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在嵩山佛教中的历史地位

吕宏军 王海涛吕宏军,嵩山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海涛,嵩山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之后,嵩山地区成为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它的地位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人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始建于东汉的嵩山大法王寺,在确立嵩山作为中国佛教传播中心地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大法王寺的创建不仅开创了嵩山建寺的先河,而且在嵩山佛教的传播过程中起着旗帜和引领作用。


一 法王寺创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观点认为是在东汉时。据《四十二章经序》《高僧传》等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夜梦金人,大臣以为乃西方之佛,于是遣蔡愔、秦景等10余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使臣在大月氏国遇到准备往东土传法的西天竺(古印度)高僧摄摩腾(一作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东土传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秦景等携二位高僧白马负经来到东汉都城洛阳,后明帝把他们安置到朝廷接待外来使者的鸿胪寺内译经传法。不久,摄摩腾和竺法兰认为繁华的都城洛阳不是译经传法的理想之地,于是在二位高僧的要求下,明帝特在中岳嵩山的太室山为之建造了一个寺院。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寺院建成,初名汉王寺,后更名法王寺。这是嵩山最早的寺院,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所真正的佛寺。

法王寺作为中国最早的寺院,古代的史册和碑刻有众多记载。唐会昌五年(845年)圆仁、天如所立的《释迦舍利藏志》碑:“汉西来释迦,东肇佛坛,嵩之南麓,法王寺立矣。”显然,在唐代已确认了法王寺乃佛教传入中国后所立的最早的佛寺。明嘉靖十年(1531年)《重修法王寺碑》:“邑之有寺,曰法王者夷。考县志,建于汉永平十四年,佛入中国之始。”清景日昣《说嵩》:“永平十四年,嵩山建大法王寺。法王者,佛称也,此中国作寺之始。”在法王寺的大雄宝殿前,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高19米,围6米。这两株已近2000年的古树,相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所植。银杏本佛教圣树,常植于寺院之中,作为佛教寺院的重要象征。法王寺这两棵银杏见证了法王寺近二千年的佛教历史。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嵩山太室山建法王寺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归纳佛教在嵩山立根并建立法王寺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其一,佛教讲苦修,因而多选择静谧的山林作为修行之所。摄摩腾和竺法兰所到的京城洛阳,乃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人口最为密集的大城市,喧闹非凡,这和佛教倡导的苦修是不符的。而嵩山的太室山,不仅是五岳名山,而且林木茂盛,环境幽静,是理想的修行和译经场所。因此,嵩山的环境符合清修的条件。其二,嵩山是五岳名山,居于天地之中,具有神圣的地位,便于佛教利用其势进行传播。嵩山自古就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代的建都之地。《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嵩山还被认为是神山。据西周初年铸造的“天亡簋”铭文载,周武王灭商后曾在嵩山举行“王祀于天室”的封天祭地大典,周武王对嵩山的封禅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的先河,也为历代帝王祭祀嵩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其后的帝王都不断到嵩山祭祀。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嵩山被定为“中岳”。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必然要利用嵩山神圣的地位来树立佛教的旗帜,使之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摄摩腾和竺法兰选择在嵩山太室山建寺当在情理之中。其三,嵩山地临京都,便于得到帝王的支持。考察中国各种宗教,其发展都离不开帝王的支持,许多宗教都是在帝王的大力推崇下才得到确立并发扬光大的。东汉的都城洛阳就在嵩山脚下,在此建立佛寺自然就容易得到帝王的支持。同时,作为极力支持佛教的东汉帝王当然也希望佛寺不能距京城太远,这不便于帝王和佛教的沟通。其四,嵩山太室山玉柱峰下的法王寺自古就被认为是风水宝地。中国古代建立寺庙,必先观风水,然后居风水宝地而建寺。嵩山的风水,唐代裴崔《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称:“正气居六合之中,清都控九州之会……信帝畿之灵境,阳城之福地。”而太室山下的法王寺自古就被称为“嵩山第一圣地”。明代傅梅《嵩书》:“寺北负嵩岑如倚,左右高峰张两翼如卫,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真天下形胜之区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重修法王禅寺功德记》:“夫环天下皆山也,而惟嵩高当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也,而维法王据形势之最。”清代洪亮吉《登封县志》云:“背负嵩岑,合抱如椅。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当为嵩高第一胜处。”即法王寺的地势,背有嵩山玉柱峰为依靠,左右有山峰为依托,形如椅子一样,即古代所云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这样的一个风水宝地自然是佛教在此建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法王寺的兴建引发了嵩山的建寺高潮


嵩山法王寺自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落成之后,开启了佛教在嵩山拓荒的先河,也成了佛教的传播圣地。当年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及法王寺期间,先后译出了《十地断结经》《法海藏经》《佛本性经》《佛本行经》等。这些经典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又据赞宁的《僧史略·东夏出家》载,汉明帝刘庄特许阳城(今登封告城)侯刘峻落发出家法王寺。刘峻出家是嵩山度僧之始,也是中国度僧之始。又据南梁慧皎《高僧传》载,三国时,居于嵩山下颍川(今河南禹州)的朱士行也曾在法王寺出家修行,后朱士行前往西域求法,为内地前往西域取经的第一位僧人。

