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经济发展理论(6)

同样的论证也适用于节制要素[52]、等待的必要性等。在这里我推荐读者参阅庞巴维克的观点。对我们来说,只需要精确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这种低估未来产品现象的存在,这种现象的本质比它表象要复杂得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的本质和外在表现还没有得到透彻的分析。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把创造生产工具的过程和它被创造出来后提供给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过程区分开来。不管节制要素在创造生产工具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不得不反复提到这一点,首先会出现在下一章关于储蓄的讨论中——等待的必要性肯定不会出现在重复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不需要“等待”经常性的收益,因为人们在需要它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它。在物品正常的循环流动中,人们不必定期地抵挡瞬间生产的诱惑,因为如果人们屈服于瞬间生产,那么他的生产经营就会变得更坏。因此,这里就不会发生有收入来源而不去消费的节制问题,因为根据我们的假定,除了劳动和土地之外,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如果节制因素在最初创造生产工具的时候是必要的,那么它就必须在以后的正规产出中得到补偿,这难道是节制因素在正常的循环流动中不能起作用的原因么?首先,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节制要素在必要的生产要素中只起到次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新的生产方法的引入从整体上说并不需要有预先的货物积累;其次,如同庞巴维克曾表述过的[53],在这种情况下把节制看作成本的一个独立要素实际上是把同样的项目重复计算了两次。不论等待的性质是什么,它都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要考虑的经济过程的一个要素,因为一旦物品的循环流动过程建立起来,那么在成本花费、生产努力和需要的满足之间就不会存在有任何的缺口。按照克拉克教授的结论性表述,这两者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发生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行为[54]。

归属理论说明了所有单个物品的价值。这里只补充一点,即物品的单个价值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的。这种规则唯一的例外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不仅一种商品是不能由另一种来代替的,这种商品的生产资料也是无可取代的,甚至这些生产资料也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生产出来。这种情况是可以想象的,比如由大自然直接提供的消费品就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也是一个可以忽略的例外。所有其他物品的数量和价值都处于一种严格的相互关系中,这种相关关系表现在互补、交换使用的可能性以及互相替代的关系等方面。即使两种物品只有一个共同的生产要素,它们的价值仍然是具有联系的,因为两种物品的数量和价值取决于这一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合作,由于这个要素是这两种物品所共有的,因此生产中也将遵循边际效用相等的规则。几乎没有必要指出由劳动这个生产要素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实际上使得所有物品都具有相互关系。每种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的确定都受其他所有物品价值的影响,只有在考虑所有其他物品的价值之后,才能对这种物品的价值和数量做出完全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说,对每个人来说,每种物品的价值构成了他的价值体系,其中各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的。

这个价值体系表现出了个人全部的经济关系,包括他的生活、观点、生产方法、需求以及他的经济组合等。个人绝不会同时意识到这个价值体系中的所有部分;相反,任何时候,这个体系中的大部分都会在个人的意识范围之外。此外,当他进行经济行为的决策时,他并没有关注这个价值体系中所表达出来的所有经济事实,而只是关注手头现有的某些指标。日常生活中他根据一般的习俗和经验进行生产,他对每种物品的使用都是从它们的价值开始的,而这些物品的价值也是经验告诉他的,但是这种经验的结构和本质是由这个价值体系给定的。这些价值,经过了它们之间的互相调整,是通过个人年复一年的生产得以实现的。因此,我们提到的这种价值体系表现出了显著的稳定性。每个经济周期都存在这样的趋势,即它重新回到以前的轨道上,并再一次实现了相同的价值。即使这种经久不变的特性被打断,一些持续的特性也会保存下来,因为即使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也不是要做某种全新的事情,而只是要使以前做过的事适应新的条件。对每一个新的经济周期来说,已经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和给定的生产要素组合都是新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对下一步生产的一个有利的预测。

而对个人的经济行为来说,这种稳定性是不可缺少的。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能从事那种为创造新的经验所必需的脑力劳动。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现实中,过去各个时期的物品数量和价值决定着随后各时期物品数量和价值,但凭这一点还不能说明这种稳定性。显著的事实是这些生产的规则经受住了经验的考验,每个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比这些规则所教导的做得更好了。我们对价值体系的分析,如同是研究经验这座大山的地质学,它向我们表明,人们的需求和视野给定的情况下,物品的数量和价值实际上可以解释为周围环境条件给定情况下的合理结果。

因此,个人生产行为的经验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合理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有一种经济行为能够在现有的生产方法和满足个人需求的最好的生产方式之间建立均衡。我们所描述的价值体系和经济均衡的位置是相适应的,这种经济均衡的构成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所有的数据保持不变),否则,个人体验就会持续变差。因此,只要问题是使他自己适应条件,并服从于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而不是去改变它们,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就只有一个并且是唯一的行为方式可以采用[55],只要给定的条件不变,这个行为的结果就不会出现任何变化。

对于竞争和垄断情况下的交换和价格的一般理论,在此我们假定读者对此都是熟悉的。我们就会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普遍存在的交换可能性将自然而然地改变每个人的价值体系。根据基本的原理,资源的各个单位是在各种可能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这是为了获得相同的边际满足,这种基本原理当然会一直起作用。在交换经济中,我们可以这样简要表述这个基本原理:对所有家庭来说,价格必须与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成比例;对所有生产厂商来说,价格必须与产品的边际生产率成比例。但是一个新的现象表明了这样的事实:实际中,产品不再按照它们所具有并提供给生产者的“使用价值”来定价,而是根据生产者最终能够从这些产品身上获得的效用来定价[56]。每个人对他的产品的评价尺度以及对于他可能拥有的生产资料的评价尺度,是由通过交换或购买获得的物品的评价尺度构成的,而购买是通过出售生产资料的服务获得的收入实现的。完成这些交换或购买行为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根据经验进行,每一种商品或生产服务都是根据经验来进行估值的。

