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报刊的种类与内容

俄罗斯侨民出版物是俄侨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面镜子映现了俄罗斯侨民的愿望和需求。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为界,可把中国俄罗斯侨民出版业的发展分成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侨民出版业处于鼎盛时期,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仅哈尔滨就发行了约270种定期出版物,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Хабаровского края(ГАХК). Ф.28. Оп.1. В1. p139.其中,既有儿童报刊《燕子》、《红日》,也有妇女报刊《女报》、《妇女与生活》,还有《军事简讯》等军事报刊和《满洲里报》等学术报刊。而《亚洲之光》、《叶尼谢伊斯克的哥萨克》、《远东哥萨克》、《哥萨克的道路》等均是俄罗斯哥萨克人创办的杂志,共计24种,大大超过欧洲和北美的俄侨同类刊物;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国东北沦陷后,俄罗斯侨民出版业受到限制,内容被严格审查,报刊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尽管如此,20世纪20~30年代,几乎所有的俄侨政治、宗教与文艺团体都创办了自己的报纸或杂志:具有民主倾向的出版物如《前进报》、《曙光》(1920~1940年初)、《祖国之声》、《传声筒》(1921~1940年初)、《戈比》等;黑帮分子的《俄罗斯之声》;法西斯分子的报纸《我们的道路》等;此外,还有文学杂志《边界》(1927~1945年)、《亚洲通报》(1909~1945年)等。

哈尔滨俄侨报刊绝大多数为私人创办,如20世纪20年代中期哈尔滨102家报纸中有72家属于私人所有,杂志也类似,只有少数报刊是官方机构主办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创办人及编辑有:《传声筒》报和《边界》杂志,创办人是来自阿穆尔边疆区的犹太新闻记者Е. С.考夫曼;《论坛》报,А.切秋林创办,И. Н.罗姆巴赫为主编,常务主编为М. А.什涅尔索恩;《曙光》报,М. С.列姆比奇创办,Г. Н.西普科夫担任编辑;《生活新闻》报,З. М.克里奥林和С. Р.切尔尼亚夫斯基创办,И. Ф.布伦克米列尔为主编;《哈尔滨总览》,年刊,С. Т.杰尔纳夫斯基创办。Весь Харбин на1924г. —Харбин, 1924, pp.129-130.

《边界》是哈尔滨俄侨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文艺周刊,1927年开始发行,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发行了18年,出版了862期。《边界》的版面不大,20~28个页面不等。从1929年夏开始,《边界》转为周刊,每周六出刊。就其内容看,可谓丰富多彩,而且配以五颜六色的插图和照片,很是新颖。它的出版商是Е. С.考夫曼,主编先后由Г. Н.西普科夫和М. С.罗科托夫(比比诺夫)担任,他们的努力大大提升了《边界》的威望,订阅者和读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堪与巴黎俄侨文艺类刊物《带插图的俄罗斯》相媲美。《边界》于1945年8月停刊。Мелихов Г. В.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миграция в Китае(1917~1924гг). —М. , 1997, pp.78-79.

《边界》杂志所登载的文章既有政治性论文,也有专门阐述俄罗斯文化各种观点的文章。譬如,有关战争的危险性、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以及对日本干涉中国内政的看法。这样,杂志不仅使读者了解到当时复杂的世界政治局势,而且对此加以评论,指出日本最近有可能进行的政治军事行动。除了当地新闻和可靠的国际消息外,《边界》也介绍俄罗斯历史纪念日,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的生活与活动,音乐会或戏剧演出的广告,甚至还有文艺家讲座的摘要、方志学和经济消息等,这些内容无疑丰富了哈尔滨俄侨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杂志还辟有“妇女之友”、“书讯”等专栏。《边界》繁荣时期(1931~1936年)的印数近25000册,多数订阅者是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的俄侨,此外上海、北京、青岛、朝鲜、日本发行了200~300册,剩下的是其他俄侨所在之地,如波罗的海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欧洲其他地方,在波斯、土耳其、南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也有订阅者。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путь(Харбин), 1923, p.28.《边界》杂志的通讯记者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

《曙光》也是受到俄侨普遍欢迎的报纸,创刊于1920年。这是一家大型报纸,分早报和晚报,由富有传奇性的天才记者、出版商М. С.列姆巴维奇和西伯利亚人Г. Н.西普科夫主持。《曙光》报不仅在哈尔滨,而且在整个中国乃至俄罗斯域外都是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在俄侨文化生活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Мелихов Г. В.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миграция в Китае(1917~1924гг). —М. , 1997, p.79,印数不断增加,至1924年发行量已达到12000~15000份。《曙光》报把一大批欧美著名的俄侨作家和记者也吸引进其团队中,从而建立起广泛的通讯网。《曙光》出版社在1920年还发行了幽默文学和戏剧杂志《启明星》、天津的周报《我们的曙光》和上海的《上海的曙光》。1942年8月20日,《曙光》报被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半官方刊物《哈尔滨时代》所取代,被迫停刊。《曙光》发行时间长达22年,版面也由最初的4个版面扩展到1930年以后的8个版面至16个版面,是哈尔滨俄侨定期出版物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传声筒》报自1921年开始发行后便成为《曙光》报强劲的竞争对手。它由《家园》出版社出版,С. Я.阿雷莫夫和И. И.别杰里内依(稍晚是И. Л.米列罗姆和编辑兼出版商Е. С.考夫曼)担任主编。该报在报道俄罗斯侨民文化生活事件等政治新闻的同时,还刊登戏剧与音乐剧评论、艺术活动家、俄侨作家和苏联作家的照片。Мелихов Г. В.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миграция в Китае(1917~1924гг). —М. , 1997, p.79.与《边界》和《曙光》一样,它也辟有“妇女之友”专栏,对女性读者充满着真诚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支持。化名为“卡里奥斯托罗”、“公爵夫人”、“当代唐璜”等名家的座谈以及丰富有趣的“满洲里故事”消除了俄侨生活沉闷的气氛,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特别是对一些感觉前途渺茫而失去信心的女性俄侨以极大的鼓励,成为她们的精神支柱。

《亚洲通报》是由俄罗斯东方社会学家学会(OPO)主办的内部杂志,于1909年7月创刊,1938年停刊,总共发行了54期。杂志的定期和印数都不固定,印数主要取决于“OPO”的成员数和预订数。И. А.托博罗洛夫斯基、Н. К.诺维科夫等先后担任不同时期的责任主编。从1918年起,《亚洲通报》由Н. А.昆达基、И. Г.巴拉诺娃、П. В.什古尔蒂娜等人参加的特别委员会编辑。该杂志发表的基本上是“OPO”成员的文章,内容多是亚太国家和俄罗斯远东的历史、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Русский эмигрант(Харбин). —1920, pp.1-3.

此外,比较有名的刊物还有《俄罗斯生活》、《哈尔滨小姐》、《俄罗斯美人》、《儿童画》、《儿童诗》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