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2013年年度发展报告

韩伟东 蔡亚非[1]

摘要: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2013年博物馆在大遗址保护和馆藏文物修复、征集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在人才和经费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博物馆将着力落实资金保障和机构人员,推进宫殿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加强文物征集,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齐国故城博物馆 评估 发展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齐国故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其前身为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自身努力下,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发展成为齐国历史博物馆、东周殉马馆、姜太公祠、排水道口、城垣遗址、桓公台宫殿遗址、晏婴墓、孔子闻韶处等多处景点的历史遗址类博物馆。

一 博物馆概况

(一)基础条件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32平方米,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11个展厅,分别为序厅、龙山厅、西周厅、春秋厅、韶乐厅、武威厅、城郭厅、稷下厅、科技厅、火牛阵厅、秦汉厅,展柜21个,壁龛6个,异型展柜2个。展出先齐至秦汉时期重要文物308件(套),复制文物35件(套),图表13块,壁画12幅,照片50张,历史名人雕塑8个。通过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大量的文献资料、模型、沙盘、雕塑、照片、图表等,全面介绍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反映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其中,齐国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了齐国故城大、小城相衔接的形式,被列为全国十大异型博物馆建筑之一。

(二)人员情况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60余人,其中在编人员26人,属于全额事业单位。馆内现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人,分别为在编人数的3.8%、46.2%和30.8%;其中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16人,中专及以下3人,分别为在编人数的26.9%、61.5%和11.5%。

二 2013年度博物馆工作情况

临淄作为齐国故都、世界足球起源地、齐文化的发祥地,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3处、市级36处、区级47处。其中,齐国故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引导的大遗址保护项目;齐国故城和桐林遗址被列为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50处“十二五”时期国家保护大遗址项目。

近年来,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全国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开放服务

2013年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全年开放,每天开放时间超过8小时,共接待参观游客125836人次,平均每日接待游客344人次,全年日接待游客最高量为6000人次。

从参观人群年龄看,以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2013年老年参观者为821人次,仅占参观总人次的0.7%,青少年和中年参观者占参观总人次的58%。这可能是由博物馆地理位置稍偏造成的。

从参观人群地域看,以国内居多,国外以韩国、日本游客居多。全年接待日韩团体25个,总计750人,占参观总人次的0.6%。

从参观人次分布看,节假日明显人员增多。2013年元旦接待游客8300人次,清明节3600人次,五一国际劳动节7800人次,齐文化旅游节16000人次,十一国庆节10000余人次。

(二)在大遗址保护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1.实施了齐国故城宫殿遗址保护项目

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宫殿遗址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区文物管理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在国家拨付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00万元的基础上,区财政拨付配套资金464万元,征用了10号宫殿遗址1万平方米土地,并聘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考古发掘,修建了保护棚和看护管理用房,配套修建了砂石路,接通了水电。

2.实施了展示服务提升和环境整治工程

近5年来,完成了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东周殉马馆、姜太公祠馆舍维修和齐国故城城垣遗址、排水道口、晏婴墓、西天寺造像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提升了齐国故城遗址的保护展示水平,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连续三届蝉联山东服务名牌。在周边环境方面,对齐国故城东墙外淄河沿线进行了集中治理,对齐国故城旅游道路周边30~50米进行了绿化,干道两侧安装LED太阳能路灯700余盏,相关道路绿化率达到98%,建成了2座垃圾中转站,设置了700个垃圾箱,有力地改善了文化遗产展示环境。

3.落实了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

博物馆所在临淄区成立了大遗址保护及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区文化、财政、规划、国土以及相关镇街道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文物管理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同时,《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计划书》等规划资料的编制费用也得到了充分保障。工作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汇报、提要求、做指示,并率领文化、文物、旅游、规划和相关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赴安阳殷墟、鲁故城、大汶口等省内外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考察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4.启动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立项工作

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临淄齐国故城总体保护规划》《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临淄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计划书》《临淄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了《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书》《临淄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物影响报告》。其中,《临淄齐国故城总体保护规划》《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书》已获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复。2014年7月10日,《临淄齐国故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由省政府公布实施。目前,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获得专家组评审通过,列入国家文物局立项名单。

5.加强了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针对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在各级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盲目开发、违法建设、搭建高温蔬菜大棚等损坏文物遗迹的现象,区政府于2013年9月下发了《关于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高温蔬菜大棚等项目的通知》,明确了各镇街道在文物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了考核机制,纳入了无分值考核项目。持续加大文化遗址巡查保护力度,建立了公安与文物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实行文物稽查员分区域流动检查方式,配备摩托车进行全天候巡查,进一步提高了检查效率和巡查效果。

