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问题聚焦本节作者:张慧喆,河南郑州人,1986年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从2011年至2014年,艺术学成为独立学门已有4年。适逢国家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文化建设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对全国高等学校的艺术学学科门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学理论作为其中唯一一个纯理论形态学科,需要承担起维系民族传统文化、塑造民族当代形象、陶冶国民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任务。但是,艺术学理论在这一年依然面临着学科内部与学科之间的诸多问题;与此同时,2012年底,艺术史论专业成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第一个本科专业,标志着艺术学理论终于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层面建设,虽然目前这个体系还不完善,但为艺术学理论提供了迅速发展的空间,也给艺术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 艺术学理论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先导性问题

在经济升级的新背景下,社会发展对文化事业提出了更加高远的要求和标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2月15日。。艺术学以及艺术学理论需要承担的任务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文化产品生产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等艺术类型纷纷产生了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的优秀作品。相较之下,艺术学理论的成果并不突出——它综合性地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以及艺术产业链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规律和逻辑,但不直接面向大众,必然造成效果的延滞。这种情况下,艺术学理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地成为各个艺术门类的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实现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成为艺术学理论界的讨论重点。

艺术学理论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首先体现在提高国民艺术素养、演化形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上。叶朗先生说:“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体验人生的精神-文化活动,它……使人超越‘自我’的有限性,获得一种解放和自由,从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在生活实践中追求审美的人生,是向着最高境界的提升,期求获得“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444页。。艺术的意义在于照亮世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艺术学理论就是其中起着先锋性和指引性作用的核心部分,它帮助混沌的心找到理解艺术的方式和途径,由此塑造出高度自觉的灵魂,发展出美的生命状态,建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及相关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将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样做的理论前提是,将文艺视为一种人类审美意识形态,为了提升它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文化地位,以期应对“当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承认艺术的商品性,而否认和排斥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那种错误的思潮;驳倒肆意泛滥的过度娱乐化倾向甚至于娱乐至死的错误倾向;从理论上、从根本上驳倒形形色色的戏说历史、消费历史、颠覆经典等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仲呈祥:《作为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

但是,2013年,艺术学理论在此方面依然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集中体现在当知识界、文化界面对一些艺术水准低而商业价值高的作品时,他们的态度显得摇摆不定,没有发出掷地有声的评判。例如电影《小时代》及其系列作品的“现象级”成功实则无可厚非,甚至有可加以借鉴的经验,故那些单纯囹圄于价值观判断的批评对这类商业片而言显得有些苛刻,但是,绝不应让高票房成为该电影通过电影艺术政府奖评选的理由。艺术学理论在此间的作用被忽视和掩埋,它似乎被淹没在了市场攻势之下,而没有坚持以艺术价值引导市场风向。然而后者才是艺术学理论的价值所在,是艺术学理论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先锋性地位的体现。

艺术学理论的先导性还体现在,以理论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国家形象的艺术塑造、提升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水平上。对于艺术创作如何在传统与创新、民族与世界、历史与时代之间取得平衡,艺术学理论时常探讨,但却未得出行之有效的结论。一个艺术作品究竟是充分展示了传统文明,还是在满足西方观众的窥探欲望和他者想象;它是汲取了西方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还是一种遗忘传统的本末倒置——艺术学理论之所以无法给出取法途径,源于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和艺术学理论本身对于中国理论话语权的不自信。这些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我国艺术创作在民族性与普遍性之间的焦虑和矛盾。而体现在电影、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中,就是作品的精神力量削弱,表现形式或单一或过于庞杂,较少赢得国际声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思想宣传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全面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对它的理性认识,为往后一段时期艺术学理论建设和工作重点提供了启迪: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的特征与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精神积淀和直接源泉,在时代变迁中确立中华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这一声音无疑解放了艺术工作者们先前被束缚的手脚,鼓励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在传统文化中发掘当代社会的精神滋养,用传统塑造和演化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体系和精神系统。

