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汉代马援得铜鼓

1963年春,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南宁出席广西历史学会成立大会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参观铜鼓。他填了一阙《满江红》,其中写到:“东汉马援曾此见,道光年号界其下”,把广西铜鼓的悠久历史一语道尽。所谓“东汉马援曾此见”,是指《后汉书·马援列传》中的一段记载:马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有诏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焉。”讲的是东汉马援喜爱骑马,善于识别良马,东汉初年,岭南交趾骆王之女征侧、征贰两姊妹造反,很快占领了六十余城。汉光武帝刘秀决定派兵进剿,任马援为伏波将军带兵。马援在进军岭南的过程中,获得骆越铜鼓,将这些铜鼓熔化了,用来铸成良马模型,班师回朝时,献给皇帝。皇帝下令把这些良马模型放在宣德殿下,作为识别良马的标本。

图3-1 《后汉书·马援传》书影

《后汉书·马援列传》关于铜鼓的这段话是正史中关于铜鼓的最早记录。自此以后,有关广西铜鼓的记载,连绵不绝。《后汉书》作者范晔是南朝宋时人,他利用《东观汉纪》和其他有关东汉史实著作资料,写成《后汉书》这部史书。其中《马援列传》是写得很有生气的列传之一。研究铜鼓的人都十分重视这段记录,很多文章对此作过详细考证和阐述。但其中关于铜鼓的文字过于简略,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马援获得铜鼓的地点究竟在哪里?他是采取什么方式获得铜鼓的?骆越铜鼓是什么样的铜鼓?仅从这段文字难以猜度。交趾是汉朝的一个郡,它的范围很大,其中大部分在越南北部,也有一部分在广西南部,这些地方既是骆越人的世居之地,也是马援征战活动的地区。在这里获得铜鼓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