6.积极推进《桐林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委托北京建工学院编制《桐林遗址保护规划》,目前已完成土地测绘,购置了航拍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具了考古发掘资料,提供了地方志书、城镇规划、桐林遗址档案、土地测绘图等基础资料。《桐林遗址保护规划》将于2014年底完成初稿,预计2015年上半年获得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

(三)馆藏文物修复、征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山王墓出土兵马俑修复保护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临淄山王墓地出土汉代兵马俑军阵,属国内少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现已全部保存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由于发掘过程正值雨季,导致部分兵马俑被损坏和遭受水浸。为抢救性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委托国家彩绘陶质文物保护实验基地——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制了《临淄山王墓出土兵马俑保护修复方案》,国家文物局进行了批复,修复保护工作由秦兵马俑博物馆和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联合完成。目前,修复保护工作已经完成。

此项目于2011年启动,截至2013年5月18日修复保护工作顺利完成并正式对外展出,重现了汉代兵马军阵的壮观场面。

2.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馆藏汉墓群出土彩陶器保护修复工作完成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配合工程建设,临淄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陶器,色彩和质地及纹饰都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历史证据,出土的大量彩绘陶器保存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库房中,由于受保存环境限制,很多彩陶器出现了彩绘脱落、起翘、酥粉等病害,为了抓紧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联合秦始皇陵博物院(国家文物局彩绘陶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共同编制了《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藏汉墓群出土彩陶器保护修复方案》,对181件馆藏需要修复保护的彩绘陶器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检测和保护修复设计。国家文物局2012年12月划拨专款90万元。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修复小组,抽调5名正式工作人员,招聘10名技工开展了修复保护工作,目前已修复彩陶壶300余件。

3.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继续推进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数量众多,聘请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联合编制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以“文物博函〔2011〕792号”文件进行了批复,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修复的规范要求,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与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签订了《青铜器修复协议书》,采取委托保护修复的形式,进行分批修复,修复地点在北京。目前,修复保护工作仍在继续。已完成七批共260余件青铜器的修复保护工作。

4.文物征集工作进展顺利

临淄区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文物征集工作。2013年,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征集铭文石磬一组,陶鬲两件,铜鼎一件,铁器一组。

三 2013年度博物馆财务收支情况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属于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全年总收入664.24万元,其中554.24万元来自财政拨款,博物馆事业收入110万元。

从表1可知,2013年基本支出554.23万元,为全年总支出的83.44%,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05.34万元;项目支出110.01万元,为全年总支出的16.56%。

表1 齐国古城遗址博物馆2013年收支情况

四 博物馆现状评估

(一)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纵向评估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自创建以来,始终是对外服务与业务工作并举,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学历提高。截至2013年,现有在编工作人员中,有高级职称1人,为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12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初级职称8人,其中3人为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参观人数呈每年递增之势。最近十年的参观人数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3年齐国古城遗址博物馆近年来参观人次变化

整体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博物馆的情况也在逐步好转。

(二)与全国其他县级博物馆的横向比较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作为县级博物馆,同全国同级别的博物馆还是存在差距的。根据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2013年暑假对15个省份118个县级博物馆的调查情况,做比较如下(见表2)。

表2 齐国古城遗址博物馆与其他县级博物馆比较

从表2可见,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在年财政拨款数、实际人员数、博物馆建筑面积方面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馆藏品数和年参观人数还有待加强。

五 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问题

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博物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者1人,中级职称者12人,初级职称者8人。但只有初级职称的3名本科生是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科班人员,占全体在编人员的11.54%。博物馆1992~2006年未招录过工作人员,2007~2009年连续三年,每年招录一名在编工作人员,致使人才断层现象较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匮乏势必会阻碍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二)经费问题

博物馆经费来源分为两部分: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目前来说,作为遗址类博物馆还未纳入免费博物馆行列,但是随着博物馆事业的推进,事业收入被取缔是大势所趋,这样一来经费来源就比较单一。尤其是征集文物经费拨款较少,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

六 相关对策和发展思路

虽然博物馆在大遗址保护和馆藏文物修复及文物征集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

一是落实资金保障和机构人员。博物馆将依靠临淄区政府,争取区财政划拨的专项经费和成立新的相关机构(包括直属区政府的文物管理局和文物派出所),以增加资金和编制。

二是完成宫殿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推进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为博物馆开展遗址保护及后续展览工作做好铺垫。

三是做好博物馆展览工作。一方面,继续加大文物修复、征集力度,围绕齐文化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展览陈列展开工作,围绕展陈主题准备、清理、复制、征集好相关文物,不断充实博物馆藏品数量和种类,加强文物的专业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计划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及其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齐国精美文物”临时展览,普及文物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 韩伟东,现任临淄区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齐国故城遗址保护;蔡亚非,现任职于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业务科,研究方向为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