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右翼系谱的基本图式

一 右翼系谱的分类

系谱通常是一个宗族(家族)、团体组织或势力集团传续、演进的历史图式,具有呈现图式中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彰显传承的历时性以及标定其祖源的功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认为,“系谱表示血统或纯种的记录”,作为一门学科,“系谱学是家族渊源及历史的研究,系谱学者按祖先传宗顺序列为表谱,其形式不一”(参见第13卷第105页,第7卷第4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辞海》解释为“系统地记载动植物祖先情况的档案材料。可用以推断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和确定其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参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第2466页)。两本词典虽为权威解释,但较为狭义。如今,系谱概念已广泛用于政党、团体、势力集团的思想、组织传承关系的研究。此类著述如《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的批判系谱》《日本百大企业的系谱》《日本海军潜水艇的系谱及其战史全记录》等。。战前日本右翼作为在野政治势力能够纵横明治、大正、昭和三代而不衰,又能始终对政局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始终能够牢牢统合右翼势力并在组织上保证长久传续的系谱。日本右翼的系谱是由众多右翼团体组织因循相互衍生关系而在时间序列上构成的集合。据统计,从1881年“玄洋社”的诞生到1939年大批法西斯右翼团体的建立,日本全国共有右翼团体1733个(成员182192人),达到了战前右翼团体数量的最高峰。荒原朴水:“増補大右翼史”、東京:大日本一誠会出版局、1974、519頁。在如此众多的右翼成员中,既有学识渊博的学者,也有暴力好斗的市井之徒,更有野心勃勃的军人、政客。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会聚到右翼团体中,是造成日本右翼团体众多、思想驳杂、人员构成及行为方式迥异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对右翼团体系谱进行分类变得非常困难。

木下半治认为:“战前的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大体分为两大潮流——纯正日本主义派和国家社会主义派。假如把法西斯简单规定为‘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合,那么纯正日本主义派则偏重国家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派则偏重国家社会主义。前者源于国粹主义阵营,后者源于社会主义阵营中转向的人员。”木下半治:“日本右翼の研究”、東京:現代評論社、1977、24頁。

“总体上,粗略地可以分为两大基本潮流。日本主义对国家社会主义,也称观念右翼对组织右翼(革新右翼),或者,中心组织论对大众组织论、反议会主义对议会主义等,即前者是国粹主义的、复古的、封建的。相反,后者是革新的、近代的、社会性的,其他的观点也有将其称为旧式右翼派对左翼转向派、民间右翼派对军人派、浪人派对官僚派等。但从思想性、社会性划分的话,旧式日本主义对近代国家主义才是根本的区别,而后者更接近近代的狭义的法西斯主义运动。”木下半治:“日本右翼の研究”、東京:現代評論社、1977、44頁。

木下进一步认为,如果依据两大系谱的划分,主要的日本主义团体有:玄洋社(1881年)、黑龙会(1901年)、大日本国粹会(1919年)、大和民老会(1921年)、赤化防止团(1922年)、国本社(1924年)、大日本正义团(1925年)、爱国社(1928年)、犹存社(1919年)、行地社(1924年)、全日本兴国同志会(1927年)、祖国同志会(1929年)、大日本生产党(1931年)、国粹大众党(1931年)、明伦会(1932年)、血盟团(1932年)、神兵队(1932年)、国体拥护会(1932年)等木下半治:“日本右翼の研究”、東京:現代評論社、1977、45頁。

近代国家社会主义团体有:经纶学盟(1923年)、建国会(1924年)、急进爱国党(1929年)、日本国家社会党(1932年)、大日本国家社会党(1934年)、日本政治革新协议会(1937年)、日本革新党(1937年)等。

应该说,木下的分法稍显简单,将犹存社、行地社划为日本主义团体有待商榷。从成立的时间以及政治纲领来看,老壮会与犹存社系应属于革新右翼团体派别参见拙文《试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路径》,《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3期。

在《右翼运动》一书中,警备警察研究会将战前日本右翼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推崇纯正日本(皇道)主义。该类团体主要基于日本古来的开国精神,在日本(皇道)主义的支配下,吸收社会主义的部分精华,并将其用于建设新日本,但反对将国家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亚流,强调自己的独立性。第二类是主张国家(国民)社会主义。该类团体以国家主义的立场把全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同反资本主义相结合,期待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警備警察研究会:“右翼運動”、東京:立花書房、1954、4頁。第三类是认同协同主义,对个人主义和全体主义进行扬弃,在此基础上,主张通过基于指导者理论而建立起来的革新协同主义,实现由国民协同体到东亚民族协同体乃至世界协同体的转变。第四类是主张农本自治主义。该类团体以“农为国本”的思想为基础,以作为全部产业基础的农村为基地,力求在全国建立起自治制度,在反对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复辟君民共治的国体。

基于意识形态与右翼运动参与主体的不同,又可分为如下四类警備警察研究会:“右翼運動”、東京:立花書房、1954、5頁。

一是旧式军人运动。它们本质上是国家主义者、爱国者,具有高度的行动力和组织力。二是旧国家主义运动。它们被认为是右翼运动的干流,以前参与国家主义运动,现在仍保持其思想而活跃着。三是以草莽或贩夫走卒为主体的右翼运动。它们是基于裙带或者拟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联合组织,具有狂热的反共产主义倾向和暴力主义倾向。四是宗教右翼运动。它们属于意识形态型、资本型右翼运动的源流。

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警备警察研究会对战前右翼的系谱的分类比较合理且成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所分类别基本上同战前右翼组织沿革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