在交换经济的每个时期,我们可以观察到无数的交换行为,交换的全体构成了经济生活循环流动的外部形态。交换规律向我们展示了给定的条件下,循环流动是怎样进行的(即经济生活的循环流动是如何的)。交换规律教给我们为什么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循环流动也不会产生变化,它还教给我们这种循环流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适应变化的环境。在假定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连续的时期,同一种类、同等数量的消费品和生产品将被消费和生产出来,这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事实,即实际中人们是根据反复证明的经验来安排生产和消费的,理论上,我们就认为在给定的条件下,人们是根据现有的生产方法的最佳组合的常识来安排生产和消费这样的行动的。但是,连续的生产时期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联系,因为每一时期都会使用前一时期为它准备的物品,而且每一时期也会生产物品供下一时期使用。为了简化分析,我们现在将假定这样的情况来对事实进行分析阐述,即每一时期只消费前一时期生产的物品,只生产下一时期将被消费的产品。这种将两个经济周期相互衔接起来的办法不会改变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而且很容易让我们看清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假定,每一种消费品不多不少都需要两个经济周期才能完成。

在这种简化的经济过程的每个周期,也必须要进行交换,现在我们将对交换进行分类。第一,我们把那种仅仅为了将所得的东西再转出去的交换排除在外。理论表明这种交换必然大量存在于每一个贸易经济中,然而在这里,我们对这种纯粹技术性的交易不感兴趣[57]。第二,在每种贸易经济中,都会发生劳动和土地的服务对消费品的交换。毫无疑问,这种交换体现了经济系统中物品流动的大部分,并且连接了物品的来源和出口(生产和消费)。但是,工人和地主出售他们的生产性服务是为了消化已经在手中的消费品,他们出售的这种服务只有在每个时期的期末才能生产产品。进一步说,即使他们出售的服务有一些是为了生产生产者需要的物品,那他们出售生产性服务也是为了消费品。在每一时期,有一些劳动和土地的服务是没有体现到本期即将使用的生产资料中的,那么它们就用来交换上一时期已经生产出来的消费品。这种说法与事实可能有些出入,但这只是为了让说明简单些,它并不影响原则性的问题,在此我们选择忽略它。在本次交换之前,谁拥有劳动和土地的服务是很清楚的,但是谁是交易的另一方呢?交换行为发生之前,用来交换这些服务的消费品是在谁的手里呢?答案很简单,是在这一时期需要劳动和土地的服务的人,也就是那些希望通过增加更多的劳动和土地的服务把前一时期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变成消费品的人,或者是那些想生产新的生产资料的人。为了简化,我们假定,这两类人在每一时期都做相同的事情,也就是继续生产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这是符合贸易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原则的。于是我们可以说,在上一时期生产消费品的这些个人,在本期提供了一些消费品给工人和地主,以换取他们在下一时期新的消费品生产中需要的服务;在上一时期生产生产资料的这些人,为了在本期继续生产,他们将提供这些生产资料来换取生产消费品的人生产出来的消费品,他们得到所需要的这些消费品就能获取新的生产性服务以继续进行生产。

因此,工人和地主总是把他们的服务只用来交换当期的消费品,不管这些服务是直接还是间接体现在消费品的生产中。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把劳动和土地的服务用来交换未来的物品,或交换对未来消费品的承诺,或申请对当期消费品的提前“预支”。这仅是简单的交换行为,而不是信用交易。在这一过程中时间要素不起作用。而所有的产品也仅仅都是产品,不包含其他的含义。

对单个的厂商来说,究竟是生产生产资料还是生产消费品,是完全不相关的事。不论生产生产资料还是生产消费品,这两种情况下,产品都是当即并按照价值得到支付的。个人不需要关心当期之外的事情,即使他总是在为下一期工作。他只是服从需求的指示,而同时经济过程的机制也会认为他在为未来提供产品。就其本人来说,他不必关心他的产品进一步的情况,如果要他对产品负责到底,那么他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开始这一生产过程。消费品也只是产品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东西,它除了销售给消费者之外不会发生其他的事情;它们也不会在任何人的手中形成“基金”来维持劳动者的生产等;它们更不会为进一步的生产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因此,关于这些物品存货积累的问题是不存在的。这种机制一旦经过调整,就会自行维持自身的运转。这种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它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经济生活的任何地方,即使是交换经济中,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也只是短暂的物品。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它们的库存所发挥的作用,似乎它们是以其本身在完成所有的生产职能。对于生产资料来说,除了为它们所包含的劳动和土地的服务所支付的工资和利息,任何国民总报酬都不来源于它们;没有任何净收入的要素最终会附着在它们身上;没有任何独立的需求是由它们产生的。相反,每一时期,所有手头的消费品的价值都归因于本期所使用的劳动和土地的服务;因此,所有的收入都是以工资或自然要素的租金的形式体现的[58]。据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劳动和土地为一方,消费品为另外一方,它们之间的交换过程不仅为经济生活的流动提供了主要的方向,而且在我们的假设下,这种交换也是唯一的方向。劳动和土地分享了全部的国民报酬,而且手头只有为满足他们有效的需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消费品,除此之外没有更多。这符合经济学中的最后一对数据:需求及其满足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一部分经济现实的真实写照。它已经被理论弄得残缺不全了,还人为创造了大量的虚构和臆想的问题——除了得到补偿的劳动和土地的服务之外,还包括什么是“基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