艺术学理论作为各个艺术门类存在的理论和逻辑前提,理应承担起统领全局的先导性任务。因而,我国的艺术学理论如何区别于西方艺术理论,完成学术话语的中国化成为2013年艺术学理论学界的关注热点。全国艺术学学会(筹)于9月10~13日召开的第九届年会主题即为“艺术·文化·传承”,专家们重点讨论了诸如区域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相关问题。此外,东南大学教授尹文撰文《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与文献特征》、李倍雷发表《构建艺术学理论的中国学术话语》,专门探讨中国艺术学理论如何结合我国艺术创作实践和理论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话语。此外,全国艺术学学会(筹)下属的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城市文化建设与艺术创意”为主题,于9月14~15日在吉林艺术学院召开第二届年会,旨在探讨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艺术在城市建设、城市文化、都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何种作用。

二 艺术学理论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问题

艺术学升门已经进入第4个年头,但是目前,其下艺术学理论作为唯一一个纯理论形态学科,它的学科内涵与定位仍然相对混乱。在起初倡导建立“艺术学”(也就是后来艺术学升级成为独立学科门类时作为一级学科出现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时,人们的初衷就是认为“我国的艺术研究一直停留在分类地进行,缺乏整体的宏构”张道一:《应该建立“艺术学”》,载《张道一文集(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很明确地被规定为向下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电视等具体的视听艺术的创作、发生以及接受活动,同时向上对艺术进行宏观考察,探讨艺术的普遍的总体性规律。因此,艺术学理论的外延可以被无限扩大,这是本学科的生长点,但外延过大同时意味着内涵模糊和学科定位失当,进而导致艺术学理论学科下的专业设置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首先,2012年底,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艺术史论专业成为艺术学理论类一级学科之下仅有的一个基本专业。《目录》和《规定》颁布之后,出现了全国各层次高等院校(包括综合性院校、综合艺术院校、单科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理工科院校)在2013年集中申报艺术史论本科专业的热潮(根据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教授牵头的研究员调查课题组的观察,2012年申报艺术史论专业的院校达到30余所刘伟冬:《2013年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建设热点与难点调查报告》,《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但是,教育部2014年初公布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新增专业备案”显示,仅有清华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8所院校获得审批。一方面,体现出全国高校在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方面正加紧寻求完善本硕博三层的完整学科体系;另一方面,说明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建设下的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亟待完善,对此教育部始终保持了较为谨慎的态度。现实情况是,已经有许多院校在不同的院系(譬如文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教育学院等)设置了与艺术学理论有所交叉的专业,如艺术管理、艺术创意、艺术市场、文化产业、艺术教育等,如何将现有的交叉专业进行整合,联合不同院校申请授予艺术学学位,或者申请新的艺术学理论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亟须拿出可行方案的议题。

其次,艺术学理论下唯一的艺术史论专业与具体的类型艺术史之间的关系有待明确。艺术学史论专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是否有总体性的普通艺术史,是否有世界性的总体艺术史,以及是否有中国总体艺术史。普通艺术史受到了来自具体类型艺术史专家,尤其是美术史专家的激烈质疑。他们认为音乐、美术、电影等不同类型的艺术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它们的出现时间不同,在不同时期发展出不同形态和不同流派,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当代艺术的发展态势是不断扩大的艺术边界和不同类型艺术之间的不断融合,例如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这一事实预示着传统的类型艺术史必然陷入僵化和封闭,要求一种综合的、开放的艺术史的形成,为以往被分割开的艺术史、美术史等提供统一的史论话语体系。那么,总体性的普通艺术史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此外,建构世界性的总体艺术史是将中国艺术纳入世界艺术史范畴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艺术史论体系取得全球话语权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中国总体艺术史需要的是对于中国艺术理论的体系化梳理,有利于推进中国式艺术学理论建设和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王一川教授和彭锋教授在艺术学理论下艺术史论建构方面做了最新的、较为全面的研究。王一川教授提出:“中国式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及其路径正在打开。可建立多层面艺术史研究构架:普遍性视野中的单类型艺术史、多种类型艺术史观念比较、两种类型艺术史比较和跨类型艺术史整合。”王一川:《艺术史的可能性及其路径或中国式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及其路径》(未刊稿)。彭锋教授主张,借鉴哲学史、文学史的普遍性经验,建构“涵盖全部艺术门类的历史研究即艺术史并非毫无可能”彭锋:《艺术史的界定、潜能与范例》(未刊稿)。,因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而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的《诗论》、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都为普通艺术史的建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三 艺术学理论类人才培养问题