自法王寺在嵩山建立之后,随着佛教的发展,其开拓和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到南北朝时,嵩山形成了中国第一个集中建寺高潮,嵩阳寺、闲居寺、升道寺、栖禅寺、中顶寺、道场寺、少林寺、双林寺、永泰寺、会善寺、刘碑寺、龙华寺、在孙寺等相继在嵩山诞生。据立于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的《中岳嵩阳寺碑》载,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大德高僧生禅师在嵩山之阳(今嵩阳书院处)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寺,寺中还建有一座十五层的灵塔,这是北魏已知年代寺院中建造最早的寺院。又据《洛阳伽蓝记》卷五载,北魏时在嵩山的峻极峰还建有升道寺、栖禅寺和中顶寺,被称为“中顶三寺”。此外,《洛阳伽蓝记》还记载,嵩山在北魏时还建有道场寺。又据唐代李邕《嵩岳寺碑》载,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宣武帝诏冯亮与僧暹及河南尹甄深等,依嵩山风水宝地而建闲居寺。此寺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刹:“广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殿宇逾千间。”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闲居寺更名为嵩岳寺。闲居寺是北魏时非常知名的一座佛寺,宣武帝曾以此为离宫。又据《魏书·释老志》等载,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印度高僧跋陀来到中国,魏孝文帝仿明帝为摄摩腾、竺法兰在嵩山建法王寺的做法,在少室山阴建造了少林寺,北魏孝昌年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北五乳峰面壁九年,开创中国禅宗,少林寺遂称祖庭。又据唐《中岳永泰寺碑》载,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公元521年),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出家于嵩山,因建明练寺,后改为永泰寺,这是嵩山地区也是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个尼僧寺院。又据立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公元557年)的《北齐造像碑》载,是年豫州刘刺史在嵩山下建碑楼寺,后改称刘碑寺,并立高大的造像碑于寺中。又据宋王著《重修会善寺》碑载,东魏初将原孝文帝离宫改为会善寺。又据《嵩书》《说嵩》《嵩山志》载,南北朝在嵩山建的佛寺还有双林寺、龙华寺和在孙寺。

纵观嵩山南北朝第一个建寺高潮,无不与法王寺的创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理由如下。其一,嵩山北魏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兴盛皆是在法王寺开拓的基础上而兴起的,也就是说是因为法王寺在嵩山的开拓与发展,使佛教在此生根,从而引发佛教在此的开花结果。其二,从北魏嵩山众多佛寺建造的历史背景及环境方面来说,皆与法王寺有惊人的雷同之处。即北魏的佛寺都是选择神圣的名山,选择清静之地,选择风水宝地,且距北魏的都城洛阳很近,以便于得到帝王的支持。由此,北魏时期嵩山第一个建寺高潮的兴起,法王寺的引领和开拓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三 法王寺的兴建引领嵩山佛教的繁荣


自东汉法王寺创立之后,在南北朝时,嵩山形成了一个建寺高潮。这个高潮的形成,不仅确立了嵩山在佛教中的历史地位,同时还使嵩山成为佛教活动的中心。北魏时菩提达摩到达少林寺后,这里成了中国佛教传播最广、规模最大的禅宗发禅地和禅文化的中心,天下高僧云集,四海僧众皈依。此外,嵩岳寺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宣武帝为了礼佛在此建造了嵩岳寺塔以藏舍利并供其参拜。会善寺则是宣武帝礼佛之所,而永泰寺则是孝明帝永泰公主的出家之所。因此,以少林寺、嵩岳寺、嵩阳寺、永泰寺、会善寺、升道寺、栖禅寺、中顶寺为代表的知名古刹可以说是嵩山佛教兴盛的缩影。

嵩山佛教在北魏兴盛的基础上,到了隋唐,又迎来了一个大繁荣时期。作为嵩山佛教开拓者的法王寺,在隋唐时期也是一个引领者,其地位十分显赫。隋仁寿时,因发现舍利一瓶,于是诏令天下州县名山的寺院建塔以供舍利。法王寺就是当时文帝选择建舍利塔的一个寺院,并因此更名为舍利寺,此足见当时帝王对法王寺的重视。而今,隋朝所建的高大的舍利塔仍然矗立在法王寺,它见证了那个时期的繁荣。到了唐代,太宗即位,便下令整修法王寺,代宗时又重修法王寺。唐代禅宗高僧元珪曾在法王寺讲经说法。此外,法王寺今存的三座精致的唐塔,堪称中国唐塔的精品和杰作。在唐会昌时,日本僧人圆仁为了保护佛舍利还专程到法王寺隐藏佛舍利,留下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隋唐时的少林寺也是一个名扬天下的佛寺。少林寺十三武僧因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曾得到李唐王的嘉奖,唐高宗、女皇武则天也亲自到寺院参拜。唐代的名刹嵩岳寺,和法王寺同属一寺,其建筑最为精湛,女皇武则天不仅以此寺为离宫,还特送镇国金佛像于寺内。嵩山的会善寺在唐代也是非常兴盛。女皇武则天曾拜寺内高僧道安为国师。禅宗北宗七祖普寂曾以此寺为传禅的根据地,普寂还曾任武则天、中宗、睿宗三帝国师和两京(长安、洛阳)的法主,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也曾出家于会善寺。

隋唐时嵩山佛教的兴盛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个时期嵩山出现了第二个建寺高潮,天中寺、卢崖寺、龙潭寺、龙泉寺、华严寺、玉泉寺、竹林寺、少室山寺等相继在嵩山建立。唐代嵩山佛教的兴盛,同样与法王寺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


四 结语


嵩山法王寺自东汉创立之后,成为嵩山乃至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寺院。同时,法王寺的建立,使佛教在嵩山落迹,并成为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圣地。由于法王寺的引领和开拓,一大批寺院纷纷在嵩山建立,到北魏时嵩山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到隋唐时又迎来了嵩山佛教的大繁荣。由此,作为嵩山佛教最早寺院的法王寺,在嵩山佛教的生根、开花、结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