网状脉(薯蓣、菝葜等)。现以禾本科植物的叶为例,就内部结构加以说明。
禾本科植物叶的外形是叶片狭长,叶鞘包在茎外,在叶鞘与叶片连接处有叶舌和叶耳。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和一般叶一样,具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种基本结构。
1.表皮
表皮细胞的形状比较规则,排列成行,常包括长、短两种类型的细胞。长细胞呈长方柱形,长径与叶的纵长轴方向一致,横切面近乎方形,细胞壁不仅角质化,并且充满硅质,这是禾本科植物叶的特征;短细胞又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胞两种。
2.叶肉
叶肉组织比较均一,不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所以,禾本科植物的叶是等面叶,叶肉内的胞间隙较小,在气孔的内方有较大的胞间隙,即孔下室。
3.叶脉
叶脉内的维管束是有限外韧维管束,与茎内的结构基本相似。叶内的维管束一般平行排列,较大的维管束与上、下表皮间存在着厚壁组织。维管束外,往往有一层或两层细胞包围,组成维管束鞘。
(三)松针的结构
裸子植物中松属植物是常绿的,叶为针叶,有时称为松针,因而松属植物有针叶植物之称,是造林方面很重要的树种。针叶植物常呈旱生的形态,叶呈针形,缩小了蒸腾面积。松叶发生在短枝上,有的是单根的,多数是两根或多根一束的。松叶一束中的针叶数目不同,因而横切面的形状也就不同。例如马尾松和黄山松的针叶是两根一束,横切面呈半圆形,而云南松是三根一束,华山松是五根一束,它们的横切面都呈三角形。
五、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各类植物在生态上根据它们和水的关系,被区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前者又可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旱生植物是能够生长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有极强的抗旱性。湿生植物是抗旱性小,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中生植物是介乎二者间的一类植物,但在湿润环境中能生长得较好。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这些植物在形态上各有特点,特别表现在叶的形态和结构上。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消耗在蒸腾方面,叶是蒸腾器官,叶的形态结构直接影响蒸腾的作用和情况,也就影响植物和水的关系。所以,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能在叶的形态和结构上反映出来。
1.旱生植物的叶
旱生植物,一般讲,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这是就外形而言。在结构上,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往往较多,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机械组织的量较多。这些形态结构上的特征,或者是减少蒸腾面,或者是尽量使蒸腾作用的进行迟滞,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高度的抗旱力,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旱生植物的另一种类型是所谓的肉质植物,如马齿苋、景天、芦荟、龙舌兰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叶肥厚多汁,在叶内有发达的薄壁组织,储大量的水分。仙人掌也属肉质植物,但不少种类中叶片退化,茎肥厚多汁。这些植物的细胞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也少,因此能够耐旱。景天时常生长在瓦沟内,足以说明它的抗旱力强。
2.水生植物的叶
水生植物的整个植株生在水中,因此,它们的叶,特别是沉水叶不怕缺水,而问题在于如何获得它所需要的气体和光量,因为水中的气体和光量是不足的。沉水叶和旱生植物的叶在结构上迥然不同,表现出植物界中叶的另一极端的类型。沉水叶一般形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片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接触和气体的吸收面;表皮细胞壁薄,不角质化或轻度角质化,一般具叶绿体,无气孔;叶肉不发达,亦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维管组织和机械组织极端衰退;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即具大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如眼子菜属的菹草。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各类植物根据它们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又可分为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耐阴植物。阳地植物是在阳光完全直射的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它们多生长在旷野、路边。一般农作物、草原和沙漠植物以及先叶开花的植物都属阳地植物。阴地植物是在较弱光照条件下,即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这并不是说,阴地植物要求的光照强度愈弱愈好。因为当光照强度过弱达不到阴地植物的补偿点时,它们也不能正常生长。所以,阴地植物要求较弱的光照强度只是和阳地植物比较而言。阴地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生于密林草丛内。耐阴植物是介于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两者间的植物。它们一般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它们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环境下生长,而不同种类的植物,耐阴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差异。对阴地植物和耐阴植物的研究,在作物和林间隙地的利用以及园林绿化上是极有意义的。
六、落叶和离层
植物的叶并不能永久存在,而是有一定的寿命,也就是在一定的生活期终结时,叶就枯死。叶的生活期的长短,各种植物是不同的。一般植物的叶,生活期不过几个月而已,但也有生活期在一年以上或多年的。一年生植物的叶随植物的死亡而死亡。常绿植物的叶,生活期一般较长,例如女贞叶可活1~3年,松叶可活3~5年,罗汉松叶可活2~8年,冷杉叶可活3~10年,紫杉叶可活6~10年。
叶枯死后,或残留在植株上,如稻、蚕豆、豌豆等草本植物,或随即脱落,称为落叶,如多数树木的叶。树木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全树的叶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这种树木称为落叶树,如悬铃木、栎、桃、柳、水杉等;另一种是在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枯落,因此,落叶有先后,而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内,就全树看,终年常绿,这种树木称为常绿树,如茶、黄杨、樟、广玉兰、枇杷、松等。实际上,落叶树和常绿树都是要落叶的,只是落叶的情况有差异罢了。
植物的叶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细胞内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特别是一些矿物质的积累,引起叶细胞功能的衰退,渐次衰老,终至死亡,这是落叶的内在因素。落叶树的落叶总是在不良季节中进行,这就是外因的影响。温带地区,冬季干冷,根的吸收困难,而蒸腾强度并不降低,这时缺水的情况也促进叶的枯落。热带地区,旱季到来,环境缺水,也同样促进落叶。叶的枯落可大大地减少蒸腾面,对植物是极为有利的,深秋或旱季落叶,可以看作是植物避免过度蒸腾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习性,自然选择又选择和巩固了这些能在不良季节会落叶的植物种类。这样,就创造了一些植物一定的发育节律,每年的不良季节,在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下,出现一种植物适应环境的落叶现象。
复习思考题
1.叶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叶的经济利用有哪些?
3.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何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