目前,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尤其是本科专业由于设置未到4年,还没有完整的培养数据可供参考。但是,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学理论人才培养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其一是生源压力,其二是人才输出的压力。

在生源方面,按照何种标准选拔学生,是按照艺术类招生考试成绩与普通文化课考试成绩之和选拔,还是直接按照普通文化课考试成绩录取学生,是目前许多设置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院校正在思考的问题。艺术学理论需要招收和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天赋和艺术素养的专门性人才,他们的才能不太可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得到充分体现;但同时,有能力通过艺术类招生考试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专门类的艺术实践性专业,而不会选择做抽象的、普遍性规律研究的艺术学理论专业。因此,当下的招生制度实际上与艺术学理论类专业的生源选择存在裂隙,需要实施多元化的人才招收模式去填补这个裂缝,例如与艺术类提前批次一同增设鉴赏文章考察等,是值得考量的方式。

在人才输出方面,艺术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通识性、跨学科性和非实践性的门类,它不可避免地同社会需求的专业化、具体化和实际可操作性之间存在矛盾。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高等教育的职能并非直接对应社会具体的职业化需求,而本科阶段艺术学理论教育的综合性培养模式和理论化特点恰恰能够纠正目前高等教育正逐渐沦为“职前教育”的失当,弥补过分专业化教育下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可以不吝于将艺术学理论描述为一个“高大上”的学科门类,它的直接目标是满足培养研究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对接着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但同时,全国院校毕竟处于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艺术学理论学科必须认识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进入社会,因此,艺术学理论的专业设置要“以发展定取向”,在打通各艺术类型专业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专业指向,落实在文化产业、艺术经营、艺术教育等方向上。在具体的培养方式实践方面,可以尝试设置从艺术品创作、欣赏、艺术市场、艺术营销、艺术策展,到艺术生产产业化的完整课程体系,或者将一门艺术史论课程分成音乐史论、美术史论、电影史论等进行分段式小学分授课。总之,艺术学理论可以作为全国高等教育中一个创新的实验平台,发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还需要在专业设置上狠下功夫。以合理的专业设置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吸引优秀生源,培养既有综合艺术素养和理论拓展能力,又有进行艺术品和艺术展览创意、策划和批评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四 小结

艺术史论在2012年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下第一个本科基本专业之后,全国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在今后必然呈现出迅速扩大的发展态势。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与规范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学科体制成为当务之急。2013年8月,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并于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后于11月23~24日在云南艺术学院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暨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两次会议的讨论重点都放在了编制艺术学理论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

通过两次会议的深入讨论,专家们认为,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客观地考虑全国高校的不同情况,培养一批适应不同层次且具有不同特征、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与会专家普遍认同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需要由三层次高校共同完成,分别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艺术院校和单科艺术院校。这三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不同特征,利用已有的专业优势和教学资源,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各有侧重:综合性大学应借力于人文社科专业完备的优势,培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高端人才;综合性艺术院校应在多个艺术门类专业之间寻求融合基础上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而单科艺术院校则可以侧重于原有本科专业的优势,向其他门类本科专业适度扩展。

艺术学理论本科教学三层结构的确立无疑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本科层面的专业基础,它直接作用于完善的本、硕、博学科建设,将为艺术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平台,解决现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