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念了这样一道题:根据四条与诗词有关的线索,猜一种花。这些线索是:卢照邻说这种花飞到他身上;柳永用它来歌颂杭州;李清照说它“自是花中第一流”;还有一个记不清了。
我们女博士陈更的答案是:荷花。我当然不能苟同。虽然这三个条件中涉及到的诗词我都不清楚,但常识帮助我回答正确,应该是:桂花。
因为我知道杭州的市花是桂花。杭州的荷花也很有名,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就是杭州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谁见过飘飞的荷花?而桂花成簇地长在树上,“人闲桂花落”,秋风中的桂花完全有可能飞到人身上。
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典型案例。但只是个案,并不能说明我就比一个女博士都要强。要知道女博士陈更可是最后的冠军获得者。其实以我的诗词储备,不要说女博士了,估计在诗词大会现场的人都比我多。我只是一个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爱好者而已,这是一个定位的问题。
再来说说女博士陈更,据说是学机器人制造的。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主要是我)对女博士的印象。《爱情公寓》里的曾小贤说这个世界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也有说是女司机的),强悍无比,难以征服,比如该电视剧中的胡一菲。
可是陈更每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都穿着略带古典韵味的服装,再加上惊人的文学知识,称得上秀外慧中。和曾小贤总结出来的“女博士”可谓南辕北辙,反而与中国著名古典文学形象林黛玉更为接近。
《中国诗词大会》内容古典而唯美,少不了云月花鸟的浪漫,和中国诗词中的意境一脉相承。林黛玉就是一个爱花的、懂得浪漫的文学爱好者。这也是我和她之间的共同点。
很多人推崇《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因为它是一次中国诗词的浪漫之旅,而且还是传承、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更是一道维护本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防线。在这一点上,某水果台做得很不好,只知道模仿韩国的节目。幸亏有《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盛事,才避免了传统文化被侵蚀的悲剧。
我和林黛玉的区别在于,她能写出《葬花吟》这样的诗篇,但我却不能写,或者说写不好。能读能背不能创作,这也是有些媒体抨击《中国诗词大会》的“把柄”。作为诗词爱好者,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值一驳。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巨大作用视而不见,反而舍本逐末地进行攻击,不知道这种人是不懂装懂还是别有用心?
孔子说了:“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中国诗词大会》也就秉承了这一理念,所以就不用创作了。这其中还有一个语言变迁的问题。时光流逝,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和古典诗词的格式韵律要求已经有了很大出入。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古体诗词,掌握不好会成为邯郸学步。谁也不想留下一大堆低劣的诗词,你当《中国诗词大会》的创作、参与人员甘愿“徒留笑柄”、“止增笑而”?
与《中国诗词大会》产生共鸣、并愿意为之站台,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最重要的事,还是要琢、磨自己的诗词功底。回头再看上述那道题。既然知识有盲点,就要尽快现学现用。
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写的:“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才应该是《红楼梦》中花“袭人”的最早来源,而不是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当然这首诗中最著名的还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我这个把“李清照”写入小说的作家,竟然不知道她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形容桂花。实在惭愧!不过学无止境,术业有专攻。我就是这种人:一边狡辩一边暗自下工夫。:)
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同时写了桂花与荷花,难怪我们的女博士会答错。这首词是这样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桂子就是桂花。这首词上阙是城市全貌,下阙专门写西湖。想不到柳永这个写“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也能写出“怒涛卷霜雪”这样气势宏大、气象万千的词句。也许杭州城的繁华和美景真地触发了他的灵感,才有了这么一个杭州城的形象宣传作品。
杭州,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浓厚,是我心仪已久的城市,绝非因为有“阿里巴巴”。在这里,断桥和雷峰塔见证了白素贞和许仙的悲欢离合,济公活佛曾在湖边驻足观景,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曾在万松书院外十八相送,还有南宋众多文人对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怒和无奈。人们提到杭州,会有桂花、荷花、钱塘潮、南宋等话题,但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西湖(钱塘湖)。
杭州西湖,花美月圆,山清水秀,有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西湖十景。《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就曾唱道:“西湖的水,我的泪……”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和西湖之美尽在诗中。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曾在杭州为官。白居易后来怀念杭州,写下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首词提到了杭州的两张名片:桂花和钱塘潮。而另外一张名片——西湖的春景,在他的笔下可谓美不胜收: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轼更是把西湖比作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喜欢西湖的夏天。除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还用荷花、荷叶和雨珠描绘了夏季多雨时节在西湖上遇雨的情景,可谓妙趣横生:“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褒在《落梅》中写了杭州冬天的景物:“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没有写杭州的荷花、桂花和梅花,而是写了杏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杭州G20峰会开幕式美轮美奂,向世界展现了杭州的美景和相关传说、诗词,引发了我想去参观旅游的愿望;2022年的亚运会也将在杭州进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逐渐国际化。其城市气魄非同一般,有诗为证: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一道题就让我联想到这么多,不得不说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太大,当然也不能否认自己的知识底蕴和虚心好学的精神。这就是我,追求内涵的文学界人士。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就需要我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